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07-07 04:45:40

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的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学生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自身的体验,学生亲自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把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体验,强调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受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觉悟中为其生命的发展夯实基础。让学生在获得相应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围绕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则更要我们关注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则是教师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步。本文结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做了一些尝试与探讨。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问题情境创设应具有生活性

生活既是逻辑的起点,又是逻辑的终点,生活问题是学生最熟悉和感兴趣的,也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耳闻目睹的事实,说出其想法。

我在上《与诚信结伴同行》一课时,运用一个小品设计的三个问题贯穿始终,小品反映的故事来自学生的生活,故事揭示的问题需要每一个学生来分析回答,其他材料起了适当补充的作用,形散而神不散;按照“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课堂结构可分为“再现生活、思索生活、回归生活”三个时段;形成情境问题串,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教师正是在引领学生对这些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自主探讨、解决中,来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

在《男生女生》一课中充分挖掘了学生当中蕴藏着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情境问答、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与同伴的交流分享和冲突质疑中,学会分辨和选择。以同学们亲身的经历、经验以及感受去解读课文,积极地进行有意义的“自主构建”,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而且提高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问题情境创设应具有时代性

我在上《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一课是,以活动“七嘴八舌话时尚”导入:展示“东东、9494、PK、7456、886”等网络时尚词语和“QQ、CPU、E-mail”等网络术语,导入新课就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自然地引出了学习主题“网络问题”。针对所提网络问题,通过自己思考、合作探究、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来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形成对网络交往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紧密联系时代,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学习经验和具体的经历、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和活动氛围。

三、问题情境创设应具有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实践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可以加强和巩固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身边的生活点滴做起,从日常行为的养成做起,从具体小事做起。因此,思想品德课应多布置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在做中体会,在做中理解与感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我在《自我新形象》一课中,设计了实践活动:学跳手语舞蹈《相信自己》,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树立实现人生目标的坚定信心!并明白了认识并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成长的体验,教学目标也就轻松达到了。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用兴趣放飞学案的翅膀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