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热潮中的反思

时间:2022-10-20 01:46:38

电子报热潮中的反思

《解放日报》全球首推电子报、实现无纸化阅读;比利时的著名财经类报纸《时报》(DeTijd),已经开始了电子报纸版本的测试;《国际先驱论坛报》在进行相关谈判,它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发行与DeTijd使用技术相同的电子报纸;法国著名经济报刊《回声报》(LesEchos),德国的国际报业与传媒商业科技协会(IFRA)以及美国的《纽约时报》,都计划在今年开始大规模地试用阅读器;索尼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自己的电子报纸设备,它能够下载图书、报纸、播客,价格约为400美元。这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向世人展示着电子报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这里的电子报,专指通过特定阅读器阅读的电子报纸,不包括传统报纸的网络版。从它问世的那天起,就受到媒体的关注和追捧。它携带方便,无需制版印刷,省去发行环节,还节约了大量宝贵的纸资源。但真正投入到商业运作中去,尚需时日。

并非新生儿

电子报的出现让媒体欢欣鼓舞,仿佛拯救纸媒的福星横空出世。早在这种通过阅读器阅读的电子报问世之前,PALM、PDA、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就已经通过软件Handstory阅读报纸了,用户安装好软件后,可选择一级二级三级标题内容下载,除了不拥有电子报的完整形状,信息量都是相同的。而且读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内容,定制好后,只需每日将掌上终端设备与电脑同步,即可更新当天的内容。不过这种下载方式在中国只有一些数码发烧友在使用,很多人甚至闻所未闻。它的下载范围也仅局限于有网络版的报纸。

所以,电子报阅读器只不过是将原来集成在掌上电脑、智能手机上的一种功能分离出来,做得更好而已,如同听音乐使用专一的MP3而不是手机或掌上电脑一样。尽管使用效果更好,但根本用途都是让读者通过手持显示屏阅读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的电子报纸。

如果说二者有一些区别的话,那就是这种阅读器的显示屏技术更加先进,更具有传统纸张的质感,由于功能的单一,性能也会更稳定。另外就是这类阅读器目前还只能在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或媒体指定地点下载电子报,而智能掌上终端设备则可通过手机上网、蓝牙、无线或与电脑连接等多种方式接收信息。

电子报只是通过智能终端产品阅读报纸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把报纸放在了具有单一功能、但效果更好的智能终端上。这是一种技术和形式上的进步,可以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美感,但并非新生,而是延续。

高端产品的代名词

正处于实验和体验阶段的电子报,目前还是免费的,但广泛推广就不可能是“免费的午餐”了。抛开报纸的收费不说,单就阅读器和网络的收费,就造成了电子报高昂的成本。也使得其成为高端产品的代名词。

《解放日报》的首批五名读者2名是IT科学家、3名是资深新闻阅读人士,随后确定的自愿读者也是“一批具丰富新闻业阅历和IT技术研究专长的志愿读者”。阅读地点被称为“各种场所”,但对各种场所的定义是“如餐厅、咖啡厅、办公楼甚至是国外”,还有定语“通过上海电信‘天翼通’网络提供的无线接入服务,利用无线或有线网络,体验下载、翻页、字体变换等电子报纸需要的功能。”

在比利时拥有4万读者的著名财经类报纸《时报》,其推出的电子报的版式依然保留了它的传统式样风格。但其首批提供给电子报的25名读者中,“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男人!”索尼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自己的电子报纸设备,它能够下载图书、报纸、播客,价格约为400美元。400美元,对一个中低收入的中国家庭来说,是一个什么概念,相信无需做过多的解释。

看电子报纸,必须在有网络覆盖的地方下载。失去了网络,电子报就变成了毫无内容的媒介外壳。特别是外出的时候,无线网就变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只有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内,阅读器才能自由下载最新资讯。在无线网络稀有的今天,也许只有标榜小资的白领们才会为了看份报纸专门跑到机场、星级酒店、上岛咖啡或是星巴克。

电子报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赫斯特互动传媒公司的总裁肯尼斯・布朗芬所说 :“如果买一个这样的设备,花的钱不到一年订报的钱,那很可能会起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上一篇:“超级女声”的末路狂欢 下一篇:《今日女报》:品牌价值的商业化深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