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的“八要”与“八忌”

时间:2022-09-25 12:25:35

教育学生的“八要”与“八忌”

学生是独立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就看班主任怎样对待,怎样进行有效地教育。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很多,我认为要讲究“八要”与“八忌”。

1. 要积极沟通,忌武断专横

教育过程中,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首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准学生犯错误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样教育才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学生也才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学生犯了错误,切忌不问情况,武断训斥。有时候,武断训斥学生,学生只能是口服心不服,教育适得其反。

2. 要耐心期待,忌急于求成

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难就难在问题学生进步缓慢,经常出现反复,或改正了这个缺点又犯了那个错误。班主任对这种反复如果认不清,没有看出这是正常的,就会失去教育的耐心,失掉信心。当问题学生出现反复时,班主任要满腔热情地、冷静地、客观地分析出现反复的原因,多宽容他们,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抓反复,反复抓,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耐心期待,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一些性格倔强或理解问题比较偏激的学生,与其在“火头”上教育不如采用冷处理,等待时机成熟再作教育。有时在学校不方便,也可以选择家访或校外教育等方式。场所变了,气氛也就不同了,效果自然也不同。

3. 要心平气和,忌轻易放弃

学生出现问题,班主任要心态平和,正视问题。一是要认真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在哪里,哪些是学生自身方面的,哪些是家庭教育不当方面的,哪些是社会环境不良方面的,哪些是学校教育偏差方面的,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二是正确认识学生出问题的反复性,对“屡教屡犯”的学生,不要过早地下结论――“孺子不可教也”,更不要轻易放弃教育。尽管问题学生难调适,只要精诚所至,相信金石会开的。三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灵魂的触动,唤醒学生。学生出现了问题,切忌找借口,推卸责任或放弃教育。

4. 要平等待生,忌目中无人

平等待生是班主任取信于学生的一条标准。学生最反对班主任不能一视同仁,尤其是问题学生对这点更为敏感。他们怕老师不一视同仁,也最不满意老师不一视同仁。班主任决不能以学生的好赖定“亲疏”,要把一碗水尽量端平,处理问题要公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问题学生的信任。班主任要放下架子,多与学生接触,多与学生交流。教育学生时要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教育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切忌目中无人,居高临下。

5. 要找准方法,忌泛泛而谈

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不顾场合,不问原因,一律采用简单的说服教育和悔过教育是不行的。有时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大谈什么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抓不到学生所犯错误的症结,可能让学生不知所措,非但起不了教育的作用,反而让学生厌烦。学生不同,出现的错误不同,教育的场合不同,教育的方法也应不同。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切忌不看对象,不顾场合,不问原因,泛泛而谈。

6. 要注重点滴,忌“秋后算账”

教育学生,不能只抓大不抓小。对学生的细小问题,班主任不能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学生出现一些细小问题,班主任不要轻易放过。有时候,小错误会酿成大错误。所以,班主任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对学生出现的点滴错误,不及时调适纠正,积累起来最后算总账。到头来,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教育的难度就越来越大。面对学生的细小错误,班主任要以小看大,抓住契机,及时调适纠正,让细小问题及时解决,切忌任其蔓延,秋后算账。

7. 要自己解决,忌“请家长来”

学生在学校犯错误,特别是犯性质严重的错误,班主任一般是先请学生的家长来共同教育。可是学生最怕的是请家长,家长也最怕被班主任叫到学校。请家长,暴露了学校教育的乏力和班主任教育的无辙。现实生活中,请家长来,多数也是来接受教育。所以,请家长来学校,是不明智的做法。这样不但教育不了学生,反而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学生家长,让学生在学校和家长面前彻底失望。学生在学校犯错误,班主任要先稳住情绪,正确认识,既不要小看,也不要把问题扩大和严重化。班主任要针对错误的不同,灵活采取教育策略,自己解决,切忌动不动就请学生家长。

8. 要以理服人,忌空洞说教

教育学生,班主任常用的方法是说服教育,而说服教育的关键在于以理服人。学生犯了错误,或多或少有些借口来掩盖内心的空虚,加上他们犯错后,防备心理特别强,就像一座防范坚固的堡垒。如果班主任抓不住具体的证据,找不到所犯错误的症结,要想突破这个堡垒就很难。所以班主任要认真分析,仔细观察,寻找证据和说服的理由。只要有理有据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抓住学生最不能占理的“薄弱点”进行突破,以理服人,乘胜追击,便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事例教育、故事启迪、旁敲侧击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切忌空洞说教。

【向守万,重庆开县开竹中心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探寻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新路径 下一篇:跟着“蜗牛”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