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生活, 与生活同行

时间:2022-09-25 12:41:21

植根生活, 与生活同行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关键词: 生活 数学 发现 反映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数学将变成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阿拉伯数字。这样学生会感到亲切、真实,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在教案设计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缩短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觉得数学与生活同在,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我让学生准备一个土豆和量杯,想办法求出土豆的体积。开始学生无从下手,经过我的课堂演示,学生理解较透彻,再经过自己动手操作试验,问题迎刃而解。又如我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问题,设计了一系列的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数学中反映生活

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楚同一圆中半径都相等,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九人一组,一人站定作圆心,其余八人站的离圆心一样远,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学生加深了对在同一圆中半径都相等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圆柱这一单元时,学生发现教材中出现的旋转门就是根据圆柱的特征制成的,从而为学习把长方形旋转成立体图形――“圆柱”打下伏笔。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室内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再如,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积;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厂、制衣厂去了解出粉率、出勤率等。实践证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深入生活,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等活动,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先不回答,而是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培养了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又如,在教学完折线统计图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户、某厂或某校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变化情况。再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学生小红在操场上跑步,她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上一篇:词汇与英语教学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如何激活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