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野性的呼唤

时间:2022-09-25 04:36:51

采访之前在网上搜了一下“奚志农”三个字,结果出现了76页的媒体采访内容。媒体不约而同的选择和长期的关注,是因为奚志农太出色还是因为中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高手寥寥无几?

或许你偶尔也会看到一些摄影师拍摄的野生动物作品非常不错,选出精彩的单张,作品效果甚至可以与长年拍野生动物的奚志农的作品相媲美。自然摄影就是这样,除了技术还是个运气活,有时你千寻百觅却也找不到蛛丝马迹,而守株待兔却能大获收益。而本次奚志农的讲解会告诉我们,看似难以掌控的野生动物摄影,其实也有很多窍门和秘密。

而且,精彩也并非是评判一幅生态摄影作品的唯一标准,这里,奚志农会告诉我们自然摄影自有的价值评判体系。

讲经传道

奚志农被戏称为唐吉诃德――西方讽刺骑士小说里一位拿长矛战风车的悲剧式英雄人物。或许他具有唐吉诃德行侠游历的精神,但他肯定不愿一个人一辈子只为去追逐一个梦想,因为保护大自然不应该只是一个人的事,不应该只是一个梦想――虽然他敢于担当。

一个梦想,一个理想,一个信念

奚志农从小喜欢鸟,或许因为鸟儿有翅膀,能够飞达梦想存在的地方,那是大自然中最纯美的地方。1983年奚志农第一次跟老师拍一个关于乌的科教片,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深受刺激。摄制组在一棵云南松的小树枝上,找到一个画眉的鸟巢,拍摄的角度非常好,里面有四只小鸟已经羽翼渐丰了。尽管摄制组离鸟巢只有1米的距离进行拍摄,但鸟的父母还是不顾一切地飞回去喂它们的孩子。他们发现小乌们想往外飞,就抓住了用尼龙绳拴在巢里拍。奚志农当时留在驻地,当他问摄影师为什么不去拍自由的小鸟时,摄影师说:“你不懂!”。而在奚志农第二天去看画眉鸟巢时,发现四只小鸟都挂在树枝上死了。

奚志农暗暗发誓,一定要学会摄影,要拍自由飞翔的乌。那时还少有鸟类图片可供参考,于是便到图书馆去看文字的东西,鸟类的分类也是这么学下来的。

后来,奚志农发现只研究鸟类是不够的,当他看到中国大地上日益恶化的环境、日益在遭受破坏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日益在减少的野生动物,奚志农想要努力为此做一点事情,于是他拿起了相机当武器。但一个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只能做手头上的一点点事,利用他的纪录片在英国获大奖的契机,奚志农将工作室定名为野性中国工作室,把理想转化为坚定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信念,建立起专业团队,采用办训练营的方法,用演讲的方式,用展览的形式去影响更多的人,让这股保护大自然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他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

如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难以割舍的梦想,那么奚志农的这个梦想立足于现实中最纯粹;如果说每个人生活中都有所坚持,奚志农的坚持无疑更公益也更令人感动。

为了赌一口气,奚志农才开始接触起摄影来。野外生涯开始的是那么偶然,而他的行动却是毅然决然。1991年为了做一名纯粹的摄影师,奚志农离开了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1995年为了保住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一百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他多方奔走并致信国务委员宋健,林子保住了,他却失去了在林业厅的工作。1997年他又义无反顾地参与到可可西里野牦牛队反盗猎的拍摄中去。

拍摄野生动物依赖于器材,现在大部分影友的摄影器材都很好了,甚至一些拍野生动物的摄影师都有了自己的长焦镜头,而像奚志农这样宣称是职业摄影师,长焦镜头却都是与佳能厂商借来的。无钱买器材可能是摄影人最闹心的事情,而奚志农却把出画册义卖的收入捐赠建了个野外观察站,据说这笔费用也可以买两个“大炮”了。

奚志农的野外生涯已27年,但他的前十几年都是在黑暗中摸索,那个时代,在偏远的云南,大多数人对保护都不了解,所以他很孤独,但直到现在他还一直在坚持,相机是他最有力的武器。

