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6 05:05:37

嵌入式培训总结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1.引言

目前,国内开设有关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独立学院极少,培养出的基于Linux平台上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独立院校,特别是有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工科独立院校,应该尽早引入嵌入式系统的教育,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大力开展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工作。

2.嵌入式系统简介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而是指小型、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3.国内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现状

国内教育界将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大致分为三类:软件学院专业嵌入式教学;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教学;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嵌入式教学,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研讨从嵌入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嵌入式理论教学的开展、嵌入式实验教学的开展、嵌入式综合设计与学生工程实训等几方面展开。

4.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的探讨

综观国内外,长期以来都没有专门针对嵌入式系统专业的学科设置,从事该领域的研发人员都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例如自控、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由于知识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嵌入式系统工程的要求,需要经过较长的再培训才能胜任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工作。嵌入式系统教育给传统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也带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嵌入式系统工程(ESE)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需要企业和社会的认知过程,课程体系需要经历设计、发展、完善的过程。

通过与国内其他高校的专家的探讨与学习,结合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的资金非常缺乏,实验条件的局限,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积累和总结出关于嵌入式系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些想法,列举如下:

4.1 建立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独立学院

1.引言

目前,国内开设有关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独立学院极少,培养出的基于Linux平台上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独立院校,特别是有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工科独立院校,应该尽早引入嵌入式系统的教育,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大力开展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工作。

2.嵌入式系统简介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而是指小型、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3.国内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现状

国内教育界将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大致分为三类:软件学院专业嵌入式教学;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教学;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嵌入式教学,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研讨从嵌入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嵌入式理论教学的开展、嵌入式实验教学的开展、嵌入式综合设计与学生工程实训等几方面展开。

4.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的探讨

综观国内外,长期以来都没有专门针对嵌入式系统专业的学科设置,从事该领域的研发人员都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例如自控、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由于知识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嵌入式系统工程的要求,需要经过较长的再培训才能胜任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工作。嵌入式系统教育给传统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也带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嵌入式系统工程(ESE)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需要企业和社会的认知过程,课程体系需要经历设计、发展、完善的过程。

通过与国内其他高校的专家的探讨与学习,结合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的资金非常缺乏,实验条件的局限,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积累和总结出关于嵌入式系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些想法,列举如下:

4.1 建立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

嵌入式课程是近几年来建立的一门新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规律。嵌入式的课牵扯面很广,包括研究生的课程、本科生的课程、技能课程的培训等。由于该课程与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容易教成短期培训,而作为一门课程要有自己的规律,不要把这个课程做成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技能培训,要结合独立学院的自身培养目标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及实施方案。例如在我校,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目前师资力量等都不能满足直接建立一个嵌入式系统的专业,设想把嵌入式系统设定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主修方向,在低年级时开设相关的专业选修课,让有意于此方向的学生打好基础,在本科高年级进一步学习。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教学中一定不能光注重应用,也要将清楚计算机本身的规律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发展嵌入式,有什么原理进行探讨,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我们特点的课程体系。

4.2 课程应该分层次

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层面应不同,有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级、重点大学、普通大学、独立学院等的分别,在授课时有所区别。在本学院推行这门课,考虑到针对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其他学院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作为电子信息专业中的一个主修方向,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原理与应用的紧密结合且能体现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点,在教材的选定上应该包括有关嵌入式处理器、操作系统(linux或ubantu)、开发平台和应用,重点学习原理及相关应用。

4.3 主动去获得更多的支持

由于学校在技术、经验、资金等方面有很多的困难,所以应该主动寻求以获得更多的帮助,例如主动跟国内外相关公司索取资料、设备,要求一些技术支持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范围的各种嵌入式系统教学研讨会、及到各知名企业进修,让教师深入了解技术发展。

4.4 可利用仿真软件、书籍内容辅助实验教学

如果让理论知识能让学生达到所见即所得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资金的缺乏,现成的实验板很昂贵,应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一部分学生在SkyEye、microwindows仿真环境下做实验,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板上面做实验,在实验之后再一起互相讨论。

4.5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交流

由于教师对嵌入式系统课程不熟悉,在教学中要自己一边学习一边讲课,应该充分利用极其丰富的网络资源,例如教学课件及背景资料都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教师和学生均可通过论坛交流。

4.6 全国高校大学生电子竞赛及行业相关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电子竞赛来深入了解和学习嵌入式系统。虽现在的电子竞赛还没有直接用到嵌入式系统,但是我们必须现在开始在思想上有所改变,主要是使学生多搞创新想法,而不仅仅是产品创新。

5.结语

嵌入式系统工程是一个全新的专业,目前的关键是怎样与现有专业学科融合,以及怎样进行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调整。我国在嵌入式系统教育方面起步较早的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嵌入式系统系,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和与国际技术接轨的嵌入式系统工程实践环境,目前,嵌入式系统系在我院本科生达到480人。独立学院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在教育上也比较落后,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嵌入式系统教育中去,为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忠梅.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探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8(11):5-37.

[2]徐敏,林瑞金.关健生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22.

[3]江维,桑楠.面向高等教育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6):33-35.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35-01

一、我校嵌入式系统专业的立足点以及嵌入式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嵌入式系统应用产品日益丰富,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在家电、汽车、通信、网络、监控、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全国范围内对嵌入式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全国很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和培训机构纷纷开展了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和培训,我校立足东莞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而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正在以信息家电、汽车电子、装备控制为切入点努力来打造部级开发和应用嵌入式系统的产业基地,因此我校在建校之初就在电子工程系开设嵌入式系统类课程。

二、我校目前嵌入式教学的现状

我校开展嵌入式系统教学已经有两年了,所遇到的问题有很多,主要有:

1.电子专业主修课程较多,嵌入式系统课程学时不够。

学习嵌入式系统必修首先具有单片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硬件方面必须先学习模数电,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在软件方面要学习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软件学和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只有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内容,才能进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一般只有3年,而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2年半左右,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时间将非常紧张。嵌入式系统这门课又强调动手能力,需要很多实验以及实训来补充才能学得好,这样一来就更加导致嵌入式系统的学时更加不够。

2.嵌入式系统课程难度大。

嵌入式系统本身的知识点很多,比51单片机所需要的知识点更多,而且也更抽象,学习难度上比较大,主要包括嵌入式硬件平台的设计和嵌入式软件平台的设计,而软件平台就包括Boot loader引导程序、驱动程序的编写、操作系统的移植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这些知识如果在没有操作系统知识的基础的情况下,难度更大。

3.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我校的学生都是高考第三批次录取的。相对本科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要相对薄弱,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学生遇到的困难会更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有一种自卑心理,再加上电子专业的知识逻辑性较强,如果没学好前一门课程,对后一门课程的影响较大,学生往往越往后越没信心,而嵌入式系统课程又是一门非常综合的课程,学生越来越没信心学好嵌入式系课程。

4.缺少合适的教材。

目前很多教材都是以前本科院校教材的缩减,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嵌入式技术又发展得很迅速,教材跟不上变化,具体来说就是没有符合我们具体实际情况的教材。

