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08 07:13:55

简论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体育能力又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表现出来,就能够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如何提高体育能力?

一、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理论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既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其中,培养自学能力是主要的,但是,不可忽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的全面培养。

二、运动能力的培养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记“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锻炼的情况,这几种教学方法都不利于提高运动能力。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的机会,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锻炼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

三、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对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天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展开,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去的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能力,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从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的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五、保健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任务,也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的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我们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为此,教学中必须做到: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认真地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2.要使学生自己能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掌握和控制运动量,运动负荷,防止在教学中产生伤害事故,同时,还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做练习时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3.要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六、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变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充分利用,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应教会学生一至二套如韵律操,哑铃操等健身运动,使他们今后在有限的场地,器械条件下能进行体育锻炼。

总之,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宗义等:《体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日]筱田基行:《体育思想史》,《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编,1984.3。

张玉梅: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基础部。

上一篇:对高等学校美学教育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