痛并快乐着,累仍坚持着

27年都在自发地做着“保护”工作,这里有快乐也有痛苦,但奚志农说很多时候痛苦要比快乐多得多,有的时候是亲眼看到的痛苦,有的时候是听别人说到的痛苦。当他看到藏羚羊被猎杀的场景,一方面非常痛苦,另~方面甚至有一种对偷猎分子的恨,想把他们抓到。

当听到长臂猿悠扬的啼声,看到长臂猿在林中飞跃,这个时候还能伴随着相机快门声响起,对于奚志农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快乐。而无论在青藏高原,在秦岭岷山山脉还是在帕米尔高原,在自然里面去追寻,奚志农所享受的也是一个不断有欣喜出现的过程,这是他所认定的生活在自然中最幸福的时刻。即使这个自然界随时会有变化,一会阳光灿烂, 时阴雨连绵,即使在采访时他帐棚里的衣物都被雨水所打湿,他仍认为这也是在城里的办公室里面,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面所无法享受得到的幸福和快乐。

叩响自然摄影之门

何谓自然摄影,按奚志农的话来说直到现在,中国摄影界对自然摄影的定义也无章可循,他是在这混沌中,梳理着中国自然摄影的脉络,来挖掘自然摄影的特性和价值体系。他这样表述自然摄影:自然摄影就是用照相机这个工具来描绘和记录自然真实面貌的一种手段。这看似简单的总结,却正是中国摄影师叩响中国自然摄影之门的最初探寻和开门的密匙。

自然摄影的保护主义理念奚志农希望能通过培训,通过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到保护大自然的活动中来,用不同的方式关注自然。相对来说摄影是一个比较容易,简单的实现手段,是一个捷径,所以奚志农告诫大家,在中国,作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更要有强烈的保护意识。如果只是急功近利地去拍一张貌似很漂亮的照片,在这当中造成了影响和伤害,那么即便这张作品获了大奖,即便画面很优美,那它也不是一张好的自然摄影作品。

自然摄影的实用主义功能我们通常都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当成艺术,甚至有人把自然摄影也归入艺术的范畴来看待,然而奚志农却认为他所做的工作与艺术没有关系:好的自然摄影作品是要记录自然界最真实的状况。而此次云南高黎贡山“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讲师团队在点评学员抓拍习作时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看对被拍物种个体的表现是否到位,主要体态特征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所处环境是否交待清楚,美感则在其次。

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像奚志农这样长期深入到野生动物活动栖息的环境中去的,所以这时影像就有了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当我们把自然真实的一面记录,传递出去的时候,也是同时在把这种保护的理念和思想传播出去,所以摄影这种工具非常重要。奚志农庆幸自己找到了这样一种工具,而且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工具在自然摄影领域正变得更加地有力。

自然摄影的美学意义自然摄影的美,在于能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有美感,才

会使影像更有吸引力,才能引起观者更大的兴趣。奚志农介绍说中国早期的野生动物影像大部分都是在动物园拍的,拍出来的动物都无精打采,这怎能打动人心,有的甚至是拍的标本,那只是作为鉴定物种的依据。奚志农说之所以从事自然摄影,是为表达他对自然的一种感情。他的拍摄是对自然的爱的延续,是一种表达爱、传递爱的方式,如果我们没有对自然的爱,拍出的照片可能也无法打动人心。

这便是自然摄影的真、善、美,或许可以作为评判自然摄影是否优秀的依据。

答疑解惑

《数码摄影》:你也说过自己从事野外工作有27年的历史了,从早期到现在这种拍摄的价值取向上有什么不同吗?

奚:早期是摸索阶段,那时看到《动物世界>能把动物拍得如此的精彩,让我感觉很惊奇。我那时拍鸟借的是我老师的相机理光10,用的是图丽的镜头,当时已经是很好的器材了。早期拍是为了争一口气,因为1983年拍关于鸟类电影时,一位老摄影师说我不懂摄影,只能做摄影师的助理的助理。所以从那以后,我的想法就是有机会就多拍,多拍再多拍。我想我一定要把云南700多种乌都拍全了。

经历了很多年后,我也在不断地摸索,不但在技术上也是在思想上,对自然的理解和保护的思想也开始慢慢地得到一种提升,这才开始认识到,单单保护乌是远远不够的。

《数码摄影》:在你的拍摄过程中,有过亲历危险的经历吗?

