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临床特征与激素治疗疗效分析

时间:2022-09-25 01:30:03

急性脊髓炎临床特征与激素治疗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47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发病前患者普遍存在感染情况, 13例患者因拔牙引起感染、17例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7例患者有全身类流感综合征或腹泻、发热等症状。患者发生急性脊髓炎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截瘫、感觉障碍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者为66.7%。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脊髓炎;临床特征;激素治疗;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5.078

急性脊髓炎并无明确的直接病因, 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发病, 但一般常见于青壮年阶段。急性脊髓炎发病时常会造成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病变部位以下肢体瘫痪以及尿便障碍等,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脊髓炎一般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 但有关研究文献指出甲基强的松龙具有更加理想的疗效[1]。故本院就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激素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对本次研究作如下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2016年收治的47例急性脊髓炎患者, 男28例, 女19例, 年龄最大67岁, 最小16岁, 平均年龄(38.4±9.5)岁, 将患者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患者中, 男13例, 女10例年龄最大67岁, 最小19岁, 平均年龄(39.6±9.1)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15例, 女9例, 年龄最大66岁, 最小15岁, 平均年龄(37.7±9.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对照组患者采取地塞米松治疗, 取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入20 mg地塞米松溶解, 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滴注10 d, 连续1周应用30 mg强的松片, 每周减少剂量5 mg直至停用。治疗组患者采取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取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加入500 mg甲基强的松龙溶解, 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滴注5 d, 连续1周应用30 mg强的松片, 每周减少剂量5 mg直至停用[2]。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并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所有临床症状消失, 未见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出现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 行动存在轻微障碍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感觉功能与括约肌功能未见恢复迹象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特征分析 经过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总结出以下几处急性脊髓炎临床特征:发病前患者普遍存在感染情况, 13例患者因拔牙引起感染、17例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7例患者有全身类流感综合征或腹泻、发热等症状。患者普遍是因自身免疫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又发生感染或其他病症, 导致致病原逐渐扩散或随血液循环至脊髓进而引起急性脊髓炎。患者发生急性脊髓炎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截瘫、感觉障碍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从而对患者的正常活动、行走或站立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则会在几小时乃至几天的时间发展为更加严重的情况, 进而导致脊髓受到横贯性损伤, 增加治疗难度。

2. 2 临床疗效分析 经相同时间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中显效13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0例, 有效6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56, P

3 讨论

由于急性脊髓炎起病急、发展快, 因此发现患者发病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患者越早得到救治, 病情就越容易得到控制[4]。在临床诊断中把握好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作出准确的诊断后再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5]。

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都具有显著的消炎与抗过敏作用, 故在治疗急性脊髓炎中都应用。地塞米松可明显减轻以及防止机体组织对炎症的反应, 从而使得患者的炎症表现有所减轻, 同时地塞米松对于炎症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而利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聚集, 缩短炎症的治疗时间;甲基强的松龙则主要是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起到明显的减轻作用, 从而降低炎症对机体组织的损害, 同时甲基强的松龙还兼具退烧的作用, 可有效治疗并发高烧的急性脊髓炎患者。在采取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时,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相较于应用地塞米松更轻, 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低, 再加以其他药物对不良反应进行对抗治疗, 患者没有发生钾钙代谢异常或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在本次回顾性分析表明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发病前患者普遍存在感染情况, 13例患者因拔牙引起感染、17例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7例患者有全身类流感综合征或腹泻、发热等症状。患者发生急性脊髓炎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截瘫、感觉障碍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者为66.7%。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治疗效果显著, 患者身体负担低, 临床疗效更佳显著, 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赵丽春.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和激素治疗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0):141-143.

[2] 李男, 李庆旭. 分析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激素治疗效果. 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22):78-79.

[3] 白育. 探讨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激素治疗的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3):161.

[4] 李蕴, 李学杰.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与激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5):136-137.

[5] 范德山. 探讨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4):103.

[收稿日期:2017-02-13]

上一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汉语初级水平留学生汉字教学... 下一篇: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分割照射方案优化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