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

时间:2022-09-25 12:38:02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术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护理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术后护理不当可引起植骨脱落,导致治疗失败,甚至死亡。现将近3年来对20例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8~52岁,平均38.9岁。颈椎病11例,颈椎骨折脱位9例,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随访均达到植骨块融合。

护 理

术前心理护理:因病变部位在颈椎,患者有明显的四肢感觉异常,心理压力大,对病变预后悲观焦虑担忧。因此,护士应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可作必要的病情解释,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焦虑、 悲观情绪。同时,做好家属工作,取得积极的配合,对患者形成有力的精神支持,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接受治疗。

术前准备:① 皮肤准备:用肥皂水清洗颈部和周围皮肤,并剃术区汗毛。②术前功能练习:床上四肢屈伸运动可增加患者心搏量,提高患者术中对失血的耐受力,也有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同时练习床上排便、深呼吸、咳嗽、咳痰。吸烟者,嘱其戒烟。③气管食管推移训练:颈椎前路手术中,需将气管长时间拉向非手术侧方可显露锥体,对气管刺激比较大,尤其是颈短而粗的患者,往往造成呼吸困难、咳嗽、反复吞咽,影响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应指导患者用自己的左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指端,顺气管旁侧将气管食道向左推移。开始时持续5分钟/次,逐渐增加至30~40分钟,且必须将气管牵过正中线,双手无力者由家属或医务人员协助训练,反复训练3~5日即可适应手术。本组通过正常训练,术中气管食道顺利牵至左侧,且未发生严重的牵拉刺激症状,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

术后一般护理:① :护理的目的在于防止颈椎过度伸屈旋转,造成植骨块脱落。患者术毕回病房移至病床时人力要充足,至少3人以上,动作一致,专人保护固定头颈部。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面搬动,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卧床后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制动,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上翻动,防止脊柱扭曲。②密切观察切口出血:术后切口内置橡皮条引流,1周内拔除橡皮条,过晚可引起逆行性感染。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倾听患者主述,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患者出现颈部明显增粗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考虑有水肿可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若伤口敷料有无色或粉红色渗出液过多,考虑脑脊液外漏,可置患者仰卧位,拔除橡皮管,闭管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症状。③四肢感觉和运动的观察: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触摸患者的四肢,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多数患者术后脊椎压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也有个别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四肢感觉、运动有所减退,多与术后脊髓水肿有关。术后常规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1次/日,一般用药3~5天可减轻脊髓水肿,促进水肿尽快消退。若症状逐渐加重,应考虑为术后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应立刻向医生报告并处理,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损伤。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预防呼吸道并发症:颈椎前路手术只有将气管、食管牵向切口对侧,才能显露锥体,长时间牵拉会造成气管食管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术中对脊髓刺激也会使脊髓和脊神经水肿呼吸肌麻痹。术后切口疼痛或出血压迫等原因皆可使喉头水肿,痰液堆积,气管受压,导致呼吸道堵塞,颈椎前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植骨块移位、脱位、碎裂,文献报道为4.9%[1]。植骨块向前滑脱,易压迫气管、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也可刺激血管,引起颈部血肿,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发现病人气急烦躁,颈部有紧压感、呼吸费力、心率加速、口唇紫绀等,应紧急处理,解除压迫,必要时即刻行气管切开。因此,我们常规床旁备气管切开包、氧气筒、人工气囊、吸引器等,同时进行雾化吸入2次/日,以减轻呼吸道水肿,稀释痰液,有利于咳出。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颈椎术后1周为水肿期,术后1~2日为水肿形成期,4~5日为水肿高峰期[2]。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注意口唇、四肢末梢皮肤有无发绀,尤其在夜间要警惕呼吸停止或昏迷的发生,尽量不用镇静剂。患者睡眠过深时应及时唤醒,设法调整患者睡眠习惯,增加日间睡眠而减少夜间睡眠,鼓励患者侧卧并低流量吸氧。②颈部血肿:颈部血肿多由于术后止血不彻底、不完善,或因结线脱落、植骨块移位刺破血管所致。术后用力咳嗽、呕吐、过度活动或谈话是出血的诱因[3],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所以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倾听病人主诉,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患者颈部明显增粗,进行性呼吸困难,考虑有血肿可能。一旦发生血肿压迫,立即拆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③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前路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失败。所以我们要按时更换切口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每6小时测体温1次,观察体温变化,按医嘱确保抗生素随用随配,以保证药效。④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的患者通过手法训练排尿及建立反射性膀胱等一系列护理技术与措施,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以达到脱管及预防泌尿系感染的目的。同时,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约2500ml。⑤预防压疮:术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要在骨隆突处加用棉垫,术后6小时开始定时翻身,并按摩受压部位,同时加强营养,防止发生压疮。

参考文献

1 谢冰红.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9,15 (12):11

2 李玉梅.颈椎损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防治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5~276

3 朱晓红.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86):19

上一篇:皮瓣推移术治疗底尾部巨大褥疮1例护理体会 下一篇: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