奚:第一次与野牦牛队兄弟在一起巡山,我甚至是一手拿相机一手拿枪的。

《数码摄影》:会有生命危险吗?

奚:这个不会有。

《数码摄影》:盗猎者不会反击吗?

奚:我就很遗憾,当时就没有抓到盗猎分子。我甚至都想如果盗猎分子出现时,我会拿一枝枪冲过去,但冲动归冲动,我的责任还是拍摄纪录,我的武器还是我手中的相机。

《数码摄影》:西方国家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奚:无论是北美还是欧洲都有博物学传统,像美国100多年前就建立了国家公园,保护意识都渗透到文化中去了。现在为什么人们都到非洲去拍野生动物,因为在西方的影响下,建立了这么个保护野生动物的体系,现在,到非洲观赏野生动物给当地带去的收益都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收入来源了。

《数码摄影》:从事和爱好自然摄影的人在摄影人群中大概是一个什么比例?

奚:这还没有一个官方的调查,但从大炮和微距的使用大量增加的比率来看,喜欢自然摄影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那么多了,但与中国人数相比,和从中国的动植物多样性比例来说,还是不够的。

《数码摄影》:你也做过自然摄影大赛的评委,自然摄影好的标准是什么?

奚:虽然在分类中有人把自然摄影归入艺术范畴,但我认为我所做的工作与艺术没有关系。我之所以做这个工作,是来表达我对自然的一种感情。我的拍摄是对自然的爱的延续,是一种表达爱,传递爱的方式,如果你没有对自然的爱,拍出的照片可能也无法打动人心。也许这种表述比较抽象,但如果我们只是急功近利地去拍一张貌似很漂亮的照片,当造成了影响和伤害,那么即便这张作品获了大奖,即便画面很优美,那它也不是一张好的自然摄影作品。

二是好的自然摄影作品是要记录自然界最真实的状况,这并非只拍几张美的照片所能传达的。

《数码摄影》:您认为这种记录和表达爱在现在国内这个阶段哪种更重要,

奚:应该是同样重要,但对于中国这样拥有世界上摄影师群体最多的国家,还是有侧重。当环保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的时候,也肯定影响到很多摄影爱好者,这也要感谢摄影类、地理类和自然类媒体,甚至一些财经类媒体也关注起这些来。这样更多的人也开始关注起大自然来,正如这次训练营来自大理的营员张玮所说的,他的拍摄最初是为锻炼身体,但是随着拍摄的深入,当他看到自然界在镜头里出现的不可思议的丰富与感动时,这样的爱不就慢慢慢慢开始增强了吗?

《数码摄影》:目前野性中国正在做些什么事情?

奚:正在做的两件事你都经历了,一是将英国野生生物年赛获奖作品引进到中国来,二是组织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另外,我们之前还出了一本原创的《自然摄影手册》图书。

如果能让保护区人员拥有这样的技术,有这样的眼光,那我们用影像保护自然的队伍就会越来越壮大了。并且,为了能扩大这种效果,今年训练营我们也向社会邀征了部分志愿者。

《数码摄影》:你会把野性中国工作室队伍壮大吗?

奚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可没有那么多的资源,也没有那么多合适的人,更没有那么多资金。

《数码摄影》:像训练营这样的运作如何得以延续呢,

奚:我们也在探讨,也在总结,我们在考虑用收学费的形式,使训练营持续运转起来。

《数码摄影》:你对自己拍摄过的哪个物种最喜欢?

翼:当然是滇金丝猴。滇金丝猴的拍摄我是从1992年开始的,但要说是一个专题或来讲述滇金丝猴一个完整的故事,还有很多不足。因为只有黔金丝猴的拍摄是接受了(华夏地理》的任务,但滇金丝猴的拍摄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任务,而是在多年的工作中,不停地记录。虽然很多媒体也陆续发了很多关于滇金丝猴的故事,但从更高的标准来说,还是有很多的缺憾,因为从开始时,我是没有当作报导摄影专题来拍摄的,虽然回过头来整理时,看到也符合记录的要求,也拍了周边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包括动物、植物,也拍了当地人的生活,也拍了与滇金丝猴有关的其他物种,但都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来记录的,是以电视为主的。

《数码摄影》:为什么把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引进到中国来?