三、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我校目前的情况,结合自身从事嵌入式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可以在开设嵌入式课程时采取以下措施:

1.以竞赛促进教学。

我校每年都会派出代表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这些竞赛的题目都很新颖,很多都用到嵌入式系统的相关知识,学生参与其中也学到很多项目化的经验。我们每年都会在参赛的题目当中拿出一道放到我们嵌入式系统的实训当中,以竞赛的方式来促进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去实践,提高能力。

2.采用项目化教学法。

在传统的嵌入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遵照教学大纲,力求给学生树立一个整体和全面的嵌入式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但是这种方法学生产生不了兴趣,一旦中间某个环节脱节了,后面内容要继续下去就困难了。基于此我认为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首先,项目化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学,自己去查资料,不是老师逼他们去学,改变传统的教授式方法;第二,把每年电子设计竞赛的几个题目拿来给他们做为一个项目,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3.用andriod系统作为例子来讲解嵌入式操作系统。

目前流行的智能触屏手机都是基于谷歌的andriod操作系统,而andriod系统的内核又是linux,学生都对andriod系统很感兴趣,可以把这个作为切入点,首先教会大家怎么刷机(重装手机系统),让学生首先能够接触到嵌入式系统,这个过程学生就会对嵌入式系统有个框架性的认识,然后再层层剖析,慢慢深入下去讲linux系统,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直接讲授复杂的嵌入式系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跟实际也联系紧密。

4.利用现有教学平台出版适合学生的讲义。

每所学校的条件都各不相同,学生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从各大出版社选的教材都是比较宽泛的教材,每年选的教材跟我们的实际情况还是有些差距,比如,实验室所用配套试验箱跟教材所选用的例子以及实验关系不大,做实验时必须要重新编排重新写程序,这样就造成了教材跟实验实训脱节的情况,费时又费力,所以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编写适合自己的教材或者讲义,这其中项目化教材是最好的。

四、总结

目前我校的嵌入式系统的实践教学才刚刚起步,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些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同时还将有许多新的教学手段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 在高校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方面迫切需要建立起能够追随时代步伐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体系, 才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的嵌入式系统人才。

参考文献:

[1]郎路红,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借口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4-82-4

Abstract: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is a new tendency of library services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know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their practical progres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service clearly for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and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library services.

Keywords: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subject servi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library service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上涌现了海量的数字信息,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需要的信息,不用再花费时间到图书馆检索信息。图书馆不再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首要资源,其作为信息资源提供者的地位岌岌可危。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图书馆如何适应变化,保持图书馆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门户显得至关重要[1]。面对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改变,图书馆需要主动调整服务方向,适时提出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即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嵌入用户教学科研过程,为有明确需求的特定用户提供高度定制与高质量的信息与知识服务[2]。

1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内涵

D.Shumaker和M.Talley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是用于描述一个研究型图书馆员持续地参与研究型课程并且在课程中教授信息素养技能,也包括馆员需要将工作场地从以图书馆为中心转移到用户身边,这样便于他们与用户充分沟通与合作”[3]。国内图书情报研究人员也纷纷发表对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认识,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初景利教授在多年学科化服务实践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指出嵌入式学科化服务是通过图书馆员嵌入用户过程和场景,有机地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与用户的需求相结合,在用户的需求点,主动地根据用户的科研教学需求,提供即时、有效、有深度的信息服务与知识,直接支撑用户的科研与教学,与用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4]。笔者认为,嵌入式学科化服务,无论在实体或虚拟空间上,依据专业的学科知识和图书情报技能,为用户提供即时化、多样化、动态化、个性化、紧密契合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

2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特点

2.1 服务主体和客体明确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责任人,职责清晰。它打破了传统学科化服务主客体不确定,服务效果无反馈的现象,强调职责绑定、服务绑定、创新绑定、考核绑定[5]。

2.2 服务内容泛在而深化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从用户需求出发,调动一切资源为用户提供泛在服务,并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学科情报知识服务。

2.3 服务形式多样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可以嵌入图书馆实体空间或用户的院系、实验室、课堂、课题等场所,开辟学术科研交流空间;嵌入式学科化服务还可以充分利用web2.0技术,嵌入用户的虚拟研究空间,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

2.4 服务关系密切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强调与用户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是团队成员,为实现团队目的协同工作,而不是作为局外人被动提供服务。

3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1993年,T.Davenport与L.Prusak发表《引爆合作型图书馆》一文[6],提出了嵌入式服务,由此拉开了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研究与实践的帷幕。截至2014年7月28日,以“嵌入式学科化服务”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可以发现1999年国内提出“嵌入”主题的文章,2005年以后开始出现论及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文章,2013年发表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文章达到高峰416篇,2014年下降到127篇。这说明我国图书情报研究人员对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认识已经普及,嵌入式学科服务理念已深入人心。从发表文章内容来看,理论探讨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一是寻找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理论基础,丰富图书馆理论;二是引入其它学科理论或方法阐释嵌入式学科化服务;三是国外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四是我国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实践经验总结。整体来看,国内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以阐述实践经验探讨多,理论探索研究少。

初景利教授认为[7],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在理论上有了新突破,它重新定义了图书馆的概念与性质,重新认知用户的信息需求,重新确立了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颠覆了图书馆中介的理论基础,奠定了对图书馆学新的认知。在对国内做了大规模有关嵌入式学科服务认知方面的调查分析后,初景利教授撰文指出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意义的认同水平不同,并进一步分析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难点和对策,提出8种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方式[8]。2015年,他通过梳理国内外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相关研究和实践,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背景和概念、嵌入式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嵌入式学科馆员的职责定位以及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演变过程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嵌入式学科服务发展的特点和经验[9]。

罗亚泓指出当前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缺少从馆员和用户角度的评价以及对嵌入式服务的影响、绩效的严密考证,并指出嵌入式学科化服务需要进一步提升理论系统性[10]。

刘颖引入新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性理论,分析嵌入性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学科服务深化的启示,从社会网络的新角度提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创新模式,论述物理空间的嵌入、数字空间的嵌入、社会关系的嵌入和组织结构的嵌入4种模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1]。唐忆、谢守美引入协同学理论,分析嵌入式服务的目标协调、主体协同、资源协同组织与整合、过程协同支撑技术[12]。

我国研究人员在实地调研和理论总结基础上,从服务理念、策略、内部管理、知识服务等多方面对国外图书馆嵌入式学科化服务进行解读和分析,并总结其对我国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启示[13-16]。

在借鉴国外图书馆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基础上,结合各馆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调研,我国部分研究图书馆进行了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实践,研究人员纷纷发表文章阐述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存在问题及发展措施[17-20]。

4 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国内实践进展

4.1 面向科研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

4.1.1 定题跟踪服务

定题跟踪服务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报研究服务,深受一线科研人员的欢迎。在创新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研究人员的需求是不同的,定题服务工作全程跟踪,贯穿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成为知识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1]。

