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造性思维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分析

时间:2022-09-25 09:12:43

学生创造性思维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分析

摘要:如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当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当代教育发展的目标,据此从加强物理思想渗透,灵活点拨学习方法等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高中物理;创新意识

现今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而培养创造型人才,以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物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作为物理教育任务的物理学习又是重中之重。物理学习不仅能检测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在训练学生的思维的同时,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加强物理思想渗透,灵活点拨学习方法,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方法支撑

高中物理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物理思想,如变量守恒思想、理想模型思想、对立统一思想、量变质变思想等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它们在训练学生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起到的点滴作用。作为物理教师要善于应用物理思想,从物理原型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展开思考与分析,训练他们的理性思维,并教会他们运用物理思想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既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问题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能力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在一座塔的顶上静止释放一块小石头,经过3秒石头落到地面,问塔有多高?这样的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道很简单的自由落体的问题,根据公式:h=gt2/2,代人数据即可求出h=44.1 m。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此,那就陷入了最低层次的基础知识的训练,这道题的思想还更深刻,我们要测量塔的高度,对于长度的测量一般用尺,生活中没有那么长的尺,也不可能为了测量一座塔就去生产一把尺,于是就想到了刚才的方法,也许有同学就说可以把几把尺连接起来,这样当然可以,但是测量时需要从那么高的地方挂下来,会产生诸多的问题,还是题目所给的办法简单易行,用时间的测量来代替长度的测量,就在问题的引申中,渗透了“测量变换”的思想的传授,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方法支撑。

二、引导学生自我监控,形成反思悟学的良好习惯,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锤炼思维品质

自我监控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物理的成功,提高学习物理的效率,达到正确、快速学习的目标而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将正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自身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物理思维与意识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督、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自我监控,也就是对思维过程的监控,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所谓“学之道在于‘悟’”,所以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监控、反思的培养,对于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效率,并且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物理活动中的自我监控、反思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耐心的指导。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地说明自我监控的作用与目的,并教授一些方法,如自己动手记录课堂讨论内容与学习结果。像“我记录小组讨论的要点”“我记录了今天物理习题课新获得的解题方法”“我做了一本自己的错题集”等,这些都要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和总结在学习中的自我监控,并做定期的反思,从而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的元认知监控提示语。另教师还可以创设大量的能激发学生高度自觉思维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元认知体验,引导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做好学习后的再探索。正如波利亚所强调的,如果每次解完题就万事大吉,那么“他们就错过了学习的一个重要而有益处的方面”,这个方面称为总结反思阶段,只有做好了这一阶段的反思、总结工作才能做到“查缺补漏、更进一步”,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现在提倡创新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得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元认知监控的作用,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思维过程进行反思、评价、总结、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加强思维训练,构设非逻辑思维,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能力基础

物理本身就是以“物”论“理”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学习教学中应该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加强学生对“物”的想象和联想,俗话也说“万物皆有形”,只要有“物”的存在就有“形象”的存在,它是直觉和灵感的基础,没有对形象的联想和想象就没有直觉和灵感的来源。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假设联想和空间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求解物理问题时,主体运用形象思维对与问题相关的各种情景展开广泛的联想,提出有意义的猜想,这可以为问题的分析和推理的进行大致指明方向,避免学习陷入盲目的境地。同时,在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重点是培养物理直觉,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直觉欲望,引导学生直觉想象,依据某些信息直接做出判断,同时还应该启发学生从整体和局部来对物理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只要学生对问题大胆的猜测都应该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在学习教学中,我们还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依靠直觉先猜想答案,然后再让学生证明猜想是否正确,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帮助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下图所示,PQS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周轨道,圆心O在S的正上方。在O和p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和b,从同一时刻开始,a自由下落,b沿圆弧下滑。问a和b哪个先到达S?先让学生凭直觉猜测一下,哪个先到达S,有同学说a,也有同学说是b,也有的说一起到,这时教师可以先不说哪个正确,这时大家想要证实自己猜想的欲望一定很强烈,有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味道。

教师提示:两个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吗?所有学生都回答守恒,因为只有重力做功。进一步提示:那么它们经过同一高度时的速度是否相等?有的同学回答相等,但也有的回答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同,不过回答相等的同学听到有同学回答方向不相等时,也马上改过来,它们经过同一高度时,速度大小相等,但是方向不同,a的方向竖直向下,b的沿切线方向。提示到这里,教师再问:是否能判断哪个先到达S点了?基础好的同学已经知道答案了,但是也有的同学还没有找到答案,分析:它们在同一高度时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是b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始终小于同一高度a的速度,则竖直方向上b的平均速度小于a的平均速度,有速度公式t=R/v,所以ta

(作者单位: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育才中学物理组)

上一篇: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下一篇:为“后进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