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结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时间:2022-09-25 05:38:05

激光结合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37-01

我科对67例患有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激光结合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我科门诊收治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67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7例,年龄15~65岁,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39例,有明显变应原接触史28例。鼻中隔“C型”偏曲10例,“S型”偏曲25例,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偏曲32例,参照文献[1],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以1%丁卡因加0.1%肾上腺素表面麻醉双侧鼻腔黏膜,在鼻内镜下行常规鼻中隔矫正术。术中彻底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及棘突。然后将激光(输出功率为25~30W)光纤置于中鼻甲后端烧灼,持续3~4秒至局部黏膜变白,同法依次烧灼鼻丘,下鼻甲前部黏膜,如下鼻甲肥大,可一并自后端向前退行烧灼1~2条线状凹槽。同法完成对侧鼻腔烧灼。术毕,双侧鼻腔以抗生素凡士林纱条填塞。

1.3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按文献[1],分别于3个月、1年进行疗效评估。根据症状和体征计分评定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66为显效,65~26为有效,≤25为无效。

2结果

2.1疗效

随访3个月,显效率为98.5%,有效率为1.5%,无效为0;随访1年,显效率为94%,有效率为6%,无效为0,总有效率均为100%。

2.2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治疗后2例有低热,24h后热退,术后1周内鼻黏膜肿胀明显,鼻塞加重,2~3周后症状基本消失。无鼻中隔粘连、穿孔等发生。

3讨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理生理特征[2]是内外致敏因素刺激鼻黏膜,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增多,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涕,鼻塞等症状。故阻断其副交感神经可减轻或消除变应性鼻炎症状。

鼻腔副交感神经主要来源于筛前神经和翼管神经。筛前神经鼻内支分为鼻外侧支和鼻中隔支,鼻中隔矫正术不但改善了鼻腔的呼吸功能,而且切断了筛前神经,降低了副交感神经兴奋性[3]。此外,下鼻甲黏膜下存在大量胆碱能神经节细胞,烧灼此处可破坏黏膜下的胆碱能伪神经节,进一步提高疗效,鼻丘是鼻腔敏感部位,烧灼此处可降低外界致敏因素对鼻黏膜的刺激。

由于激光对组织透光能力强,能量集中,使组织瞬间升温达到凝固、分解及气化目的,因此术中出血少或不出血,患者痛苦小,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有助于鼻腔外侧壁的定位、手术,以及鼻中隔的彻底矫正。由于手术加激光治疗阻断了鼻黏膜的副交感神经通路,疗效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2]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1.

[3]李晓华.Nd:YAG激光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1(2):102-103.

上一篇:从药学服务干预角度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 下一篇:偏瘫早期病人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