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孩子去学

时间:2022-09-25 07:28:36

教师放手让孩子去学,以“问”导“学”、以“问”促“学”,多方位、多层次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刻的自主学习。只要这样学生的情感和理智才能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激发学生情绪,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运用教育激励,促成学习愉悦

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恰当的应用教育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例如,《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一课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通过观看动物世界、根据对动物形体的描述猜想它的名称,对动物进行分类等活动,学习观察、比较和描述动物的不同和相同;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请学生主动学习,自己认识到不同动物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知道动物具有多样性,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2、通过学习活动,促进认知发展

通过学习活动的全方位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已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中介”用于学生认知加工和组织过程;能力则作为加工过程的规则和方法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品质成为认知发展的基本保证,它促使意识、价值、情趣、态度得以升华。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二、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良好的自主课堂教学情境

在课堂中,教师应当以专注的精神、充沛的感情、坚强的毅力、娴熟的技艺、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表扬、激励、引导、参与、组织交往活动等手段,创设生动直观、情趣相生的学习情境,充满激情、活动热烈的交往场景,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等,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如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教师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课题的切入点,创设出教学情境:把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作为探究的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变被动思考为主动的探究。且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独到的见解,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自主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对应自主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一定要把握好自主学习的要义。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有教师的保障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活动做出合理的设计,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信息沟通为基本方式。具体要做到:围绕问题展开,突出学习过程,注重学习体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学习完成,促进学生发展;创设开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谁流的更快一些》一课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启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鼓励大胆地创造性地提出设计方案。教师改变以往那种必须做同一实验的做法,不是让学生按老师的意愿做实验,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确定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研究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并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3、设计师生之间的自主交往互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是自主课堂赖以存在并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课堂中的自主交往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而且还牵动着问题解决的宽度和深度。交往是师生间、学生间、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与教师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互动问题、时间和方式等,开展合作学习,着力营造引起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氛围,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互动解决问题。在自主课堂中,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4、促进自身自主体验的获得

自主体验是指教师通过个人化的内部加工获得知识、方法、逻辑等方面的教学体验。它既表现于受情感驱动的参与行为,有反映所思、所悟带来的认知与发展的愉悦。获得自主体验的基点是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是反思其教学实践。教师要加强自己对问题的敏感性,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深入地思考得到升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更应掌握网络应用技术,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如何在自主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包括善于搜集资料、分析、记录和整理资料;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并能够自主进行小型而又简易的探究性、验证性的实验能力。至始至终的放手让孩子去做,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机会,重视培养学生全面性考虑问题、回答问题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泉州市晋光小学 福建】

上一篇: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机会 下一篇:构建和谐氛围打造完美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