在与科研人员充分沟通、掌握科研需求基础上,定题跟踪服务可人工或采用技术手段及时跟踪项目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时、准确将最新专业信息推送给用户。目前能够即时推送信息的开源软件较多,如RSS、Alerts等,具有时效性强、定制便利等特点,是开展定题跟踪服务的便捷工具。如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根据用户所承担的项目与研究课题,对重要的网站、数据库、专家博客等网路信息源进行定期扫描,经过分析加工整理成专题信息,以快报、单篇快递、平台动态信息或科学研究监测快报形式及时推送给用户[22]。

4.1.2 学科情报服务

学科情报服务是针对特定学科,运用情报研究方法,充分挖掘大量的文献资源和科学数据,对复杂的信息内容及其内在关系进行梳理揭示和知识化表现,及时、准确为科研用户提供学科领域发展脉络和趋势演变分析、科研成果分析、专利技术分析、成果转化分析、产业市场分析、发展战略分析等深层次知识产品。

学科情报服务是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开展比较成熟的服务内容,国内多家研究型图书馆开展了此类服务。国家科学图书馆已逐步形成快速跟踪报道、专门调研报告和年度系统分析相结合,领域宏观分析、专题深度报告和课题情报服务相结合的学科情报研究产品体系[23]。北京大学的“重点科研全程支撑服务”,旨在为重大项目提供项目申请、研究过程以及项目后期的成果发表、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的学科情报服务[24]。另外,一些商业数据库也提供了满足不同科研阶段的情报分析需求工具,如ISI Web of Knowledge等。

4.1.3 构建集成科研信息平台

当前,研究人员愈来愈依赖网络进行大范围的协作交流和大规模的数据获取与管理利用,嵌入式学科化服务集成研究领域资源、技术、工具,建立一个开放共享、协同共建、安全易用的网络化、数字化科研信息平台,支持资源揭示和共享、信息检索、科学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成果和展示、动态信息定制和发送、科研即时交流、研究成果保存等,帮助研究人员管理日益复杂的研究任务。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利用开源软件开发了学科服务平台LibGuides,该平台充分应用Web2.0元素,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共享性,其宗旨是实现学科资源和服务的组织、揭示与[25]。国家科学图书馆与服务研究所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总分馆技术平台优势,由总馆信息技术部先期推出了SPT学科信息服务平台,然后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研究所的SPT信息服务平台[26]。厦门大学图书馆也开展了此类服务[27]。

4.2 面向教学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

4.2.1 嵌入课堂教学

嵌入课堂教学的学科化服务,在与任课教师充分沟通基础上,紧密结合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按照教学进度安排,采取多种形式参与课程教学,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肖珑副馆长融入信息管理系张久珍副教授开设的《信息素养概论》课程,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文化入手,将图书馆的用户教育、信息工作、参考服务融入其中,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8]。

4.2.2 嵌入网络教学平台

嵌入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科化服务,是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嵌入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与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结合,建设学科资源门户,方便师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方便地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服务。国内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嵌入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科化服务,如同济大学则由学科馆员与院系专业教师合作开设共享空间课程,合作开展嵌入课题项目,并对其提供全程文献跟踪和分析服务[29];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陈晓瑜将《信息检索课》嵌入到教学平台,整合了教学课件、教材与教参、相关会议、图书和出版物的超链接[30]。

4.3 嵌入式参考咨询服务

嵌入式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学科馆员在对目标用户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根据目标用户的信息环境和需求特点,依托多样化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构建嵌入用户信息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网络环境)参考咨询服务渠道,形成与用户稳定交流互动的关系,及时了解和跟踪用户在科研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和瓶颈问题,主动并灵活地组织和提供咨询服务,有效提高咨询服务的针对性与响应速度[31]。

国内参考咨询服务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嵌入式参考咨询服务目前探讨和实践的比较少。嵌入式参考咨询服务如何以更有效方式嵌入用户环境和用户信息利用过程,如何提供即时、高效的知识化服务是未来需要探讨的一个主题。

4.4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

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是学科服务嵌入科研一线、嵌入教学一线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是通过目标、内容、环境和机制4个方面的嵌入,实现围绕“创新型科研工作流”来支持关于科学研究、专业教育与学习的图书馆服务工作,是借助先进的技术工具,与数字知识环境和相关知识服务密切耦合所开展的有体系的、协作式的、互动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32]。

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是提高科研效率、加快科研创新的基础。我国研究型图书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如上交大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有意识地嵌入了各类学科专题培训,并加强专题培训的实践演练和案例指导;国家科学图书馆建设的开放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平台提供关于信息素质、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等教育培训活动,综合组织信息素质教育的各类素材,融汇相关的培训、咨询、检索、信息推送、社区网络研讨等多种服务的教育培训支持平台。

5 结语

图书馆需要提供嵌入用户信息环境和信息过程的服务,从而使图书馆服务走出图书馆建筑,进入用户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空间,从基于图书馆端系统过渡到基于用户端系统[33]。为了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紧密契合用户需求,提高研究人员的信息素养,发挥图书馆对科研创新和教学活动的支撑作用,我国研究型图书馆开始尝试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正在形成适合推广的服务模式。虽然在嵌入式学科化服务过程中,在机制、资源、人才建设、软硬件构建、服务绩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从图书馆长远发展趋势来看,嵌入式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引起重视,协调各方资源,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硬件建设和服务反馈,加强沟通,丰富服务内容,为用户科研创新提供即时高效的知识支撑服务。

参考文献

[1] Carol Feltes.Envisioning the Future of Science Libraries At Academic Research Institutions[2014-4-1].https:///bitstream/handle/1912/5653/Banbury_Envisioning_Future_Research_Libraries_12202012.pdfsequence=1.

[2] Dale J,Kellam I.The incredible embeddable librarian[J].Library Media Connection,2012(4):30-31.

[3] Shumaker D,Talley M.Models of embedded librarianship finalReport.[R/OL.[2014-7-22].http:///pdfs/Embedded LibrarianshipFinalRptRe.pdf.

[4] 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2):11-17.

[5] 初景利.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1.

[6] Davenport T H,Prusak L.Blow up the corporate library[EB/OL].[2014-07-22].http:///science/article/pii /026840129390057B.

[7] 初景利.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6):5-9.

[8] 初景利.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2(3):1-8,33.

[9] 初景利.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11-18.

[10] 罗亚泓.国内外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研究及主要观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4(6):123-129.

[11] 刘颖.嵌入式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嵌入性理论的思考.图书情报工作,2012(1):18-23.

[12] 唐艺,谢守美.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8):78-81.

[13] 王宝成.Welch 医学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2(5):32-36.

[14] 李力.医学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案例分析与启示: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elch医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17):95-98.

[15] 辛小萍,吴新年,阮炼.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实践与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4(2):71-74.

[16] 谢守美.国内外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实践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18):133-137.

[17] 钟永恒,刘志刚,江洪.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院所协同机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80-82.

[18] 吴鸣,杨志萍,张冬荣.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8-31.

[19] 宋海艳,郭晶.中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2(1):27-31.

[20] 陈全松.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7):83-87.

[21] 杨木容,黄如花.面向科研院所创新需求的图书馆服务对策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3):62-65.

