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25 07:45:46

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摘要】结合某地下工程,针对其防水施工难点及部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薄弱环节进行特殊加强处理,介绍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的施工工艺,分析了如何检验防水材料施工合格的措施,提出了防水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以防止建筑物的侵蚀,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性。

【关键词】地下工程;防水;施工;防治措施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已正式颁发,并于2001年12月31日起实施。新规范的编制是在总结我国地下工程防水近几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对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不少重要内容,对常用防水方法和材料进行了修改,明确了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体现了以混凝土自防水(含外加剂)为主的主导思想。新规范的问世,对进一步提高地下防水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根据当前地下防水工程的发展趋势,我们结合学习、贯彻新地下防水技术规范的体会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 地下工程防水问题

1.1 地下工程多采用钢筋砼作为围护结构,通常人们只注意砼的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忽略了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各种措施。砼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越高,单位水泥用量则越多,水化热增高,砼收缩量越大,从而产生砼裂缝,破坏了结构自防水的完整性。

1.2 混凝土质量欠佳,地下工程底板、墙体的混凝土不密实,成为渗漏水的孔道。

其原因有:

1.2.1 对混凝土配合比、入模温度、浇捣顺序、养护时间和条件把关不严。

1.2.2 混凝土和易性差,浇捣不密实。

1.2.3 施工中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出现间隙缝,未加处理。

1.2.4 混凝土一次下料多,没有分层分段,因漏振而使混凝土不密实。

1.3 对后浇带处理不当导致渗漏水。后浇带一般是在结构混凝土60天后浇筑,而此时后浇带内杂物、灰尘较多,如果清扫不干净,施工不严谨,质量无保证。

1.4 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不当,如施工缝留在底板上或底板与墙壁的交接处,或在墙壁留设垂直施工缝。

1.5 当采用涂料类材料作外涂防水层时,由于基面欠平整,含水率高或基面不洁净即涂刷防水涂料,防水层未与基层紧密结合,使防水层失效而渗漏。

1.6 穿墙管施工不符合要求,管根处混凝土不密实,未采取加强措施,导致穿墙管处渗漏水。

2 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方法

2.1 防水混凝土浇筑二次振捣

该工程所有泵送防水混凝土浇筑全部采用二次振捣。当混凝土入模经过第1次振捣,待其坍落度消失并开始初凝时,再进行第2次振捣。若慢慢拔出振捣棒混凝土能够均匀闭合,不会留下孔洞,此时进行二次振捣最为合适。考虑到冬季施工水分损失较慢,经试验这一时间定在第1次振捣后3 h左右。

2.2 底板防水混凝土浇筑

采用2台混凝土泵,每台泵最小排量q=20 m3/h,分泵分层浇筑,底层厚hl=0.5 m,上层厚h 2=0.4 m,混凝土接槎最长时间(加缓凝剂)t=3 h,基槽宽度l=56 m。泵1底层混凝土一次浇筑宽度bl≤ tq/lhl=(3×20)/(56×0.5)=2 m;泵2上层混凝土一次浇筑宽度62≤bl。

由于底板厚度不一致,局部加深部位混凝土量较大,必须先分层连续浇筑此部位混凝土,振捣后表面积水产生裂缝,采用表面真空吸水多次抹压的方法,即采用1台真空泵,接1块15 m2真空吸水垫将混凝土表面多余的水吸走,再经两次抹压,保证了混凝土表面没有开裂。

2.3 施工缝处理

水平施工缝在放BW 止水条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喷砂处理,垂直施工缝先将混凝土墙接槎处剔凿平整。

2.4 甬道墙防水混凝土施工

测量放线工作是在对图纸中各段甬道长度、角度进行精确计算基础上进行的。首先采用测设导线法布设导线点,其坐标值取平差后数值,该导线相对闭合差1:100 000,按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施测原则,其精度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然后以导线点为依据,用极坐标法放样测量,直角坐标复核,来提高测量放线精度。

