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

时间:2022-09-25 02:46:43

供应链管理,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

在最近几十年中,全球制造业、农业以及流通业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当下中国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还相当落后,这种落后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所遭遇的冲击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把供应链管理确定为发展新的流通方式的首要任务,就变得十分紧迫。

那么供应链是什么?它如何取代企业及个人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主体的?为解答这些问题,《经济》杂志专访了原国家内贸局副局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亚洲物流与供应链协会首席顾问丁俊发。

《经济》:目前全球的企业都在提倡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那么它能为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呢?

丁俊发:大力推进中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新阶段,是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们经常讲到中国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近5年一直在18%左右徘徊,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与国民经济的结构有关,但与供应链管理的落后关系极大。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计算,如果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从目前的18%下降到13%(发达国家工业化中后期的经验比率),则可节省物流成本2万亿元;如降到发达国家8%左右的水平,则可节约物流费用4.8万亿元。这反映出中国国民经济粗放经营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或者说问题依然严重。

比如,2012年我国工业企业产品库存率为9.4%,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5%,如果把中国工业产品库存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则可节约库存占用资本9100亿元。

目前,中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还没有完全改变,致使企业无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我从2005年就提出大力推进“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即把第二产业中的大部分服务业分离出来,特别是把物流服务分离出来,同时延伸制造服务业,这样可以迅速增加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中国工业企业、流通企业流动资产的年周转率为3次左右,发达国家为10次以上。中国工业与批发零售业的物流费用率为9.2%,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5%。

中国对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但由于没有形成综合运输体系,致使综合效率不高。目前,在中国市场,海铁联运仅占2.6%,而国际上平均为20%。载重汽车空载率仍高达20%左右。构成物流总费用中的运输费用占GDP的比率中国高于美、日1.76倍,保管费用高于美、日2.2倍,管理费用高于美、日5倍以上。

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绝对不是物流业本身能完全解决的,而要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去考虑而推进物流业的现代化,特别是大力推进供应链管理,这是一剂创新驱动的良方,是“制造业2025”的强大推进器,是“互联网+”的另一只翅膀。

《经济》:提到供应链,很多人都会把它简单地理解为物流,那么请您谈谈物流和供应链这二者的关系?

丁俊发: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概念而来的。什么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根据《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与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仅仅是供应链的一个环节。

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开始提出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它最初是由物流管理逐步发展的产物,到20世纪末,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开始将物流定义为供应链的一部分,使得物流管理向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得以发展。随着对现代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化,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2005年年初将协会的名称改为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并颁布了最新的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即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以及全部物流管理活动。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一种系统优化思想,即将相关的企业,以及生产、流通等过程视为一个系统,以外部最终需求为特定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管理手段,实现系统运行的最优化。并且在实现这种优化的前提下,系统内的资金、人力等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将达到最优。

《经济》:您之前提到,将来我国要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甚至是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化,那么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供应链管理在第三产业中的应用案例?

丁俊发:在发达国家,服务是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过渡,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知识型服务行业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以知识和技术为主的、高附加值的,如法律服务、管理服务、工程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服务和其他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在我国,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是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由提品转变为提品和服务再到提供服务解决方案,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主要工业国家,生产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成为服务业的主流,已达50%以上。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的主营业务也已开始由制造向服务衍生和转移。服务在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拿IBM来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IBM开始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到2001年服务收入达到349亿美元,占总收入的42%,首次超过硬件,成为IBM的第一收入来源。2005年IBM公司服务收入所占比例超过50%,利润连年增长高达10%以上。目前IBM已是全球最大的IT服务厂商,远远超过传统的服务咨询企业,不论从企业经营状况,还是从外界的形象,IBM均已从硬件制造商成功转型为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过渡,一方面,从重视产品转向越来越关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或改进、制造、营销、服务等。具体体现在,制造业将服务业进行“外包”或“服务剥离”。许多制造商将在前期、中期或产后的服务职能转由其他公司来完成。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自己所不擅长的那部分业务外包出去从而更加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相关的专业外包公司也能提供更加专业的优良服务,这样做,还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是一举两得的事。比如美国的耐克公司,自己只生产其最为核心的耐克鞋的气垫系统,而其余全部业务几乎都是由外部公司提供。凭借其独特的设计能力,耐克公司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营销上,在全球范围制造和销售耐克牌运动鞋,其产值以20%的年递增率增长。在过去几年,耐克公司为股东赚取了超过30%的利润。而这些就是供应链的价值体现。

《经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兴起,大数据、云平台等新的信息化手段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大数据的出现会为供应管理带来了哪些进步呢?

丁俊发:应该说大数据的出现,催生了供应链管理的变革。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的高级分析,来预知供应链运作状态。传统的业务分析用于回答供应链管理者知道去问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问题对企业很重要,但是管理者不知道去问怎么办?这就需要诸如文本挖掘等大数据技术,来帮助企业建立聆听能力,以尽早获知和尽快减轻供应链风险。

再比如,大数据可以多种形式判断市场的反应。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企业能以评级与评审、博客评论、社交媒体反馈等形式来了解客户并直接得到反馈,这些数据的形式大多是非结构的。当数字化营销变成数字化业务时,企业正寻求跨职能部门来聆听客户意见,并利用高级分析从外部来测试和了解市场反应。再比如大数据可增强供应链灵活性,驱动新的供应链渠道等。

说到底,供应链管理其实是一种模式的创新,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支撑下的模式创新。而模式创新在各种创新中,对传统模式最具颠覆性和最具冲击力。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运作模式。

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早就指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世界五百强企业特别是外国企业无一不把全球供应链战略作为自己的核心战略,如美国沃尔玛、苹果,韩国三星,日本丰田,德国西门子等,中国的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的成功也得益于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供应链战略已成为跨国公司的头号战略,优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成功企业的重要标志,实施与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打造全球商业领袖平台 下一篇:历史随时“闯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