[22] 吴跃伟,张吉,李印结等.基于科研用户需求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保障机制[J].图书情报工作,2012(1):23-26.

[23] 钟永恒,刘志刚,江恒.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院所协同机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1):80-82.

[24] 刘素清,艾春艳,肖珑.学科服务的多维拓展与深化――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聚焦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18-22.

[25] 学科服务平台[EB/OL].[2014-8-22].http:///view.doid=2682.

[26] 杨志萍,郑颖等.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实践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8(8):1143-1148.

[27] 黄平莉.面向科研的嵌入式服务协同架构体系[J].情报资料工作,2013(6):47-51.

[28] 北京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概论》课程介绍[EB/OL].[2013-01-14].http:///portal/fw/yixiaoshijiangzuo/xinxisuyang/suyanggailun/kechengjieshao.

[29] 文凤.学科馆员嵌入式服务实践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86-89.

[30] 陈晓瑜.利用Blackboard构建“信息检索课”远程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图书与情报,2007(5):64-67,101.

[31] 李玲.嵌入式参考咨询服务: 特点、模式与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18-22.

[32] 张冬荣.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3(11):23-30.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嵌入式方向包括软硬件协同设计、嵌入式体系结构、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典型开发工具,培训学生具备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开发能力,对于特定行业领域(例如移动终端、数字家庭、信息家电以及对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已经逐步形成了特定的嵌入式开发方法与手段。

随着软硬件技术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不再是一门课程就可以介绍清晰,而逐步成为一个课程群,该方向的专业课程可划分为: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系统、嵌入式软件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中间件、数字信号处理等。一些学校还开设了微机电路应用设计、单片机编程、ARM等课程。

我们收集并分析了国内部分高校在嵌入式课程上的教学大纲,以此为基础设置了我们的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表1是我们收集的大学名称、课程名称、学时数与知识点,这些课程基本上是基于Intel的XScale实验板设计的,对我们设计“嵌入式系统概论”有借鉴作用。

综合上述高校的嵌入式课程,有些是针对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有些是针对其他专业的,有本科期间开设的,也有硕士期间开设的,一些高校开设了多门嵌入式方向大课程。我们设计的“嵌入式系统概论”是针对本科阶段开设的嵌入式方向入门课程,主要面向大三的本科生,其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其前修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组成、微机原理、接口、汇编、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体系结构。部分后续课程开设在研究生阶段。

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的目的,是综合前修计算机专业课程,以及包括数字电路等更基础的知识,开拓学生对嵌入式的视野,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在嵌入式课程中不会介绍汇编语言设计、接口电路的设计等知识。

我们认为,该课程理论部分的知识点分布基本上如图2所示,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嵌入式概念、嵌入式体系、嵌入式系统软件、嵌入式软件开发。实验部分由于各学校实验材料的差异,较难对比,我们的使用设备主要是30套Intel XScale与30套Motorola Dragonball。

对于嵌入式体系结构,首先介绍各种嵌入式体系结构、处理器、DSP。

由于ARM体系是目前嵌入式系统工业界事实上的标准,一般都以ARM体系为例介绍嵌入式体系结构,并介绍ARM汇编。由于上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汇编语言,所以需要简单介绍ARM汇编与微机汇编的差异与特点,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作业为辅,可以较快地掌握该汇编。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阶段在计算机组成课程中还学习了MIPS汇编,所以学生们对ARM汇编掌握起来就更快一些。

在嵌入式体系的具体实例介绍中,我们结合本课程的实验平台简要介绍XScale体系,这部分主要也是自学为主,结合实验环节让学生掌握看硬件资料的能力。

在嵌入式体系结构部分,还需要介绍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系统,包括JTAG接口、外设、中断、总线等。通过这部分的介绍,学生们可以了解嵌入式硬件系统的构成与软硬件接口。

嵌入式系统软件就是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非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RTOS),在嵌入式课程中主要介绍RTOS。在系统软件模块中将介绍实时系统概念、操作系统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改造,例如处理器调度的实时性改造、中断处理、文件系统、MMU等。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主要介绍常见的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它们的特点、应用领域,并以嵌入式Linux为例子,介绍Linux的改造、裁减与移植。

最后一个模块是嵌入式软件开发,是介绍嵌入式软件开发的过程,使得整门课程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完备的嵌入式开发体系。Bootloader的设计,也可放在操作系统移植中进行介绍。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为概论课程需要介绍各个嵌入式GUI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同样,课程介绍包括Tornado、等嵌入式开发环境,以及嵌入式中间件。课程最后将以实例来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作为后续课程,我们认为一些专题性质的开发工具,例如开发、Symbian开发、BREW开发等,可以利用浙江大学暑假短学期为期两周的课程实践来完成。而实时系统可以单独开设研究生层次的课程,面向领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可以开设相关的专题班进行讨论。部分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知识点,可以交给其他课程完成,例如人机交互设计课程里面,可以介绍嵌入式GUI的设计,FPGA可以在相关硬件课程中完成。微机原理课程也可以涉猎部分嵌入式课程的内容,例如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扩展等,对于微机原理课程的改革,也是嵌入式中心正在进行的工作之一,希望将实验设备更新到奔腾M处理器,增加FPGA,实现原来微机原理的实验,并完成嵌入式的实验。

由于课程的概论性质,而嵌入式系统的纷繁复杂,使得理论课不能把所有知识讲透讲深,所以本课程网站()提供相关的课件、实验资料、培训材料的下载,为学生们提供了自学的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理论课程的不足。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教学 教师教学能力 实践能力

0 引言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和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通信设备、医疗、航空等众多领域,可以说嵌入式技术无处不在。①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市场快速增长,嵌入式人才缺口急剧增大,所以很多高校纷纷开设嵌入式系统课程,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的问题有待解决。

1 嵌入式系统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教师执教能力较弱,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差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一门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主要有门槛高、综合强和实践强三个特点,而且技术更新快,要教好这类课,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②由于高校嵌入式系统教育开设时间短,师资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历高,教学能力不强;(2)偏向硬件或者软件其中一方面,知识结构单一;(3)理论教学不错,缺乏具体实践经验。

1.2 学生实践环节薄弱

嵌入式系统根本目标在于应用,需要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实践就是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唯一钥匙,但是高校实践教学比较薄弱。(1)高校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通常会选择嵌入式系统教学实验平台。这些平台上的验证性实验过多,学生自己动手的设计性实验少;单一性实验多,综合性开发实验少;反映嵌入式最先进技术的实验内容少;实验内容多偏基础性与社会需求的嵌入式技术应用联系较少。(2)由于缺少经费而实验设备无法及时更新,现有的嵌入式平台功能远远不能跟上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学生即使有好的想法,由于无匹配的实验条件,也只好半途而弃。

2 提高教师嵌入式教学能力的措施

2.1 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教师基本教学能力

(1)灵活的教师职务聘任机制。对不合格的教师实行降岗使用或离开教师岗位,这样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专业教学能力。③(2)改革教师薪酬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极大地激发教师的潜能,激励教师自觉提升专业教学能力。(3)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以便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教学。

