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葵胶囊对IgA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09-25 12:36:44

黄葵胶囊对IgA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IgA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IgA肾病的预后不仅同肾小球损害有关,同肾小管间质损害也密切相关[1,2]。本文对35例IgA肾病患者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肾小管功能指标,并观察了黄葵胶囊对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5月收治IgA肾病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5~57岁,其诊断符合IgA肾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单纯血尿4例,单纯蛋白尿6例,肾病综合征3例,蛋白血尿20例,肾功能不全2例。

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分级:均采取经皮肾穿刺活检,常规进行光镜(HE、PAS、PASM和Masson染色),免疫荧光(IgA、IgG、IgM、C3、C4、Fib)检查。按照WHO1997年公布的IgA肾病的病理学分级:Ⅰ级(轻微病变型),Ⅱ级(轻微病变型伴有小的节段性增生),Ⅲ级(局灶和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型,80%肾小球受累)。

肾小管功能的测定:尿NAG、RBP及β2-MG检测试剂盒。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

结果

肾脏病理类型与肾小管功能的关系:按病理变化划分为Ⅰ级12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

病理变化较轻的Ⅰ级、Ⅱ级NAG酶、RBP酶、β2-MG基本正常;而病理变化较重的Ⅲ级、Ⅳ级、Ⅴ级均明显升高,与Ⅰ级、Ⅱ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黄葵胶囊治疗前后肾小管功能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病理改变较轻的Ⅰ级NAG、RBP、β2-MG无明显改变,P

讨论

IgA肾病是指以IgA在系膜区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性肾炎,现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3。IgA肾病的病理表现多种多样,临床上的预后相对良好,有的则在短期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既往人们对IgA肾病的肾小管间质损害认识不够,认为其仅是一种继发性改变,意义不大。1990年,Bogenschutz等[3]研究了239例IgAN患者,发现部分肾小球病变较重,但间质无明显改变的病例预后良好;相反,间质损害严重,而肾小球无病变的病例预后不佳,故提出肾脏间质纤维化是预测肾脏病情的最重要指标。Aamartine[4]的研究认为,IgA肾病进展主要与肾小管间质和血管损害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IgA肾病的预后与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微血管形成、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多灶性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等,都是临床预后不良的指征。这是因为在肾小球免疫损伤过程中,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可通过系膜渗透到间质、导致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从而刺激其释放细胞因子,导致间质细胞和基质的增殖和增生,继而发生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小管间质有炎性浸润、间质水肿、纤维化、小管狭窄甚至闭锁可造成小球囊内压升高,加重球性硬化,与此同时小管间质的损害又增加了肾小球后的血管阻力,最终使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与排泌功能的紊乱又可使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衡,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机会,导致预后不佳,因此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的关系为一个恶性循环的相互过程[5]。不少学者观察到,肾小球疾病的肾功能与其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若无小管间质病变存在,即使小球病变严重,肾功能也可维持正常[6]。因此小管间质病变对肾小球功能、预后有重大意义。而改善肾小管间质损伤可以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在临床上对于肾小管功能的检测有多种方法,其中较为常用的有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β2微球蛋白(β2-MG)。NAG、RBP、β2-MG的分子量分别为140000、21200、11800alton的小分子蛋白质,正常状况下NAG、RBP、β2-MG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而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管受损时,尿中NAG、RBP、β2-MG明显升高。三者是检测肾小管病变的灵敏且特异性较强的指标。

黄葵主要化学成分为五种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即梅斗皮素,杨梅黄素,懈皮素-3-洋槐双糖苷、懈皮素-3'-葡萄糖苷、金丝桃苷,性味甘、寒、无毒,具有清热利湿和络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葵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清除氧自

由基、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轻肾小球免疫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保护肾小管功能[7]等作用。

本临床研究表明随着病理损害的加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逐渐减退。Ⅲ级、Ⅳ级、Ⅴ级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明显低于Ⅰ级、Ⅱ级。给与黄葵治疗后,Ⅰ级肾小管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病理改变为Ⅱ、Ⅲ级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NAG、RBP、β2-MG均显著降低(P

参考文献

1 任国辉,叶任高.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8:495-496.

2 曾彩虹,陈惠萍.IgA肾病.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8,1:65-69.

3 Bogenschutz O,Bohle A,Batz C,et al.IgA Nephritis: on the importance of morphological and clinical parameters in the long-term prognosis of 239 patiens. Am Jlbprol,1990,10:137-147.

4 Alamartine E,Sabatier JC,Gherin C,et al.Prognostic factor in mesangial IgA glomerulonephritis:an extensive stu wi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Am J Kidney Dis,1991,18:12-19.

5 严海东,PACKHAMD,KINCARD SMITH P,等.局灶节段透明变性及硬化在判断IgA肾病预后中的意义.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15(5)295-297.

6 张燕萍,陈香美,庄永泽,等.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中华内科杂志,2001,40(9):613-617.

7 尹莲芳,刘璐,弓玉祥,等.黄蜀葵花对肾脏病综合征模型大鼠肾小管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209-210.

上一篇:中药蚕砂对糖尿病及并发症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 下一篇:抑抗丸对Graves病患者疗效及血清TRAb变化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