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5 08:23:38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德育先行”道出了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变化;他们思维活跃,面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拜金主义问题,在人生价值方面产生诸多疑虑;为此,各校除了上好品德课教学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打下坚定的基石。

关键字德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58-01

现在,令各所中小学校长、教师头疼困惑的一个难题就是校风、班风差,学生难管理。其根源主要是德育教育工作搞得不够到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被广泛接受。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教育的实际情形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的教育仍然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思想的培养,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实践环节。教育局看及格率,家长看升学率,而且把学生考试成绩与教师的福利待遇、职务晋升挂钩。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把德育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1德育教育现存的问题

在对某校284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134名学生(47.2%)存在厌学情绪。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对德育新教材不适应。原因在于:德育新教材本身就存在适用性问题。在被访谈的18人中,有17人次谈到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理论气息过浓,脱离基础教育实际,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同时,教师对德育新教材感到非常不适应。

1.1课程适应性较差。新教材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与灌输者,而要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体验德性成长的过程。这对教师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许多教师难以适应。

1.2德育课程资匮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评估组调查发现:“缺少课程资源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这一问题在贫困地区显得尤为突出。不少教师对德育新课程资源理解狭隘,习惯于统一的教材、教参、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和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已开发的课程资源也没有与教材融为一体,从而造成了教师教学的困难。

1.3学校德育方法单一,以惩罚为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教师进行德育的方法仍然以惩罚为主,甚至经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说:“如果不打(学生),那是对学生不负责,家长会怪罪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传统文化形态中,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惩罚往往被解释为教师对学生的善意,爱和尊重”。教师常常被认为“只是执行父母的权力而已”。在执行惩罚的时候只须注意“纪律应当免去人身的因素,如同愤怒或憎恶,而应怀抱如此坦白、诚恳的目标去执行,使学生也知道是为了对他们有好处”就可以了。地处大山中的人们仍然保持了这种传统。家长们常常认为,只有“打”“骂”孩子的教师,才是负责任的教师。

2搞好德育教育的有效对策

2.1追求德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价值理念。在课程改革中,不少学者提出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生活是道德的土壤,离开了生活,德育就无法进行。那么,学校德育到底需要回归到怎样的生活世界呢?笔者认为:首先,回归生活世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会不断更新。其次,德育所回归的生活世界应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引领性,这是由德育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德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指向性和引领性。最后,回归生活世界应注重形成个体的道德体验。要让师生回归具体的、开放的、跌宕起伏的、富有魅力的生活世界,使他们体验到生活世界的丰富、生动,彰显师生的生命价值,促进德性的生成。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用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实践理念去引领农村地区德育,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2.2走有特色的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之路。师资匮乏是困扰地区德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走出这一困境,我们就必须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自力更生,走创新之路。其一,继续实施“顶岗支教”,缓解教师紧缺压力,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此类实验。据报道:某大学先后与重庆市的奉节、忠县以及贵州省的遵义等地建立长期联系,开展顶岗支教长达9年之久。该校不仅派出大量的学生进行顶岗支教,也免费为当地学校培训师资,补充了当地教师队伍,并对更新当地教师的教育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二,加强师范院校建设,加大师范院校面向贫困地区招收定向生的数量和比例。其三,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力度。师资培训不能一味地追求学历达标,也不能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而应注重教师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提升。其四,进一步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2.3我们要善于分析不同年级年龄学生。要善于分析不同年级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阅历、知识储备及思想状况,开展德育工作时也该有不同的重点和不同的内容。以养成教育和“五爱”为主,重在行为规范落实,迈好中学第一步教育。以道德、法律教育和“五心”为主,迈好青春第一步教育。以“四有”和健康心理教育为主,迈好理想第一步教育。而爱国主义教育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逐周设计主题给每个班主任一系列的德育内容教育人,既使德育内容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使学生感到教育内容常新,增强教育效果。需要注意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在德育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正确地区分德育对象,科学分解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式,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以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创德育工作特色

德育不仅要使学生明事理、懂是非,且要激学生情感、练学生意志、导学生行为,让学生在亲身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与周围环境发生密切的交互作用,并受其影响、熏陶,从而达到交流思想、加深情感、磨炼意志和规范行为的目的。

比如开展全校队形及广播体操比赛活动和课外活动,加强了纪律,促进了校风的转变。同时一年春秋两届运动会,不但提高了学生体育素质,更重要的在于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改变了校风。

4以学科为载体,教育科研为先导,深化德育工作

我们知道学校课程体系中各学科都潜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学过程,教师在教给学生系统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如运用教学内容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促其立志;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和钻研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等。

同时我们认识到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必须进行德育工作的改革,加大德育工作的科研力度。近年来我们乘着课改之东风,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教育科研活动,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利用和挖掘校本资源的优势,使德育管理的实效性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利用政史地教研组成立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组,政教处利用市县开展的“双创”活动,开辟了“创和谐校园你、我、他”课题组,以改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简单说教,理论灌输的方法,寓德育工作于以课程教学和课改活动之中,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抓住良机适时教育,动情晓理,讲究艺术。通过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四个结合”的工作方式,即专题教育和教学渗透结合,外力影响和自我内化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谈心教育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从而深化德育工作达到了德育工作的高效应。实践证明教育科学实验的广泛进行,极大地调动了干部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潜在素质,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总之,只有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创出一定的模式,有一定的体系,德育工作才能有条有理,才会收到实效。

上一篇:电教手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助手 下一篇:转化农村初中英语后进生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