2.2 紧密结合教师教学工作实践,提高教师嵌入式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持续、无止境的过程,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发展,不断思考与总结,才能持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④

(1)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各种嵌入式培训,跟上嵌入式技术更新换代的脚步,促进其不断改变知识结构,使教师自身素质由单一性转向多元性,软件、硬件的运用都能得心应手。

(2)加强学校与嵌入式产品研发企业的合作。①加强联合办学。联合办学是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联合办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订单培养、企业短期培训,技能鉴定及比赛等。教师教学“理实一体”,课程内容设置 “真枪”、“真刀”。②开展嵌入式研发课题的研究。学校教师如与企业科技人员共同开展嵌入式方向的课题研究,进行嵌入式科研项目开发,为教师从事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无疑对教师实践应用能力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③实行教师到企业学习的制度。了解嵌入式方向的新设备、 新技术,分析企业用人需求从而调整课程内容。

(3)鼓励教师个人承接嵌入式研发项目。没有实际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是无法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是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嵌入式研发人才。学校应制定各项制度,鼓励刺激教师承接嵌入式研发项目。让教师成为项目责任人,解决项目实施中具体的技术问题,并能进行问题的诊断、处理。

3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3.1 实验室的建设

建设专门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设置必要的实验设备,有老师进行管理和指导;成立一定额度的基金,专供有需要的教师和学生购置最新的实验器材。

3.2 实验内容的改革

(1) 为体现嵌入式技术的特征,必须调整或取消内容陈旧过时的基础实验,而保留能确实提高学生基础技能的实验。⑤(2)开设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综合实验,从被动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增加与企业嵌入式应用技术紧密联系的实验内容,尽量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国内外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践,使学生能深入理解知识点、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⑥

3.3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的改革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个具体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完成的时间可适当延长,至少为一个学期,甚至为一个学年。学生三人一组,经过教师的审核、修改,量身裁衣选择合适的题目, 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如此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3.4 发动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业界各类嵌入式科技比赛。现在很有影响力的科技比赛有“博创杯嵌入式比赛”、“微软嵌入式大赛”、“美国爱特梅尔公司嵌入式大赛”等。⑦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使这些学生加深对嵌入式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体验了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的一般流程,为其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⑧

4 结束语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字:物联网工程;卓越工程师;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1],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又一个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代名词,掀起信息产业第三浪潮,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国家2011年在全国55所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该专业是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急需的且指定大力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未来有着很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从2012年开始,我校实施了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2]。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我校将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卓越计划”重点培养专业之一,因此,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深入进行“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开拓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为国家提供大批动手能力强,满足企业发展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教学现状

目前嵌入式系统教学存与许多其它工科专业共存的问题[3]。比如,课时安排不合理,实验课时较少;重传统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实验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跟不上目前嵌入式发展水平;实验教学缺少对非智力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的设备过于陈旧,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利用校外有效的合作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4];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往往单纯从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结果评判,忽略实验过程,上述种种问题,导致目前许多学生学完嵌入式系统课程之后,即使考到高分,依然不能独自完成教学大纲要求之内的相对简单、容易实现的嵌入式系统项目的开发,学生完全处于纸上谈兵阶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卓越工程师的要求,更不符合企业和国家所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二、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的改革

1. 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理论教学中,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老师不再只是对着现有的课本或者PPT直接讲解嵌入式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提出目前实际嵌入式系统研究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将已有嵌入式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探究背景,通过设置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展开开放式讨论和自由提问的环节,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最后,将老师的点评总结作为课堂内容的点睛环节,旨在将枯燥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实际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讲解给学生。通过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兴趣,使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开发项目中去。

2. 开放设计性实验

去除以往实验结果单一,过程机械化,没有拓展性,缺乏综合型和研究型的基础验证型实验[5]。改用内容比较新颖,又不太复杂的开放设计性实验,比如,当前智能手机和游戏开发是一个很流行的研究方向,智能手机中简单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嵌入式具体应用的例子,所以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相对简单、开放性强、形式新颖、吸引力足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游戏案例来取代已经沿用多年的实验内容,使实验课的内容真正做到来源于实际案例,又促进实际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功能。开放性设计实验不仅丰富嵌入式系统的实验内容,而且使实验本身更加有趣、贴近生活。更重要的是在进行上述开放性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实践是如何检验真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科研精神。

3. 以竞促学

学科竞赛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竞赛是对学生更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6]。目前诸如博创杯嵌入式比赛,“ZLG杯”中国大学生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竞赛,微软嵌入式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都是含金量较高的比赛,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发掘出嵌入式系统这门课程真正的魅力所在,解决嵌入式系统实践环节中缺乏挑战与创新的不足,真正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环节的质量。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对学生嵌入式系统及其它学科知识的拓展有所帮助,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团队竞争和配合意识。

4. 嵌入式系统实习实训

物联网专业作为“卓越计划”重点培养专业之一,对于实践训练要求自然极高,改变以往实习完全以老师讲解为主导,动手环节较少,完全违背实习实训方式,将学生带到当地对嵌入式研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公司参加实习培训,了解目前企业嵌入式系统的研发流程和水平。同时将实习实训的主导权下放给学生,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一种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实训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来。

5. 改革考核方式, 体现综合能力

事实证明“一张试卷打天下”的考核方式往往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嵌入式实验,真正考核学生实验动手和实验观察能力[7]。可将嵌入式系统课程成绩分为: ①笔试理论成绩,该项占40%,主要考察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微处理器与调试技术、ARM体系结构和指令集、ARM开发工具和汇编程序设计、嵌入式存储器和接口技术等; ②开放设计性实验的成绩,该项占40%,主要考察每次实验课学生出勤次数,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③课外创新成绩,该项占10%,主要考察学生参加各种嵌入式比赛、实战项目开发和创新实验实践活动的获奖情况;④学期末的实习实训成绩,该项占10%,主要考察在实习实训阶段指定项目开发的完成情况。

结语

工程师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8]。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为导向,使学生能熟悉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掌握一种开发工具,熟悉一种调试方法,使学生在学完嵌入式系统课程后,能真正掌握最基本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2009年11月3日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2] 王娜君, 王杰, 李旦, 高胜东.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探索, 2011,(10): 49-50.

[3] 冼进, 贾德良, 毕盛. 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30(8): 282-284.

[4] 周爱国.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 2009, (1):74-75.

[5] 李秀娟, 张晓东, 鲁可, 张杰. “嵌入式系统”开放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5): 156-158.

[6] 殷建军, 张明武, 万军洲. 竞教结合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1, (6): 1-4.

[7] 俞建新. 略论嵌入式系统的实验教学[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7): 741-745.

[8] 龚克. 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8): 10-12.

