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肥水一体化滴灌技术应用效果

时间:2022-09-25 11:46:30

番茄肥水一体化滴灌技术应用效果

摘要:采用滴灌技术进行了3年3季的番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滴灌较漫灌每667 m2每季可节省费用97.58元,平均增产番茄419.3 kg,折款838.6元,实际增收936.18元,667 m2平均每季可节水48.7 t,比漫灌节水1倍,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关键词:番茄;滴灌;漫灌

节水是世界性的课题,节水农业是当今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番茄种植是北海市农业的优势产业,每年种植400 hm2左右,产值逾5 400万元。为寻求适合当地的节本增效的番茄栽培技术,改变传统沟灌、漫灌或人工淋水等既浪费水资源,又费工费时的灌溉方法,笔者引进了一套全新技术——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以下简称滴灌),共进行了3季番茄生产试验,该技术兼有地膜覆盖和滴灌二者的优点,可定点定位精确供给水肥,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率,省工省水,节本增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分别于2008年冬季、2009年冬季和2010年冬季在北海市福成镇宁海村进行试验。试验田前茬作物为水稻。

1.2 供试设备与材料

铺设灌水网管。送水管为直径5 cm白色水管,每667 m2用12 m,广东省阳东县创源塑金制品厂生产。滴水管为直径2.5 cm的黑色管,每667 m2用745 m,每隔20 cm留有3个出水孔,上海新雨微喷水带厂生产。带开关,两侧5 cm变2.5 cm四通接头12个。供水设备为1 500 W水泵,抽机井水。肥料与农药的施用设备为长2 m煤气管1根,喷雾器开关1个,200 L塑料桶1个。

供试番茄品种为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千禧小番茄。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0月上旬播种育苗,11月上旬移栽,移栽后覆盖地膜,栽培密度为90 cm×40 cm,每667 m2种植1 800株左右,设滴灌区6 670 m2和对照区(漫灌)667 m2,用肥量及田间管理相对一致,对产量、成本投入、工时工效、用水量进行对比。

1.3.2 滴灌网管铺设

整地后按种植规格90 cm开垄做畦,为方便以后铺网管,先按长度为60 m开垄,然后在中间30 m处垂直开一条宽1 m的工作行,使每畦长度为30 m,左右对称,施足基肥,每畦种植1行。种植后开始铺设网管,行中间铺设送水管,进水口处与抽水机水泵出水口相接,送水管在番茄行对应处安装一个带开关的四通接头,直通接送水管,侧边分别各接1条滴管,每行番茄采用一条滴管,长度在30 m左右,末端密封。滴管安装好后,每隔30 cm用小竹片拱成半圆形卡过滴管稳插在地上,半圆顶距滴管充满水时距离0.5 cm为宜,这样覆盖薄膜后薄膜与滴管不会紧贴、泥沙不易堵塞滴管出水孔。以上工作完成后开始覆盖地膜,最好是黑膜。

1.3.3 肥料与农药的施用方法

铺设好滴水网管后,在抽水机进水口与抽水管接口处抽水管上装肥药滴管(煤气管),肥、药滴管上装一个喷雾器开关,管的另一端放入塑料桶内。在施肥、药前,将肥料、农药按比例倒入桶内,然后加水放入桶内,充分搅匀。施肥料、农药时,打开开关,肥料及药液随水进行同步滴灌。确定肥料、农药用量,先试滴一桶水所用的时间,然后按每小时可滴灌番茄地2 001 m2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比较

3年试验结果表明,3季番茄产量均是滴灌区比对照区高产,平均667 m2增产419.3 kg,增产率10.37%。按番茄单价2.0元/kg计,667 m2增收838.6元。见表1。

2.2 滴灌设施投入

种植规格为0.9 m开垄种1行,株距0.4 m。每667 m2用送水管12 m,1.8元/m,折款21.6元;滴水管745 m,0.26元/m,计193.7元;四通接头12个,每个3.0元,计36元。以上3项合计费用是251.3元,以重复利用4次计,投入为每667 m2每季63元。煤气管4 m,3元/m,计12元,喷雾器开关1个,2.5元/个,200 L塑料桶一个,34.5元/个,以上3项合计49元。以重复利用10次计,每667 m2每季投入约4.9元。以上滴灌和肥药设备投入为每667 m2每季67.9元。

2.3 工作量及费用对比

滴灌因全田布有滴管,又有薄膜覆盖,只要在总入口处加水加压便可将水通过滴管输送到番茄根部,一般施肥及用药均可将肥料、农药按所需浓度调制好与滴灌同步进行,省去传统灌溉分开进行的许多工序,工作量大为减少。

2.3.1 灌溉

按照试验设计与实际情况,番茄整个生育期平均灌水次数为24.33次。定植后灌1次水,此次水一定要灌足,滴灌1 h灌667 m2,漫灌则2 h灌667 m2,可持续生长5 d左右,植株生长表现强健,无缺水现象。此后,晴天时每隔2 d滴水1次,雨天时视苗情而定。滴灌1 h可灌2 001 m2,用水6 t,漫灌1 h可灌1 001 m2,用水6 t。据记录抽水机开、关时间和安装水表用水量的统计,3季滴灌平均每季每667 m2用时8.11 h,漫灌用16.22 h,滴灌工作效率提高1倍,每季667 m2省8.11 h,工钱按9元/h计,折款73.0元;省电12.17 kW·h,电价0.5元/(kW·h),折款6.09元;滴灌用水量为6 t/h,平均每季每667 m2用水48.7 t,漫灌用水量为6 t/h,平均每季667 m2用水97.4 t,滴灌每季每667 m2可节水48.7 t,节水率达100%。见表2。

2.3.2 施肥

2种灌溉方式的基肥施用方法一致,均是定植后开沟施肥,但苗期追肥、番茄第1次收获后缺肥补施方面,滴灌的施肥完全与灌溉同步进行,漫灌则需单独进行,每季需增加单独施肥4次,以每次一个日工施肥3 334 m2,日工工资以72元计,滴灌每667 m2节省工钱57.6元。

2.3.3 防治病虫

滴灌防治病虫用药大多数都可以与灌溉同步进行,叶面喷施为辅。每季防治病虫6次,滴灌只需喷施4次,漫灌方式则需6次,前者省2次,以每次一个日工喷药3 334 m2,日工工资以72元计,滴灌每667 m2节省工钱28.8元。

2.4 工效

滴灌不但节省灌溉用电,还在工时、防治病虫、追肥等方面均省去大量工作,工效明显提高,除去设施投入费用外,每季每667 m2还可节省费用97.58元。见表3。

2.5 效益对比

综上,滴灌每季每667 m2可节省费用97.58元,增收838.6元,合计每667m2实际效益达936.18元。此外,每667 m2可节水48.7 t。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滴灌真正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在省工省时方面每667 m2每季节省开支97.58元,同时因为该技术的先进性,可以定点精确供给水肥,水肥利用率大大提高,番茄生长发育良好,产量得到提高,每667 m2每季可增收番茄419.3 kg,折款838.6元,经济效益明显得到提高。

与漫灌相比,滴灌每667 m2还可节水48.7 t。由于水资源缺乏,推广应用滴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海市每年种植番茄400 hm2,如果全部用上滴灌的话,每年可节水将近29.22万t,还可省工折款58.548万元,增产番茄2515.8 t,折款增收503.16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因此应大力推广滴灌技术。

上一篇:How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intelligence ... 下一篇:浅析教育经济学对大学教育的管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