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转化

时间:2022-09-25 02:20:51

简论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转化

1.引言

在一份关于教学模式的调查显示:有 69%的学生承认自己与教师间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不了解他们的兴趣,不关心他们是否跟得上教师授课的步伐,更不明白学生真正渴求的知识是什么。另外,有 97%的学生认为自己与教师友好密切的关系能促进自己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而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间的交流与对话。因此,本文将重点关注外语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因素,探讨如何积极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外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

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制于学习者的情感、性格和心理气质的过程。外语学生的语言和性格都有脆弱的一面。他们流利的成人汉语思维和表达能力永远在提醒着他们自身外语能力的牵强;少数同伴的外向活泼、能言善辩,令自认内向型的学生大大降低了对自我能力和信心的评估;教师熟练的外语表达,对世事的体悟、知识的练达,更使学生显得在语言和心理上均处于弱势。笔者认为,正是这种似在非在、微妙的弱势心理,使大部分学生丧失了用外语交流的自信。使这类“弱势群体”成为强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赞扬和鼓励,而是群体或个体之间的势能等值,即语言平等意识和性格平等意识。

由此看来,外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介入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协调性和活跃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3.情感因素的转化

如何将消极情感变为积极情感或弱化消极情感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外语教师去思索。研究表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的情感是绝对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当学生对教师产生距离感或恐惧感时,他可用下列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

1)培养学生兴趣

“成功的课堂教学第一个标志就是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的兴趣昂然。”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愿望,精心安排与学生兴趣,需求和愿望相关联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2)尊重与鼓励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化参与,满足每个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不要轻易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而是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多看学生的长处,一句得体的赞扬往往会激发出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赞扬就像一种奇妙的催化剂,使学生能够重新对待教师和自己。一旦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便能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达到最佳学习状况。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生课堂操作的成败优劣,除了受兴趣、动机、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诸如语言心理、性格心理、交际心理等微妙的情感因素。所以,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临场发挥的有利条件,包括学生个体情绪、情感体验、性格调整、团队合作等,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弱势心态和性格弱势心理,进入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最佳情感状态,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4)加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系

在社会环境中,当人与人之间成为朋友时,一切活动都是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着。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更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尽量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

5)常反思自己的性格和教学风格

教师的性格和教学风格能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起到引导的作用。热情、幽默、宽容、关心他人的老师往往容易获得学生的好感和喜欢,这种好感和喜欢也会很自然地转化为对老师所教科目的喜欢。因此教师应该常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话方式、方法和态度,努力使自己具备一个受欢迎的教师的性格。

4.结论

社会的不断变化引起教育思想的不断转变。语言教学已经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认知发展为重点。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是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而处于抑制状态的学习通常效率低下。而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自觉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就需要外语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发或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Learning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97 - 210.

贾冠杰 .外语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18 - 25.

刘润清 .论大学外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84 -191.

叶运生 .西方素质教育精华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0. 217 - 219.

上一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