经平差后再实施支立模板。

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撑用剪刀撑并用花篮螺栓拉锚,采用撑拉结合的办法,在两墙顶模板用L50 mm×5 mm 固定,以防浇筑时相对变形。因精度要求高,所有钢模须进行精心检查,翘曲度、平整度不合格的不用,木模板所用的木料须经过上炉干燥处理后,上刨刮平方能使用。考虑到浇筑时模板的外张,支模板时每边按一2 mm 支设,最后再精确检查,确认无误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精确检查,用花篮螺栓进行微调。

采用坍落度7 cm~8 cm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后改装手推车,送至作业面,再由人工布料,进行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也避免了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冲击模板而变形。

甬道墙拆模后最终轴线间距误差为±4 mm,宽度误差±3 mm,混凝土外平整、顺直、光滑,相当密实,无一处裂缝,使甬道安装一次成功

3 防水应于自防为主

高层建筑地下防水,基本采用三道设防,即砼结构防水(自防)+外包柔性防水层+灰土辅助防水层。而结构自防水是抗渗漏的关键。工程自防水结构通常采用C30.P8防水砼,在外加剂方面一般选用PNC砼早强膨胀剂。PNC属于硫铝酸钙砼膨胀剂,除具有膨胀功能外,对砼还有显著的早强、增强、低温硬化、抗渗、防冻害、抗硫酸盐等性能。PNC加入到水泥砼中,形成了膨胀性结晶水化物一水化硫铝酸钙,使砼产生膨胀,结构密实。在膨胀受约束条件下,所产生的膨胀能转变为压应力,这一压应力0.2 ~0.7Mpa,可抗消或部分抵消砼干缩、徐变、温度等产生的拉应力,从而可以防止砼的收缩开裂。

钙矾石结晶具有填充、切断砼毛细管孔隙的作用,因而能显著提高砼的早期强度、后期强度及抗渗性能。PNC最佳掺量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所选用的水泥而定,一般情况下,配置补偿收缩的掺量为10~15%,配置填充用膨胀砼的掺量宜为15~20%。砼配合比的设计与普通砼相同,水泥用量应不小于300Kg/m3,要优先选用不低于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盐水泥。加料程序与普通砼相同。PN C的掺量要制作专用工具,专人负责,误差要小于0.5% ,搅拌时间,用强制式搅拌机时比普通水泥砼延长30秒钟以上;用自落式搅拌机时,要延长1分钟以上,搅拌时间的长短,以搅拌均匀为准。砼的运输、震捣与普通砼施工一样。但是对于自防水砼更要注意震捣密实,不能漏震。

浇注完后的砼,应加以养护,及时用草帘覆盖。砼硬化后,要有专人负责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如出现蜂窝孔洞,可把松散地方剔除,精心处理后,再用掺PNC的砂浆或细石砼修补好。

4 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1 立专项施工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防水专项管理制度;2)由专业防水的技工进行施工;3)编制科学合理的防水施工方案并按经审批的方案严格施工;4)施工前进行专项技术交底,明确各项责任和技术规格要求;5)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严格按照规程作业;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4.2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1)所有防水材料的品种、牌号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没有产品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等文件的材料,不得采购和使用。2)凡进场的材料都必须按规定抽样检查。凡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能使用。加强计量管理工作,并按规定对计量器具进行检验、校正,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5 结语

解决地下工程漏水问题,不仅仅是上述一些技术措施,还需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人员的施工素质,加强施工队伍的“质量第一”的责任心.并且,不论选用什么类别,什么产品的材料,只要具备“三大、五好、一长”的条件(即粘结强度大、抗渗强度大、抗拉强度大;耐水性能好、气密性能好、延变性能好、耐候性能好、机容性能好,防水层寿命长。),才能达到防渗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琳昌,薛绍祖.防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赵志缙.建筑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3]GB 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

上一篇:智能建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下一篇:试论建设工程管理的合作博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