作者简介: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技术生态链;“嵌入式”;高职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63-03

一、技术生态链

2007年底,科技日报在题为“引领创新技术:英特尔‘链’铸就领袖风范”文章中指出,创新生态圈的建设,是Intel带动本土产业链构建的切实举措。2008年,Intel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杨叙先生在其文章“洞察与引领:英特尔的技术生态链”中指出:“根据一个企业承担责任的范围不同,可以从生态系统理论把这些责任统分成四种:技术生态链、产业生态群、经济生态圈和社会生态体。‘技术生态链’是英特尔为了使自己的芯片技术获得全产业支持而形成的生态链,英特尔组织这条生态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得客户和消费者。”

由此开始,“生态”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信息技术领域中越来越多的概念被冠以“生态”的标签。如,2009年OMG宣布 IBM成为“业务生态学计划(Business Ecology Initiative)”(BEI)的发起人;同样在2009年,微软公司在庆祝“Windows Embedded 合作伙伴计划”(WEPP)成功运行10周年之际,宣布了其下一代WEPP合作伙伴计划――面向全球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提供针对专用设备制造商最新的基于Windows7技术的全新资源;2010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MeeGo软件创新产业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英特尔MeeGo软件必将成就一个全新产业生态链;如此种种,足见产业界对“产业生态圈”的重视程度。

对“技术生态链”或者“技术生态圈”的理解可以从“技术导向”和“企业导向”两方面入手。对嵌入式领域而言,主要包括的技术领域有:以FPGA\CPLD为基础的SOC技术、以8051核为中心的传统单片机技术、以ARM核为基础的嵌入式内核技术、以DSP芯片为核心的嵌入式多媒体技术,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手机技术或智能终端技术、以Java为基础的Java嵌入式软件技术等;掌握以上各类技术,推动信息技术发展与革新的动力源正是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各大“领袖企业”,它们中有相互竞争各自形成自有生态圈的,如Altera―Xilinx,ARM―MIPS,Intel―AMD,Microsoft―Sun等;有相互结盟形成联盟生态圈的,如Microsoft +Intel的wintel联盟,Google+Apple联盟,IBM―Sun联盟等。

在这些产业巨头大力构建“产业生态环境”的浪潮中,掌握技术的人才便自然成为“技术生态链”中的一员,这也必然导致,人才培养的模式,亦应该切合市场的自由竞争与选择,融入“技术生态链”中,否则,依据“生态环境”中“适者生存”的原理,后果自然是“难就业”。

二、 金字塔模型与嵌入式人才培养

在生态环境中,金字塔模型被用于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在“技术生态链”中,金字塔模型同样适用于描述人才能力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产业需要的人才结构应该呈现金字塔形状,即高端人才最少,中端次之,低端最多。

然而,2007年上半年,微软的“中国IT服务产业白皮书”显示,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是IT业人才结构整体呈现“橄榄型”,即IT技术领域高、低端人才缺乏;橄榄型的人才配比根本无法满足当前信息产业工程化、规模化、流水线式制造的要求。因此,近年来,业界一直呼吁我国信息产业人才结构应该由“橄榄型”向“金字塔型”转变。无疑,解决这一失衡现象的首要任务便是大力发展IT职业教育,弥补IT业低端人才缺口。

随着“物联网”、“3G”等技术逐步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业界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也必将愈为旺盛。调查显示,嵌入式人才的社会需求正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发展,需求量非常大。基于此,从国内一流软件学院开办嵌入式招生方向到各类高职、本科院校纷纷设立嵌入式专业,国内的嵌入式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同前所述,嵌入式人才结构仍然呈现“橄榄型”。另外,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高等院校大力开展嵌入式专业的教育因师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步履维艰,而像 “华清远见”、“亚嵌教育”这样的专业培训机构发展迅猛。对比高校嵌入式专业与此类专业培训机构的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可知高校嵌入式人才培养的模式仍然未逃脱高校一贯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中级人才”培养方针。高校嵌入式专业的教育并未真正融入各大公司所构建的“技术生态链”中,而与之对应的嵌入式培训机构,却抓住了市场的脉搏,推出各类以“技术为导向”的培训班,市场证明,此类教育模式切合“技术生态链”的理念,适应市场需求,因此,也赢得了市场。

三、高职嵌入式专业教育的优势与定位

“嵌入式”技术涵盖了微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多项技术领域的应用,综合性很强;一直以来,该技术领域被视为门槛较高的专业。另外,高职院校生源较一本或二本院校差距较大,特别是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上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开设嵌入式专业也备受争议。但随着近两年来,国内一些高职院校陆续开设嵌入式技术专业方向或建立嵌入式专业,以及嵌入式专业培训机构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大大增强了高职院校开办嵌入式专业的信心。

应该看到,高职院校开展嵌入式专业教育,也具有一些优势:一是高职教育可根据不同的职业分工进行专业设置,易于实现订单化培养;另外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教育机制灵活,课程结构可实现动态化设置,紧跟主流技术。二是高职教育对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较高,这一点恰恰符合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规律,使得职业技能培训事半功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输出的毕业生能更快的适应岗位需求,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当然,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较低,这也限定高职嵌入式教育不可能涵盖嵌入式技术领域中所有的技术方向。“技术生态链”本身也是呈现金字塔型,也即越难掌握的技术,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少;越易学习与掌握的技术,人才需求量也相对较大。嵌入式技术大致可以分为:智能手机/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开发、单片机应用开发、FPGA/CPLD/SOC开发、以DSP为核心的多媒体终端开发等方向。从市场需求看,各个方向都有旺盛的人才需求;但以FPGA/CPDL为基础的SOC技术门槛较高,人才需求也相对较少;多媒体终端因涉及诸多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及DSP的使用,社会对多媒体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但技术门槛较高。因此,笔者认为SOC技术、DSP技术教育并不适合在高职院校开展;另外,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少,在公司中此类岗位比重较轻,许多嵌入式硬件系统开发的工作常常采用委托开发或外包的形式,购买专业公司成熟的硬件方案,因此,也不适用在高职院校开展。对于高职院校的嵌入式教育,应该专注于以下两个方向发展:一、单片机及控制系统开发;二、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开发。

四、以技术生态链为导向的嵌入式专业课程设置

(一) 基础课程

嵌入式技术的教育必须遵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两者需要有次序同步进行,二者呈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有硬件电路的知识,就无法深入地理解嵌入式软件技术特有的编程风格;如果缺乏软件设计的思想,也很难设计出合乎规范、易于软件编写的硬件电路。一些课程,如操作系统的学习,更是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基础知识。笔者认为,在具备表4-1所列知识结构之后,便可依照“技术生态链”的要求,进行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根据“技术导向”或“企业导向”选择专业课程包,进入职业能力培养阶段。

(二)专业课程包

1、 Microsoft系列课程包

Microsoft近年来在嵌入式领域的投入力度较大,再不断完善wince的同时,推出了Windows XP embedded系统快速占领如POS终端、售票机、排队机、折扣打印机之类的商业终端系统外,还不断完善Windows Mobile 系列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并得到诸如HTC、MTK等手机厂商的青睐,占领了部分智能手机市场。2009年,Microsoft又进一步统一了旗下的各类嵌入式技术,并打上了Windows Embedded商标,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微软嵌入式技术生态圈”。表4-2列出了基于微软嵌入式技术生态链的专业课程包,供大家参考。其中,各类专题实训课程可根据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进行设置。