奚:回头一算我的野外生涯E27年,但前十几年都是在黑暗中摸索。直到2001年我站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领奖台上,与国外同行同台接受颁奖时,我自己也才感觉到,西方有那么多年的野生动物拍摄历史,而我们2001年才有了中国摄影师的身影在那里出现。也是到这时,还处在成长阶段的所谓中国的自然摄影,才有了这样一种可能,能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

这种差距是那么大,包括观念上的,技巧上的,设备上的。

把大赛引进来是为让大家开阔眼界,看看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自然摄影是什么样子,而更重要的是做中国的野生生物摄影大赛。

《数码摄影》:大赛现在在筹备了吗?

奚:野性中国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心里筹备了很多年了。

《数码摄影》:你是中国第一位在自然领域获过国际大奖的摄影人,那个电影节是怎么回事?奖项又是如何设置的?

奚:“自然银幕电影节“是在自然历史题材这一领域一个最顶尖,与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大赛齐名或等量齐观的纪录片评选赛事,每两年一届,奖杯都是一个很可爱的大熊猫。

我获的是国际环境影视集团(缩写TvE)和电影节组委会共同颁发的TvE奖项,这个奖项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来自制作野生动物、

自然节目历史很短的国家的影片。这个奖要与年度金熊猫奖,与最佳动物行为奖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我的片子是讲保护滇金丝猴这样一个非常中国化的故事,获奖只是因为在当时中国这样民间的力量去拯救一个物种,最后成功,这个独特的故事打动人。当然里面也有野生金丝猴生存状况,金丝猴栖息地壮丽的自然景观等自然历史电影必须的画面。

所以说,一方面,我感到有幸与全世界最有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导演一起站在了领奖台上,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巨大的差距。对于单张图片,差距还小些,但在纪录片这个领域里我们与国外的差距的确是非常大的。因为对于野生动物纪录片来说,这是 个集体的劳动,是一个专业的领域。

《数码摄影》:你刚才提到是因为一个非常中国化的题材才获得了这个奖项,在中国目前的物种状态下,你是否建议大家多去拍摄一些特殊的题材或动植物种类?

奚:中国以外的人,对于中国的物种还有很多不了解。对于我们来说,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还有什么没有被自然摄影师所拍过,而且拍的不是那么透彻7看来只有中国了,因为在外国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当了,但中国没有。在中国这么丰富的自然生物中,有些生物直到物种消亡,都未曾被记录过。现在很多物种都还没有好的作品出现,对于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师来说,我们都有机会。

《数码摄影》:你推荐喜欢自然的摄影师买什么样的器材?

奚:就像影像培训的讲师徐建上课中所讲的,你手上的器材就是最好的器材。如果你对鸟类如此有兴趣,你又有这样的经济基础,那你可以买个想要的“大炮”;如果你对微距感兴趣,那就买个微距就好。其实,现在小卡片机的微距功能也都非常不错。

《数码摄影》:那你会推荐别人去买“大炮”镜头吗?

奚:这个当然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实力。有些人体力也跟不上,买个“大炮”实际上也没用。

有什么条件,发挥什么状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现在大部分影友的器材都很好了,一些拍野生动物的摄影师长焦镜头都是自己买的,而像我这样宣称是职业摄影师的却都是与佳能公司借的。

技巧点拨

自然界任何风雪雨雾天气都是表现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的时机。

隐蔽是拍摄哺乳动物必要的方法。迷彩帐篷是拍摄野生动物比较常用的,而迷彩服可以让拍摄更方面。

野外创作脚架携带不便时,在自然环境中一块石头,一根木头都可以当作脚架来用。

拍摄野生动物甚至要考虑风向,要下风过去和更轻的动作。

我的相机拍摄模式永远是放在“程序”上,它会自动地尽可能选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用最高速度,来完成画面的拍摄,这在抓拍野生动物时很管用。

上一篇:通过调整让夜景照片的细节更饱满 下一篇:西海固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