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9-25 12:34:42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 小学语文 有效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00-01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甚至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调节课堂的气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为了追求唯一的正确答案,显然无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无法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有效的提问,应该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与自身的个性经验连接起来,生成对教学内容深刻的、有意义的理解,并能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就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以下思考:

1 所提问题要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封闭式的提问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备选答案,让学生在备选答案挑选自己认可的答案即可。如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识字8》的教学中,老师问:“小朋友,看大屏幕6个字,你认识他们吗?”(PPT显示“请、清、晴、情、晴、晴”)这就是一个封闭式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就是“认识”或“不认识”,在公开课上为了配合老师,大部分学生会不加思索地回答“认识”。这样的提问很难判定学生的认知情况,更无法激励学生的思维。比较有效的提问应该是,“小朋友,大幕上有6个字,有哪位小朋友认识?认识的话,请告诉大家他们的名字分别叫什么!”一下子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马上集中注意力去认读,读得正确与否,也一目了然。在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时,更要设计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如问:“‘清’除了清水,还可以组什么词?”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来回答,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 所提问题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别型、回答“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使各类学生都有积极思考,各有所获。如在上例中,要求学生看图联系句子填字,对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老师问:“大屏幕上这个句子的空白处,你会选第几个字?请说出什么旁,什么边?”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则会问:“你为什么会选这个字呢?”对认知水平更高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请你用这个字组五个词语,让大家看看你的本领!”提出这样多层次的问题,教师事先必须对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有所了解,以使所提问题能与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做到因材施教。

3 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精心设计问题,巧妙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所提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重点、联系热点的问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真正推动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4 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如在《识字8》教学中,师:“大屏幕上有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认识的6个字娃娃都躲到了这幅图画里去了。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说一句话。”生:“青蛙鼓着大大的眼睛,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师:“我找到了,是眼睛的‘睛’字,目字旁,青字边。(转动转盘)谁也能像我们这样,说一句话,转动转盘找到这个字呢?”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赋予课堂探究性的空间。

5 要对学生的问题作出有效、多元的评价

课堂提问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够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提问的效力。课堂提问评价要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式评价结合起来,注意方式方法,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才能达到有效评价的效果。教师还可以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解读同学的意见过程中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中,意见得到及时补充调整而趋于完善,从而有效地使教学在“倾听、解读、交流”中向更深层次推进。

参考文献:

[1]于明主编.课堂提问的设计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03.

[2]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上一篇:运用阅读策略 提高阅读能力 下一篇:化静为动,让习作教学像聊天一样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