2、 Linux嵌入式系统课程包

近年来,嵌入式Linux越来越受到智能手机厂商的推崇,众多厂商相继推出了基于Linux的智能手机系统或终端,如Google推出的Android,Intel主推的MID/MeGoo多媒体互联网设备等。再加上像IBM、SUN对Linux开源社区的一贯支持,早已形成了“Linux生态圈”。表4-3列出了基于Linux嵌入式技术生态链的专业课程包供相关院校参考。

3、ARM系列课程包

嵌入式系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ARM公司的产业奇迹,随着ARM于2007年推出A、R、M三个系列的内核以来,更是引起了嵌入式技术领域的新的行业变革。有预测称ARM A系列内核在便携式PC市场的占有率将于2013年会领先于Intel,而其M系列的内核已经在微控制器领域大显身手,主导着微处理器市场的32位化。ARM的成功,也造就了“ARM技术生态圈”,表4-4列出了基于ARM生态链的专业课程包。根据高职院校的市场定位,应该以单片机系统开发为主,表4-4中,课程体系以Cortex M3内核为基础,并增强了电子电路设计与实现的相关课程,这有别于侧重于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的课程包。

五、以技术生态链为导向的嵌入式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现以技术生态链为导向的嵌入式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嵌入式系统知识体系庞杂,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教师的实践水平;另外,在以技术生态链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下,也要求教师最好能够具备一定的行业背景或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在教师的个人技术生涯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到“链”的效应,不要贪求全面,而应静心于某一“技术生态圈”,取得一些龙头企业认可的资质或某一技术论坛的专家头衔,如微软最有价值专家(MVP),就是对技术社群专业贡献的一种正式认同。

另外,既然培养模式是依据不同的“技术生态链”建立的,因此,教师队伍也应该避免一般高校教师队伍多来自于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的现象,应该从业内招聘部分“技术专家”。另外,人才队伍培养也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经验不足的教师进入企业培训,得到更为职业化的成长。

六、总结

本文从“技术生态链”概念入手,介绍了“技术生态链”、“技术生态圈”等概念的兴起与发展。结合我国嵌入式人才结构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嵌入式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定位。根据“企业导向”与“技术导向”互补的原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嵌入式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最后,对嵌入式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与要求。希望高职院校的嵌入式专业教育者能从本文中得到些许启示。

参考文献:

[1] 王学武.引领创新:英特尔“链”铸领袖风范[N].科技日报.2007-11-28.

[2] 杨叙.洞察与引领:英特尔的技术生态链[J].竞争力.2008(03).

[3] 卢敏.鱼与熊掌兼而得之――解密微软亚太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J].软件世界.2008(05).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嵌入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加强互动、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创新、嵌入式教学形式的三方面创新研究,使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更能符合大数据时代高校师生的需求。

1.背景

大数据时代,用户需求、学科服务内容与方式、信息环境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人们的思维发生了根本转变。

高校图书馆用户需要的是新型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图书馆若固守传统的服务将迫使其日益走向边缘化,为此,变革与转型将决定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北京大学图书馆已率先提出图书馆人应“在继承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的服务理念。截至2016年3月底,笔者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与维普中文期刊,同时涉及大数据和嵌入式学科服务主题的文章只检索到3篇,检索出大数据与学科服务密切相关的文献11篇。

嵌入式学科服务作为一种最新的学科服务理念,它完全以用户为中心,以融入用户的科研过程、用户的物理空间为手段,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是当前图书馆创新内容、迎接挑战、实现与用户深度合作的重要途径。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职责除了资源建设、参考咨询用户培训和院系联系之外,又将学科服务工作扩展到学术出版与传播、数字工具开发、科研数据管理、资源发现与管理以及基金管理等更为宽广的领域,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拓展研究意义重大。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应做好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拓展研究,使高校图书馆真正发挥出人才培训、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作用。

2.大数据时代高校图馆嵌入式学科服务面临的关键问题

2.1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的全新定位

教育部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对高校图书馆有全新定位。高等学校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大数据时代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的定义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人需齐心协力做好文献保障及信息资源的收集、宣传和传播工作,需要学科馆员通过嵌入式学科服务拓展工作真正架起图书馆与教师读者间的桥梁,实现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与用户读者的良陛互动,使高校图书馆真正发挥出人才培训、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作用。

2.2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理念有待创新

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VPN远程访问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适应新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新信息产品的使用是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人员需求解决的问题。学科馆员在着手新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之前,必须使用新的通信技术,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更好地开展工作。

2.3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内容应更加满足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需求

“十三五”规划以来,对于教师和科研用户,科学研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原来传统的学科馆员角色是面向图书馆的用户,其信息需求跟不上大数据时代信息增长的速度。在服务内容上,传统学科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与院系和用户的沟通联络、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工作,用户培训中只注重文献检索知识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没有深入到知识发现、资源整合及知识产权中如何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我知识产权的内容之中。

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拓展研究

3.1嵌入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加强互动

针对国内外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笔者总结其主要是通过嵌入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方式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在物理空问方面,馆内空间的嵌入主要采用学习空间、学术沙龙的复合式多元化空间;而馆外空间的嵌入主要是定期走访,方便教师找到学科馆员。同时,学科服务还积极嵌入用户的虚拟空间,首先在学校图书馆主页上的显著位置设置了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链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学科服务资源,找到负责的学科馆员;其次利用校内微信、微博、OA、QQ、学科博客等校内师生常用的联系方式进行互动,从而使学科资源和服务能够在虚拟空间中得到更多的展示和推广。

3.2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创新

以往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大多为信息获取的学习,教会大学生如何利用各类数据库及信息资源,提高文献调研的效率。但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使师生不知所措,因此,图书馆要注重与教师沟通,通过QQ、OA、博客、微信等多角度进行沟通,并深入学院走访,在真正掌握师生需求的情况下,再对嵌入式学科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在大量沟通总结中,发现师生在知识发现、文献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很多,所以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中加入了知识发现、导出参考文献、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及知识产权与学术不端检测等内容,通过分专业、分主题的多次讲座,使师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并正确进行论文写作。

3.2.1知识发现。用户对获取到的大量信息要对其进行筛选,并进行知识发现。学科馆员通过有针对性、适时的讲座,举实例说明如何利用数据库中的发现功能找到被引频次最高或是最新发表的文献,使学生对已检索到的文献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并有的放矢地搜集更全面的资料。

3.2.2导出参考文献。学生查找文献后就学会对文献进行管理,方便拟定论文,在培训过程中可加入数据库中导出参考文献的方法,方便学生使用数据库并得到整理后的参考文献信息,方便了学生撰写学位论文,避免了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信息不全、格式不正确的情况。

3.2.3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中主页上有N0teFirst文献管理软件,中国知网中有E-learning文献管理软件,这些软件都可以方便学生查找文献,在文献上做笔记,撰写论文时不再需要为参考文献的排序和格式而发愁。让学生学会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可以让其从众多的文献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

3.2.4知识产权与学术不端。信息素养教育中应增加知识产权内容,在当今社会中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大事。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博士生开题要查新,专利需要申请知识产权才能受到知识保护,这些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所以大学生也必须对知识产权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应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学习知识产权网址及使用方法,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将所学到有关专利的知识运用起来。

