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女报》:从女性视角看到一片新天地

时间:2022-09-25 03:02:41

《都市女报》:从女性视角看到一片新天地

《都市女报》创刊于2001年9月24日,几年来报纸发行量逐年增长,同时知名度和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到2005年,综合指标在竞争激烈的济南报业市场上排名第四。

探索女性报纸的新闻之路

提出女性新闻概念,寻求理论指导到目前为止,《都市女报》是除了《中国妇女报》(周六报)之外唯一的一份女性日报类报纸,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她和全国其他几家女性周报的差别。与《今日女报》、《现代女报》、《新女报》、《当代女报》和刚刚创刊的吉林的《时尚女报》相比,表面上看,仅仅是出版周期的差别,但正是这种差别,决定了她几乎是迥异于这几家同类报纸的办报模式和成长道路。

无庸质疑,是日报就是新闻纸,就要有新闻。《都市女报》创刊之初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是新闻竞争日渐激烈的综合类晚报和都市报,另一方面我们对适合女性阅读的新闻内容和操作方式一无所知。

别人不清楚,我们必须搞清楚。我们开始尝试着给女性新闻下定义:以女性和女性高度关注的事物为主体的新闻。

顾名思义,女性报纸的读者应该天然地定位于女性读者群体。我们称之为女性视角。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满足女性群体的新闻阅读需求为归宿;以关注女性、关注女性关注的事物为新闻采集的原则。于是,我们就在这样一个概念的引导下以及它的延伸意义上开始了我们的新闻探索。

坚持女性视角做出特色感觉首先,定位的差异必然表现为报纸结构形态的差异。《都市女报》在报纸版面上一直是按照新闻、生活专刊、文化副刊三大类进行划分的。下面以报纸封面为例,具体说明一下《都市女报》和其他报纸的不同。《都市女报》最突出的不同表现为封面的不同,我们以大幅女性形象照片加上精彩导读。与其他也是以大照片为主的女性周报和女性杂志不一样的是,除了影视歌模女明星占了一定的比例外,我们将大量的其他女性人物纳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对封面人物的选择标准是:以能够弘扬女性形象为原则,新闻性和视觉美感兼顾。这样,除明星外,女科学家、女企业家、女武警、女性创业人物、女学生、女医生、时尚人物等女性人物就都成了封面的选择,这使得我们的封面以鲜明的特色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也和综合类报纸自然而然地有了本质的区别。

以女性是否关注和关注程度为标准处理日常新闻与封面相比,日常新闻的处理难度要大得多。《都市女报》从创刊以来,新闻版面的数量差不多一直保持在1/3左右。我们首先确立了办报方针:“以女性的视角报道新闻,以家庭的视角关注社会,全力满足都市女性的生活服务需求。”就新闻而言,我们又对女性视角作出了初步的界定,即“关注女性,关注女性关注的事物,关注日常热点新闻中女性关注的某些方面”。凡是涉及女性的,凡是和女性生活密切相关的,凡是女性可能关心的,都进入了我们的编辑视野。

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政策出台,我们首先考虑到它对女性的生活和情感有什么影响,考虑它对孩子和家庭有哪些影响。在这些影响中,哪些方面对女性的影响最大或者更大,女性更关心哪几个方面甚至哪一两个点,然后我们再进行针对性地处理。即使对国际热点新闻,我们也渐渐找到了比较对路的解决办法。比如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编辑部经过商讨,迅速确定了报道策略,确定了“以关注战争中妇女与儿童命运”的具体方针,报纸的特色明显突显出来。再一个例子就是前不久的香港迪斯尼乐园开张的报道,我们考虑到女性读者的关注点在于带孩子去玩、花多少钱上,于是我们直接把儿童票价做到了主题里,把稿件放在重要位置上突出处理,这就和综合类报纸有了明显区别,受到读者的好评。

在对本地新闻的处理上同样如此。比如,2004年的奥运会报道。我们专门成立了奥运报道小组,策划了“奥运千里家访”,对山东籍选手的家庭分赛前赛中赛后进行连续报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在有限的人员编制中设立了机动记者,负责本地策划选题和外地采访。在外地采访方面,几年来,对中国十大女性经济人物评选、中国国际时装周、大连服装节、上海国际服装节、亚洲女性论坛、美丽经济――中国女企业家论坛等活动,为本地女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动态时尚资讯和女性时尚人物、女性经济人物的专访,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发挥专刊优势 提供服务需求

近几年,综合类报纸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新闻上面,逐渐减少了专刊版面的设置。这正好给女性报纸腾出了发展的空间。

在生活专刊方面。我们将版面分门别类,时尚与实用并重,将专刊分为女性职场、健身健康、家庭生活、服装化妆几大门类,通过精细化、有效性地信息服务满足读者。比如旅游版,经过对男女需求差别的思考,我们认为对女性而言,在山与水之间,在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在单纯的观光游和观光购物游之间,女性往往更容易倾向后者。那我们的旅游版就侧重女性的需要做文章,差别和特色自然也就出来了。

在副刊方面,我们还更多的考虑到了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全国很多报纸都有的倾诉版,一般都是一周一个版左右,而我们经过几年的办报实践和读者市场调查发现,在女性读者中,倾诉版的阅读率一直居高不下。于是,我们的倾诉版面也从当初的一周一个版扩充到现在的一天一个版。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散文、小品文、女性心灵地理、书吧、女性语录、女子主义和爱情诗歌专版。这方面,无论是和综合类报纸相比还是和女性周报相比,《都市女报》的文化类副刊版面所占的比例都是比较大的。在我们最近的一次大型读者调查中,这些版面大部分都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好评。

在专刊副刊的版面优势方面,我们还经常根据如母亲节、三八节、护士节、教师节等不同的节日,周密策划利用版面优势推出策划特刊,这些都不是综合服务类报纸的能够轻易做到的。

承担女性媒介的社会责任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优秀媒体所不可或缺的。女性媒介的责任感是什么呢?显而易见,维护女性权益,消除性别歧视,提高女性群体的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男女和谐发展,促进男女平等,都应该成为女性媒介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从一开始就严格规定,不准出现带有女性歧视倾向的文章,不渲染对女性的暴力现象,文化娱乐版面上不出现过度强调女性性感的图片,鼓励轻微的适度的女权思想和女权意识。2003年,我们率先报道了湖南招考公务员中对“女性对称”的歧视性要求,引起《中国妇女报》的重视,随后两家媒体联合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直至湖南省有关方面对招考条例进行了修改,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行动计划 下一篇:《农村百事通》:当好新农村的“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