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时间:2022-09-25 11:22:55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摘 要 初中教学中,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语文教学本质上来说是语言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文本语言,尽可能地挖掘作品中蕴藏的人类最丰富、最细腻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激感、丰富情感、释放情感和完善情感的场所。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激发 情感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往往以学科为本位,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意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好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从本质上来说,语文教学即为语言的教学。而情感的激发,关键在于文本语言的把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文本中的词句、文本语言创设的情景、教师的语言等,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情感教学上来,尽可能地挖掘作品中蕴藏的人类最丰富、最细腻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和审美的天堂。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文本语句中感悟情感

编入语文课本的文本大凡都是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的佳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作品的优秀情感,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挖掘文本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深意,把文本的思想精华所在牢牢抓住,启发学生进行深思,从而引导学生情感朝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例如《背影》中描写年迈肥胖的父亲,迈着艰难的步履,不辞辛劳爬过地铁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父亲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不要紧的,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把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担心、不舍等情感,都含蓄地在言行中表达出来,在平淡的话语中隐藏着不平静的心情。

二、在关键词语中体验情感

好文章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好好体验,使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操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这样才能对词语包蕴的深意真正有所领悟。如在讲授《孔乙己》时,孔乙己两次喝酒,第一次他在人们的讥笑中“排”出了九文钱;第二次喝他却“摸” ,这一排一摸,把孔乙己的穷酸、虚荣和悲惨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文词的解析,使学生犹如亲眼所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进而有目的地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如:孔乙己既然穷酸为什么还死要面子?从孔乙己的境遇中,“人们的讥笑”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课文表达的情感形成共鸣。只有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细心体会,使学生真正领会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进而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

三、在情景创设中获得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为文学作品,情感无处不在。而学生的或欢乐、或悲伤、或崇敬、或憎恶的情感都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教学时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中的意境,学生就会赏心悦目,受到感染。如讲小说《故乡》时,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地朗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学生脑海中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涌现出一个小英雄形象。然后可以让学生去猜测这个小英雄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都德《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向学生告别的场景,教师可出示韩麦尔先生写完“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后的照片,要求学生对照图片,仔细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课堂上庄严肃穆的场景,描述韩麦尔的神情、语言、动作,以及他内心的痛楚和期望,描述小弗朗士的心情和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心里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同时很好的将这种情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心中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四、在师语表达中激感

“言为心声”,任何人说的话都是自己内心某种情感的反映,以情感人是教学语言的特点之一,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情感的交流,教者若不能饱含深情,其语言必然是苍白无力,不能感染学生,也就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情,有感染力,要通过亲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比如某教师在教学《驿路梨花》最后一节时,启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你将如何做呢?学生回答:“我们也要做一朵洁白无暇的小梨花。”教师顺势进行点拨:“是啊,我们也做一朵洁白的小梨花。也许你们还会在今天晚上做一个梦呢,梦见自己真正的变成那梨花丛中一朵洁白无暇的小梨花了。”这里教师没有进行说教,而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揭示人、事、物、景中的认识和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审美欢愉中激起情感,熏陶情操。语文教师只有把感情融入教学语言中,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使课堂语言具有浓厚的感彩和动人心魄的魅力,与学生形成一种息息相关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从而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文章,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之, 语言是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最好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的重要作用,抓住语言,重视情感培育,让师生都在充满积极情感的课堂中,带着情感去教、去学,努力创造教学艺术的情感美,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加强对小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