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与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技术分析

时间:2022-09-25 07:28:21

基坑施工与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城市建筑基坑施工容易对于周围的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墙体发生倾斜、裂缝甚至是破坏。因此针对基坑施工以及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施工工艺进行论述,并对关键技术进行改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基坑的开挖及验槽以及井点的相关施工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的论述。

【关键词】基坑施工;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施工

在当节能的施工过程中经常的遇到地下工程,并且由于地下水的存在而影响了正常的施工,无意的增加了作业的难度。而通过采用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的办法可以将施工区段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从而获得了相对干燥的施工环境,确保了施工的正常运行。

1.基坑开挖及验槽

1.1 基坑开挖的施工准备及排水处理

有关的施工部门在制定施工组织计划之前,要实地的进行现场的勘察,调查清楚施工地点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下管线以及水电的供应、文物等情况,以便于采取有效的措施,从从而完成水、电、道路的畅通以及土地平整的前期准备。

基坑的开挖之前要及时的做好临时运输道路以及场地的排水、防洪等基础设施,同时可以预留出150―300mm的覆盖土层,保护基底部首扰动的影响。此外可以选择在少于的季节进行基坑的 开挖,尤其是开挖较深的基坑时,更应该选择在枯水期进行。

1.2 验槽及地基局部处理

1.2.1 验槽。挖土施工应该在对轴线、标高以及灰线的复核没有问题的条件下实施,并且在土方工程结束时,会同甲方、设计部门以及质检部门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槽。验槽要根据槽底及槽壁的土层分布情况以及走向,在整个槽底进行全面的观察。重点的检查是否出现老土、标高以及土层是否达到设计的深度,尤其要注意承重墙、柱基以及墙角部位的观测。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颜色有不均匀或者是突变、槽底有局部的坚硬或者软弱等异常情况,要及时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处理。

1.2.2 钎深。基坑施工中一般的采用钎探这种简单却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每次打入一定的深度所需的锤击次数,进行底土层的变化情况。钢钎可以使用直径为22―25mm、长度为1.8―2.0m的钢钎加工而成,然后将钎尖打成600尖银状。然后使用8磅或者10磅的大锤,在钎顶部50―70cm的高度落锤,然后一锤锤的将其打入土中,同时记录打入一定深度所需的敲击次数。钎探位置的确定要根据基槽的宽度而定,一般小于200cm以下的槽宽只要打成中心一排或者是两排钎孔错开就可以了,而槽宽大于200cm的柱基或者槽宽要打成梅花形状。钎孔的间隔要控制在1―2m,而对于杂填土或者是软下土,其间距要稍密,一般不能大于1.5m,而深度控制在1.2―2m。当钎插完毕后就可以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逐点的比对,将那些锤击数多,但是沉入量较少的钎孔在图上标绘出来。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准确的得出基坑在此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质情况,进而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此外,实际的具体操作中也经常使用洛阳铲进行图纸的探查,更为的方便快捷。

1.2.3 地基局部处理。对于开挖后的基坑,由于底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淤泥、填土、墓穴、水井、流砂以及防空洞等问题,为此要及时谨慎的处理,防止基坑的局部沉陷所引发的建筑物裂缝。

首先是对于基坑内淤泥、软弱土或者是墓穴的处。软弱土问题可以通过挖掘再回填的方式,即首先将软弱土挖出,直至挖到天然土,然后使用级配砂石进行回填;对于淤泥或者是墓穴问题要采取将基底彻底清理的方法,然后回填碎片混凝土或者级配砂石。

然后是地下防空洞或者是土井的处理。土井的处理要根据其所在的具置不同选择相应的对策。例如井内有大量的松软粘土,可投放片石挤压粘土,通过使用砂卵石以及块石夯填到水位以上50cm;如果井内无法夯填密实,可以通过在井圈上加封一层钢筋混凝土板,再如上作回填处理;对于偶尔出现的地下防空洞或者枯井的处理,其基本的原则与上述一致。

2 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2.1井点管的埋设

井点管的埋设一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过冲水管冲孔或者钻孔,然后再沉放井点管;使用带套管的水冲或者是震动水冲法,然后沉放井点管;也可以直接使用井点管水下冲。

2.2埋没井点

进行井点管埋设的孔深应该比滤管底部深0.5m,孔径也应该大于300mm,各管之间的距离为0.8―1.6m。为了保证井点降水的施工质量,轻型的的井点系统在安装的过程要尤为的注意以下事项;

2.2.1 应该保证井点管安装的气密性,防止漏气事件的发生;

2.2.2 安装的井点管需要保持垂直,井点管与孔壁之间的缝隙要使用粗砂填充。同时并点滤网、集水总管以及滤管、滤清器不能有泥沙淤塞现象,当灌啥过程发现管内的水面同时的上升则可以认为工程质量合格;

2.2.3 在距离地面0.5―1m的范围之内要使用粘土填塞严密,以防止真空度失常;

2.2.4 在单根井点埋设完毕后要及时的进行渗水能力的检测,经过试抽,以检验管路的接头是否有漏水、漏气、并点出水、安装质量以及淤塞现象;

2.2.5 在使用井点的过程中要保证抽水的连续性。正常的出水规律是水流先大后小,先浊后清,如果具体的施工中遇到水质一直混准,这是就应该及时的检测是否发生了井点滤网破损或者是淤塞的情况。其实淤塞与否可以通过手感判断,即如果手摸景观感到震动,夏天不凉,冬天不暖,并且向井点灌水而不下渗,此时可以判定为淤塞。此外水一直浑浊也可能是由于滤网或者砂滤物孔较大,没有起到有效的过滤作用,只是土层中大量的泥沙被地下水抽走。

2.3 轻型井点的布置

轻型井点的布置要根据土质、坑面的大小以及地下水的流向来决定。如果基坑的宽度在6m以内,而降水的深度不超过5m时,可以采用单排线状井点的布置方法,其位置应该在地下水流的上游;当基坑的宽度大于6m时,特别是在土质不好且渗透系数较高的条件下,要选用双排线状井点;而如果基坑的面积较大,最适宜使用环形井点。将总管的标高控制在接近原有的地下水位线,保持基坑壁与井点管之间的距离在11.5m之间。

3 结束语

基坑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是建立在基坑的开挖以及验槽施工工艺基础之上的,只有降低了地下水位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为了保证基坑的干燥以及工程的顺利进行,要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现场的条件、施工队的特长,在已有的管井井点降水的基础之上,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辅助设施,以达到降低地下水位和创设优质施工环境的目的。

以上所论述的是个人在多年的施工中摸索总结的一些经验和看法,具体的施工中如何做到安全施工、保质保量还要结合现场的复杂环境以及现有的技术水平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法。由于真空泵只能有效的抽取6m以上的地下水,如果井点管的长度小于挖土的深度,可以通过二级并点排水方式进行,即首先将第一级井点抽干的土挖掉,然后接着布置第二级井点。此外,排水总管边应该有排水沟。

参考文献

[1] 卢智强,冯晓腊,王超峰. 悬挂式止水帷幕对基坑降水的影响 [J]. 隧道建设, 2006,26(5):5-720 .

[2] 范鹏,焦苍,徐成家,等. 建筑物受深基坑开挖影响的显式差分分析[J]. 隧道建设, 2005,25(6):4-8 .

[3] 刘耀峰 ,李事业 ,项汉昌 ,等. 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探讨[J].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04,12(2): 51-54.

[4] 张家鸣 ,刘洪震. 武汉某深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J].隧道建设, 2007, 27(增刊2):33-36.

上一篇:论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 下一篇:关于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