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 直观有效

时间:2022-04-11 11:15: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使学生通过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大量语言材料,知道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并从中得到情地感染和理的启迪。六七岁的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开发最佳的年龄阶段,求知欲高,情感丰富,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说话训练,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 创造语言环境,开导学生“说”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空间相对狭窄,活动有限,语言表达对他们来讲比较困难。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并不急着给他们讲课,而是利用入学教育的插图,先用一两天的语文课专门与他们聊天,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家里的人,说说学前班的朋友等等。这样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之与老师亲近,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放学回家后,让他们以《我上学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孩子说给家长听,第二天利用阅读课让孩子们交流,每天都给孩子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易说也乐说,促使学生养成说的习惯。为以后孩子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 架设语言桥梁,引导学生“说”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一环。是学习普通话,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的重要手段。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说话结结巴巴,不完整,读课文拖声拖调。因此,从教汉语拼音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句子的训练,巧妙架设说话的桥梁,使学生对句子有初步的认识。如学习ba的四声,bā八个,我有八个本。bá拔萝卜,小朋友正在拔萝卜。bǎ一把刀,妈妈买了一把刀。bà爸爸,爸爸是一名教师。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说不同的话,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说话。此外,随着汉语拼音的学习,我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小事,用汉语拼音写出来,只要话说明白,一两句也行。每次批改完学生的作业,我都要将上一节佳作欣赏,将学生写的好的在班上读出来,让大家互相学习。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读自己的文章。因此,只要学生写得好,哪怕一两句我也要在班内读出来,给以赞赏;对于那些学困生,要及时给以鼓励,使他们增强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在汉语拼音练习中 ,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 创设语言情境,激励学生“说”

在低年级上课时,为了防止学生只听不说,教师要创设语言的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理解知识,要激励他们有条不紊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低年级教材中的看图学文,画面上呈现的美丽风光,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有趣的情节,都富有童心童趣,带给学生愉悦的感受。教师根据图画内容,提出启发性问题,充实说的内容,再指导学生将其归纳融汇,解决句子相连、言之有序的问题。例如在指导看图说话《送伞》时,让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后,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启发学生:(1)是谁送伞给谁?(学生送给老师。)(2)为什么要送伞?(天快下雨了。)(3)你怎么知道天快下雨了?(天空中乌云密布,燕子飞得很低。)(4)老师此时在做什么?(还在批改作业。)学生们通过看图,老师辅之诱导,他们自然能合理想象,大胆说话。我们面对的是年龄小、知识少、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当他们说话有错时,教师不能责备、挖苦学生,应用一颗平常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用鼓励的语言、表情、眼神和亲热的动作使他们产生说话的兴趣。当说话能力较差的学生能没有错误,流畅的说出来,我会摸着她的头说:“你说得非常好。”当说话能力较强的学生能非常流利的说出来时,我会伸出大拇指称赞他“你真棒”。最后评出说话语句通顺,想象丰富,加以表扬,发给小红花,以示鼓励。这种形式的说话在内容上毫无限定,既调动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说话的能力。

四、 运用语言归类,启发学生“说”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欠缺,语言贫乏,要训练学生说得自在。自在,是一种坦然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自由的情绪表现,它达成交流畅通、提高对话质量的前提。让学生轻松自在,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要情切和蔼,对学生而言,要专注地听取,耐心地点拨,热情地鼓励,创设一种平等、舒畅的课堂氛围,以随时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或受到冷落的错觉;随后有意识提高要求,让学生把话说得响亮,甚至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走上讲台面对大家发表意见。

要训练学生说得规范。训练学生规范地说,要强调完整,即句子一般要具备齐全的语法成分,用于直接回答问题的语句,要与问题紧密衔接,不能毫不着落地冒出一个两个字词来回答问题;二是要强调正确,即用普通话进行表达,这些都需要教者在学生发言时用心去听,及时发现,随时纠正。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因此,在进行“有趣的游戏”随着学生字词容量的增加,视野的开阔,在“说”的基础上,就要要求学生把所说的东西写出来。平时我采用“一词多练”的方法让学生造句。如用“热爱”一词造句时,我鼓励学生开展竞赛,看谁造的句子多,造完后写在本子上,不会写的字写拼音代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说话表达能力。但在“写”的训练中,教师应适当做好铺垫,如由说到写的选词填空,扩充句子成分的练习;还可以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掌握几种基本句式。如“妈妈是工人”,“妈妈在看报”,“书包里有笔,有本子,还有课本。”等等。有了这些铺垫,学生能在学词学句中用丰富的生活感知、串联,产生正确表达生活的欲望,进自我创新,为中、高年级的作文训练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要多发掘小学生说话的潜力,提供说话的机会,循序渐进、直观有效地,从小培养小学生“说”的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包头市青山区北方重工六小 内蒙古】

上一篇:让预习成为孩子学习的坚实“肩膀” 下一篇: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