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一种接近体温的温暖

时间:2022-09-25 01:40:07

慈善,一种接近体温的温暖

慈善,从中国的传统里面我们可以反省两个问题:第一是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什么是慈善行为:第二个是慈善背后的力量是什么?

《论语》里面最核心的价值是仁爱的“仁”,这个字出现了191次,是中国儒家核心下的核心,基石下的基石。这个仁字写法很简单。什么是仁爱?仁爱就是一种人际关系,一个人想构成仁爱,必须要和别人有关。

什么是仁爱的行为?孔子的学生和他讲,说老师。如果我做到博世于民,怎能济众而如?我如果有很多钱能够救济到很多的百姓。我们每个人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确立价值。用这样的心帮别人也立起来,我们立起来了以后,第二步想发达,用发达的心帮助别人也发达起来。这样就可以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推到别人的事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就可以了,这就是关于仁爱的界定。这样的理念走到今天。什么是慈善行为的标准?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已经拥有了太繁盛的物质文明,富贵阶层在崛起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富而不贵”。财富是一种数字它可以迅速增长,但是生命的品质是对社会的一种承诺,有很多人贵了但是没有这种尊严的分享。慈善也许不需要一个火热的态度,一个昂贵的钱财数字,一次豪奢的行为,它需要一种接近体温的温暖,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比如壹基金提出的是一块钱,一个人的力量,壹基金义工每个月拿出一点点的时间去做。其实慈善就是这样的理念。

有一个大文豪,他在一个寒冬的夜里,独自行走在街上,这时候一个老乞丐拉住了他,跟他说:“我身上分文没有,能不能施舍给我一点?”这个大文豪就摸遍了全身,那天他恰恰没带一分钱,他实在是太不落忍了,他就握着那个老乞丐的手,他说:“兄弟,实在是对不起,我今天没带钱。”然后那个老乞丐脸上突然就有了光彩,他说:“老哥,你刚才是叫了我一声兄弟吗?有这一声就全够了。”

我想,这个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定是看着对方的眼睛的,他一定是带着心中的歉意和诚意的,那也就是说你心里的一种态度,会流露成一种表情,笑容就是一种这样的表情。可以说随时随地对别人微笑也是一种慈善。

慈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的给予。你在给予的时候你也在获得,从来不是一种施舍,因为你不能认为被慈善的人因为贫困而没有尊严,所以我觉得慈善有一个真谛,就是平等与善意,谁都不要抱着高高在上的心。有些人说我们施与慈善了为什么有些人不感教啊、不回报啊?我觉得慈善就是你凭自己的・心去给予,得到笑容就是最大的回报。

上一篇:我们用什么来推动国民阅读 下一篇:新世界 新游戏 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