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景润到刘路

时间:2022-09-25 10:13:23

①陈景润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②作家徐迟1978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一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1978年1月进行了转载,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不久,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陈景润作为年轻的代表之一坐在主席台上。

③作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陈景润之后继而出现了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在“函数值分布论”领域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他们成为一代中国青年学习的榜样。由此带动了在科技界、在大学校园,在青年科学家、在大学生中的科学热,尤其是数学热,出现了人们后来说的“科学的春天”。“哥德巴赫猜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应和历史价值。

④陈景润、杨乐、张广厚他们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人。

⑤2008年在散文奖的一次会上,我见到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的周明同志。此时,距《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已过去了整整30年,《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和主人公陈景润皆已去世,但周明同志谈起陈景润,谈起《哥德巴赫猜想》的产生过程,仍津津乐道,陈景润在6平方米屋子里解析世界数学难题的事迹,仿佛就在昨日。我不是科学家,但多少年后我在潘家园旧书摊,看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战乱,大学搬迁(大量是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大时期),散落的陈省身、华罗庚、熊庆来、胡世桢等一代数学大师当年的数学通讯手稿时,还把它收藏起来,以备供给研究人员用。足可见20世纪80年代的数学热影响之深。

⑥20世纪80年代,那真是个前所未有的科学的春天。这些年来,一直盼望着又一个科学春天的再次出现。

⑦可喜可贺的是,前不久据报道,“西塔潘猜想”,一道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10余年的数学难题,被一位中国的大学本科生破解。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2008级本科生、22岁的刘路,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据说,这是首次在校大学生破解数学难题。《人民日报》等媒体也报道有“破解世界数学难题”、“震惊全球”之说。

⑧我想,刘路会成为青年的榜样,继而会像20世纪80年代的陈景润一样,在大学生中,在青年中再次掀起数学热、科学热。因为,现在青年人多么需要这样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社会多么需要崇尚科学的风气啊!可遗憾的是,这样的热度很快就凉了下来。刘路这位大学生之所以能做到“震惊全球”,像陈景润一样,固然有他独特的天赋,并不能要求所有大学生和青年科学家都能做到这一点。但从刘路身上体现出的青年人对科学崇高的追求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是应大力弘扬的。

⑨再想想,近些年来感动世界的中国青年,有球星的“球”技,泳星的“泳”技,跑星的“跑”技,“感动”世界之后,他们大都先后成了“感动中国”人物。我想,那“震惊世界”的数学难题解决者,数学之星刘路也会成为“感动中国”人物的。

⑩就像20世纪80年代,一场排球胜利可“振兴中华”一样,“哥德巴赫猜想”也可“振兴中华”。

(选自《 人民日报 》2012年5月12日)

【阅读训练】

1.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津津乐道:

可喜可贺:

2.划分文章段落并简要写出各部分的大意。

3.为什么说“哥德巴赫猜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应和历史价值?

4.阅读文章中的画线句,说说作者遗憾的是什么。

5.本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

(周文雨 设计)

参考答案:

1.津津乐道: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 可喜可贺:值得欢喜与庆贺。 2.第一部分(①─⑤):上世纪80年代,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学的春天。 第二部分(⑥─⑩):刘路破解“西塔潘猜想”,期待科学的春天再次出现。 3.陈景润之后继而出现了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在“函数值分布论”领域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他们成为一代中国青年学习的榜样。由此带动了在科技界、在大学校园、在青年科学家、在大学生中的科学热,尤其是数学热,出现了人们后来说的“科学的春天”。(大意相同即可。) 4.认为刘路会成为青年的榜样,继而会像20世纪80年代的陈景润一样,在大学生中,在青年中再次掀起数学热、科学热,但这样的热度很快就凉了下来,这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5.现在青年人需要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社会需要崇尚科学的风气,从刘路身上体现出的青年人对科学崇高的追求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是应大力弘扬的。(大意相同即可。)

上一篇:模拟电路理论与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下一篇:招聘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