3.3嵌入式教学形式的创新研究

嵌入式教学形式应拓展到微视频、微博、微信等大数据信息工具中;将嵌入式学科服务形式拓展到教师课堂中,并采用短、精、快的微课形式;以师生的一个知识点为基础作为一个微课的内容,在短时间内解决师生的文献检索问题,以用户为中心拓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将常用数据库使用方法制作成微视频,视频内容包括数据库使用方法的解说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就可掌握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4.结语

嵌入式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 嵌入式系统 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23-02

随着不断更新的嵌入式技术在智能通讯、消费电子、医疗仪器、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嵌入式技术正在成为高校学科方向建设或开设为选修课程,课程教学和实验内容紧跟技术前沿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期望形成适合本院校特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当前各类院校共同探索的重点[1]。

本文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实际,提出以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围绕综合实验项目展开,培养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基本体系和结构、系统运行模式、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系统调试、验证和测试方法等,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嵌入式项目开发知识和能力。

1 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现状

1.1 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的目标和特点

全面了解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特点对教学和改革非常必要,其主要特点有:(1)实践性。学生必须亲自实践,设计方案,动手操作,才能真正将知识为已所用,若没有认真完成实验,嵌入式系统课程学习犹如纸上谈兵;(2)系统性。嵌入式统课程涵盖面较宽,底层硬件是基本,嵌入式操作系统是重点,多种开发平台和多种软件使用是突破口,嵌入式系统开发应用的所涉及到的相关程序设计是关键……(3)创新性。嵌入式系统知识技术更新快,在实验内容上,应该加入创新的元素,学生也应需要在实验中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想法,而不是单纯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2]。

总之,在嵌入式系统教学过程中,把握嵌入式技术应用性强、涉及领域广、技术更新快等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强化实验教学落到细节,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1.2 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不足

虽然目前众多高校日益重视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但效果一直欠佳,仍表现出很多薄弱和不足之处。首先,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实验内容简单。验证性实验过多,学生自己动手的设计性实验少;单一性基础实验多,综合性开发实验少;基础实验多,反映嵌入式最先进技术的实验内容少,从而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造成学生学完课程之后不知道如何应用,对嵌入式技术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其次,嵌入式实验设置与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实验设备落后,难以与快速发展的嵌入式硬件与软件开发同步;实验资源长期闲置,利用率低;实验室管理制度过于死板,课后作业无法到实验室完成或继续学习。再有,很多高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知识水平参次不齐,实验教学往往辅导不到位,导致个别学生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则中途放弃。最后,嵌入式实验课程体系陈旧,与企业要求严重脱轨,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式严峻,就业后不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有的甚至还需要进行第二次培训[3]……

2 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

针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特点和现状,初步探索与尝试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内容和方式,让项目实践教学贯穿于课程体系结构,从而提高实验室资源,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形成教学相长良性局面。具体的说,项目驱动化教学,就是以项目为载体,将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穿插其中,注重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工程人才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那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4~5]。

教师选择项目应具有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可行性,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做、讲做结合”的教学模式,且项目精心准备并成功实现,对各细节实现访求及理论知识比较熟悉。当然,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它要求教学的硬件资源比较齐全,实验室管理方案合理、师资配备得力等。

3 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尝试

3.1 项目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斯金纳曾言:“在教学中成功的设计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可见,问题设计是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主动发展的重要环节[5]。这里的项目驱动即是问题设计。

说明与课程相关的完整的项目详情,详细描述项目需求、主要功能、预期的目标,及当前项目的基本现状。重点演示项目实现后的效果,如果受实验条件或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课堂难以逐步展示实现过程时,可灵活借用其他方式,如图文并茂的详细文档、屏幕录制的视频、生动形象的动画片等。利用展示的实现结果为契机,通过生动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有目标,方向明确!

同时,在项目分析与描述时,根据项目实现的各个环节把课程理论与实践完整的串连起来,列举出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说明各重点难点在项目中是怎么实现的,学生对照课程目录及项目实现的过程,能初步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实现方法等。

3.2 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根据专业侧重点不同,随着理论课的进度,以项目内容和实验环境等方面,合理安排实验课,做到简单实验与复杂实验、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课堂实验与课后实验全面且有代表性。下以设计实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为例,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硬件实验侧重硬件选择和简单调试,软件方面安排嵌入式操作系统(如嵌入式Linux)移植、文件系统移植、Boa服务器配置与移植等,除此而外,环境搭建实验、程序设计实验也必不可少[6]。基础实验安排不在多,而在于实用性,让学生顺利完成逐个实验,以此树立自信,在不断取得的小成就感支配下,进而主动强化理论学习并利用课后再实践,直到完成项目。

3.3 分组完成综合实验

全班同学完成系列简单基础实验后,综合实验则在此基础上稍做调整,并添加创新的元素,以实现项目主要功能。根据实验需要,把综合实验细分几大部分,全班同学按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分组,把基础实验过程中发现基础较好、悟性较高、动手能力较强、在某些方面有优势的同学任命为小组长。如上项目可尝试以下分组方案: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语言组织能力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负责书写整理需求分析和设计文档,写文档时与其他成员相互沟通与交流,因此也可增强实践能力;操作系统方面基础较好的同学分为一组,主要搭建实验环境,并向下一组实验同学提供环境的详情,如共享文件(源码、库、工具软件等)放在什么位置,有哪些服务器,什么版本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及其他细节;硬件基础扎实的同学们分为一组,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一定要在内核中加载USB摄像头驱动);软件应用能力较好的同学们为一组,配置和移植Boa服务器制并作根文件系统;C/C++编程能力较好成为一组负责CGI脚本设计;最后一组是系统测试,这要求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同学完成……这种分组实现、组长负责的实验教学方式,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各小组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且能增强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3.4 项目总结与期望

综合实验的顺利完成并不代表是项目驱动的嵌入式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对项目进行总结与展望能让一段时间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进步。以讲座或报告的方式,各小组分别汇报各自的主要工作,各成员的经验,如何攻克遇到的什么难题,各自关键的技术在哪里……汇报的小组主要发言人不一定是小组长,但一定是集各成员的总结与收获。总结课堂师生畅所欲言,为项目提出新的期望,并讨论下一步如何去实现,去完善,为嵌入式系统相关知识再学习导航。

4 结语

本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是嵌入式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尝试,克服了当前嵌入式实验中不足的现象,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充分利用实验资源,且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基本做到了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如何不断的实现项目创新的元素,是嵌入式实验教学一直追求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 冯小燕,陈昌兴.地方高校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11,9(1):98-100.

[2] 冼进,贾德良,毕盛.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282-283.

[3] 张腾飞,郭前岗,王保云.嵌入式系统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63-165.

[4] 李妍.项目化教学在嵌入式系统实践课程中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5(5):27-29.

[5] 张腾飞,王保云.基于问题设计的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境况体系研究[J].人才培养改革,2013,22:56-58.

上一篇:新课改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灭火器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