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让幸福的花儿绽放

时间:2022-09-25 02:53:21

试论让幸福的花儿绽放

论文摘要:“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幸福究竟是什么?是感觉?是感情?是生活?……学生能够轻松地学、快乐地学,拥有学习的“幸福感”,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职责。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把人文关怀渗透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教育的幸福。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情感;活动;幸福感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新一轮课程改革适时地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强烈倡导人文的教育。那就是:如果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带来幸福的感觉,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兴味盎然,感到一种源于肺腑的心满意足,学生能不受到感染而健康发展吗?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达到这种境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幸福感,从而茁壮成长呢?

一、在生活化的解读中品味幸福

幸福源于生活。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自然而然的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去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去解读语文材料,从寻常生活中感知美、发现美,用心灵感觉生活中的幸福,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学生就能在幸福的感悟中愉快地学习,“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生活是生命的温暖记录。鲁迅的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令人自失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吃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小说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缺乏深度的心灵共振。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笔者让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趣事说起,并通过视频向学生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课堂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像火炬一样,一下子被点燃,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跟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在充满情趣和生活化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探求人生的真谛,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享受着生活的无限幸福。

二、在积极的情感对话中体验幸福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披文以入情”,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借文移情,化景设情,和作者心灵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那么同学们就能幸福着作者的幸福,悲伤着作者的悲伤,在不知不觉中被语文学习中的美所熏陶浸润,在感悟与品评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用情感谱写出幸福的旋律。

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所以读罢让人泪眼朦胧,就在于它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爱子之情。要想让学生理解感受文中的深情,获得人生的启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情感去接近作者的情感,把握住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搏。在学习中紧紧抓住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蹒跚”、“探”、“攀”、“缩”等几个饱含深情的字眼,仔细品味父亲对儿子真挚、深厚的情感,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体悟父亲对自己关心的点点滴滴,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中所拥有的真情。这样,就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开启学生的情感世界,给学生以亲情的启迪,进而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只要关注和挖掘教材中美的细节,汇聚生活中幸福的点点滴滴,为学生创造和谐温馨的“幸福场”,就能让学生享受情感体验带来的幸福。

三、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感受幸福

快乐来源于有价值的活动。当人们投入到一项活动中,且活动难度与其能力相匹配时,就会产生一种“幸福流”的感觉。语文活动课侧重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能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语文学习的幸福感,真正感受做人的幸福与自豪。

活动是幸福的媒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喜好、课文涉及的内容挑选合适的形式展开活动。通过看、听、说、议、诵、赞、辩、唱、演等多种形式,把比赛、表演、游戏、调查、汇报等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在做中学,动中悟,在自我展示的愉悦中幸福地学习。例如,学习了“千古涛声”单元后,因地制宜,利用黑河流经张掖这一本地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了《我爱你,黑河》系列活动。活动分三步:1.学生搜集描写黑河的词语、诗、词、歌、文、图、音像等信息。2.上语文活动课,展示黑河图片,交流关于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资料,说说黑河的流域、风光、沿岸风俗等,谈谈黑河对沿岸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意义。3.总结拓展,小组合作展示研究成果,抒发对黑河的情感。通过“走近黑河(搜集信息)——畅游黑河(展示信息)——话说黑河(综合运用相关信息)——赞美黑河(创造信息)”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有关黑河的语言积累,培养了搜集、处理、运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了黑河的博大和壮美,激发了学生爱黑河、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活动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现实活动和成功的心理体验结伴同行,语文学习的幸福感自然会充溢全身。

教育家魏书生说得好,课改不外是为了两个需要,即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这两个需要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的教育,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构建幸福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幸福的感悟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拥有幸福的人生。

上一篇:浅议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之创新 下一篇:中学信息技术课授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