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设计幼儿数学教学问题

时间:2022-09-25 03:38:52

如何优化设计幼儿数学教学问题

【摘要】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问题设计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通过设计问题并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可以调整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知识的构建,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从教学活动的问题设计入手,关注提问的有效性,在数学活动的优化过程中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数学 教学活动 优化 问题设计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化的重要方法,它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只有从教学活动的问题设计入手,关注提问的有效性,在数学活动的优化过程中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1围绕目标,紧扣主题

师要善于抓住每个活动的目标,清晰有序地设计提问。比如:中班活动《学习10以内环形计数》,老师先出示一串花,引导幼儿从左到右点数,一共有10朵,然后把一串花围成圈变成了花环。这时的提问应该直接指向数数的方法――现在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做到的。小班、中班的幼儿直观形象性思维较强,他们只能根据事物的表象进行思考,因此,设计的问题宜简单具体。如,三角形有几个角?到了大班,幼儿有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难度适中、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3抓住重点,分清主次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构建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帮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认知结构。如,在“用一个数字表示相等量”的活动中,我们提供4张动物卡片,其中3张卡片上的动物数量相等。教师先后设计了以下问题:卡片上有什么?它们每样各有多少?哪些动物一样多?它们各是多少只?用哪个数字来表示一样多的动物?哪种动物同这几种动物的数量不一样?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这样的提问就会大大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

4多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把情感态度的目标放在了首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情感、态度、兴趣与需要,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如,小班活动《生日舞会》,兔姐姐要过4岁生日,请和数字4有关系的朋友参加舞会。请小朋友帮助小鸭满足舞会条件时,教师采用的是开放性提问:“只有一只小鸭,但他也很想参加舞会,你有什么好办法?”

好问题应该是有启发性的,教师要多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期是思维活跃、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幼儿勤思考,从而获得经验和知识。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启发性,帮助幼儿联想,引起幼儿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对新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重组。当然,问题的思维空间应当较大,给予幼儿多角度、多方式思考的机会,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黄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第3期

上一篇:反思课堂教学 实现教学共赢 下一篇:浅谈“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