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可视化技术启发并引导学生正确逻辑思维,提升完型能力

时间:2022-09-25 05:45:23

以思维可视化技术启发并引导学生正确逻辑思维,提升完型能力

【摘要】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教学途径是以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所发明的思维导图模式为基础并结合现代语言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逻辑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整合学科教学,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过度关注“知识”却忽视知识背后的“思维”的“死知识”、即“死学习”过程,主张语言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反映并呈现出学生完成任务的逻辑思维,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纠正错误的逻辑思维,把学生引导到正确逻辑思维上来,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对于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为英语完型教学途径,它所关注的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者主动参与真实任务的思维导图所呈现的思维进行分析加之正确思维引导,切实解决学生完型薄弱的问题,提高英语完型能力。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 自主学习者 完型任务 正确思维 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89-02

一、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教学途径的由来

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国家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它的教学模式系统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技术教育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架构指导的,是以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所发明的思维导图模式为基础运用于教学的途径。 东尼・博赞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很小的时候他非常喜欢学习和记笔记,然而十几岁时思维变得一团糟,他开始讨厌与学习有关的一切事情,特别是记笔记。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他开始在关键的词语和观点下面画上红线,并将重要的地方画上方框。从此,他的记忆力奇迹地提高了。大一时,他被希腊人的记忆法所吸引,希腊人的记忆基于想象和联想,他开始寻找一种思维工具,发现最伟大的思想家,尤其是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经常使用图形、代码和连线。这些“涂鸦”使笔记变得生动活泼,而他在发现这些“秘密”的那段时间里经常徜徉于自然之中,这更易于思考、想象和梦想,人的活动一定要反映自然的规律,第一幅思维导图诞生了。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被全世界2.5亿人使用。肖恩・亚当在1986年曾预言思维导图将在20年内成为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一件简单易学的革命性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你提高记忆力、激发想象力、制定生活和工作计划,轻松自如地掌握前程。通过神奇的思维导图,帮助人们释放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在的想象力和联想力。”[1]

东尼・博赞在著作Use your head中介绍了个例子:一个中等生在临考大学一年前突然发誓要考进剑桥大学,他的老师和父母同学等都不相信他能做到,因为他从来考试分数都非常一般,对他来说进剑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然而,借助思维导图的帮助,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以4门A、两项名列剑桥大学第一的成绩完成了夙愿――考入剑桥大学。自从1974年Use your head被翻译成27种语言在五大洲100多个国家以100万多册畅销且需求还在增加。“思维导图教会你如何思维与学习的技能,提高你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使用大脑,增强你的信心和激发大脑的潜能。”[2]

达・芬奇,2000年被选为4年奇才,是把思维导图原理应用于思维领域的完美典范。达・芬奇的科学笔记充满了各种图形、符号和联想。他在生理学、解剖学、建筑学、绘画、水下勘探与研究、天文学、工程学、烹饪、弦乐演奏、地质学等领域都有所涉猎[3]。

由此看来,以此为基础架构思维可视化技术模式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意义深远,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教学途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非常可行。尤其我们教师处在新课程改革时代,要勇于摒弃传统教学。刘濯源教授说:“传统教学过度关注‘知识’却忽视知识背后的‘思维’,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思维比知识更重要!离开‘思维’的‘知识’就变成‘死知识’,而学‘死知识’的过程就是‘死学习’!”。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内涵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图示技术和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从架构模式以来,思维可视化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图示技术主要有思维导图、流程图、概念图等。在全国研讨会上,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得到了高度的认可,且一致被教育界专家认为该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4]。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思维可视对于掌握我们的教学对象能否对语言材料正确认识理解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但当学生面对语言材料不积极思维则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低下,进而表现为成绩不理想,所以敦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思维导图形式把思维呈现出来,也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

思维可视化技术所运用的图示技术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思维导图(mind?鄄map)。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要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你的想法‘画出来’。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思维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5]“思维导图有很多优点,包括节省时间、把想法进行组织和分类、产生新想法、洞察事情的来龙去脉、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激发大脑的潜能,使自己能够‘纵观全局’,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乐趣!”[6]可见它有着简单易学、省时、直观、清晰、易读、易懂、易记的优点。兴趣可以调动学习能动性。同时学生在以小组活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培养互助合作精神的过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完成的思维导图通过投影仪(OHP)展示,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共享。此外,运用于语言教学的思维可视化技术还有流程图、概念图(Concept Map)、表格等等。如下所示:

词汇树思维图贴近自然,形象生动,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寓学于乐,便于增强记忆力,实现有效教学。

三、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行动研究之完型教学途径探究

1.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完型教学途径探究的背景

首先,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则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之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7]。语言是思维工具,反之思维可以促进语言的掌握。语言与思维相辅相成,但要依赖学生的主动性。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要有效,有效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第一轮课改洪流中,摒弃传统英语教学、使学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成为我们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成绩上去是学生能力提高的一个表现形式,尤其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完型及阅读题。相比较而言,学生的完型能力较弱,但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仅仅依靠老师确实是很大的一个难题。有没有一个较好的教学途径改变这一现状,思维可视化技术可尝试性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2.思维可视化技术运用于英语完型教学的实践研究意义与方法

完型填空是一种立意新、要求高的综合语言测试题,这种题型既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法、句法、习惯用法等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具体来说,这种题型是从语篇角度综合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的掌握和对英语习惯用语的熟练程度、以及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另外学生在完成完型任务时还会涉及到逻辑思维方面,把握语篇脉络、主旨方面等问题。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学生面对的每一篇要完成的完型填空材料是属于线性文本材料,它过于单调。人们在学习时,大脑接受外界的刺激越鲜活,越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即学习效果越好,效率越高[8]。线性结构文字单色,忽略重点、图像、色彩、视觉等重要信息,使学习者难于把握重点、建立联系、展开分析、建立联想,这在某种 程度上限制了大脑的活跃思维,降低了学习效果。

综合诸多问题,一方面教师了解学生完成完型任务的思维活动颇为重要,而思维这一抽象的东西通过思维导图可视化就便于让老师了解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及时引导学生到正确的逻辑思维轨道上;而另一方面,在处理完型材料时,教师采用制图教学。“制图教学以空间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方式,为帮助学生思维和理解,直观教学成为制图课程的重要教学原则。实际上,思维导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思维的可视化工具,它源自脑神经的生理思维模式和人类多感官的学习特性,采用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收放自如的方式。”[9]教师向学生解释思维的内涵,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渗透,引导学生制图建立空间形象思维,提高空间形象思维能力。采用直观教学,对于材料中的词汇及习惯用语以通过思维树图制图学习中记忆,学习中理解,深入浅出,走出思维定势,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与教学效果。可要求学生制作不同完型文章体裁的思维导图,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涵盖各要素及特点,概念、内容等有机的联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调动大脑机能,在逻辑与抽象、抽象与形象之间发挥潜能,为高效学习服务。

四、结束语

思维可视化技术以上个世纪60年代的思维导图为基础并架构模式作为一个教学途径,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证明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较高效的思维工具和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加之思维可视化软件的问世,对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可视化技术和思维导图手段,可以使学生节省时间、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梳理并使它逐渐清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收到教好的效果,帮助学生不断挖掘自己的思维潜能,更有效、更迅速地学习以良好的成绩通过考试和提高创造能力。促进了教师转变角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促进高效课堂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著,张鼎昆、徐克茹译《How to Mind Map》Tony Buzan 20022005,4。《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思维导图丛书)ISBN7-5600-4782-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Tony Buzan 著《Use Your Head》( Mind Set Series) BBC Active,2006 1-159 插图版,修订版。

[3]Tony Buzan《Use Your Head》( Mind Set Series) BBC Active,2006 Page55 。插图版,修订版。

[4]高名凯、石安石主编《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 1963年6月第1版,1979年3月北京第四次印刷 统一书号:K9018・63 第四节 Page 38。

[5]Tony Buzan 2002(英)东尼・博赞著,张鼎昆、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思维导图丛书)《How to Mind Map》2005,4。ISBN7-5600-4782-3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Page3 。插图版,修订版。

[6]同上。Page27。

[7]《新课程标准》(2012)

[8]《开发大脑》[M].温寒江、连瑞庆著。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68。

[9]同上。

[10]图示1-2取自《English Vocabulary in U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521 66435 7paperback。

作者简介:

张玫(1964,7-),女,高级教师,从事高中英语教学,贵州省骨干教师,英国里丁大学访问学者。

上一篇:巧用评价 润心无声 下一篇:论分层教学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