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及其教育对策

时间:2022-09-25 12:24:05

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及其教育对策

【内容摘要】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在目前愈来愈受关注,它成为了衡量人们是否幸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评判标准。文章基于对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的调查,了解当前高校知识女性的幸福观现状,重点分析高校部分知识女性幸福观存在偏差的原因,并探究高校知识女性进行科学幸福观教育的对策。

【关 键 词】高校知识女性 幸福观 幸福观教育 对策

幸福是当前我国的一个热点话题。胡总书记在十报告中强调,民生幸福一直都是我们党的工作着力点和关键点。幸福指人们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程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使自我得到某种心理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们对生活的肯定性评价。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部分,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幸福效果等问题所持态度的观念系统。高校知识女性是指在高等院校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女教师、女管理干部、女职员等。高校知识女性作为是一个高素质群体,还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大责任。她们的幸福观正确与否,对自身和社会的影响极其重要。本文重点对高校部分知识女性不正确的幸福观进行分类与概括,并分析其基本原因,找出可行的对策。

一、高校知识女性的幸福观现状

2012年6月,笔者在《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调查表》问卷中,设置问题30项。在5所高校共发放该调查问卷表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5份。在收回的495份问卷表中,具体职业是:女教师198人,占40%;女管理干部119人,占有24%;女职员178人,占36%。

对幸福的满意程度,调查研究表明,总体“很满意”的18.5%,基本满意的52.7%,很失望的占28.8%;幸福观正确与否问题,调查研究表明,幸福观基本正确,但有部分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呈现一定的物化趋势,奉行金钱万能,个人本位,享乐第一,从而造成幸福观的认识错位和实践迷失。

(一)对幸福的认识和评价存在误区

关于“金钱与幸福的关系”,统计如下:

关于“对幸福的认识”,统计如下:

部分高校知识女性不仅对幸福的认知与评价存在误区,而且在获取幸福的信心与途径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如过分注重物质享受、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崇拜金钱、缺乏自信、依赖性强等。有些高校知识女性过于看重物质幸福,过分强调工资收入,她们认为工资不高就不可能有幸福。在金钱与幸福的关系中,回答“有钱就是幸福”,”的占22.5%,“钱越多越幸福”的占31.8%,“有钱不一定幸福”的占27.6%,“没钱或少钱也能幸福”的占18.1%。在对幸福的认识上,认为“幸福就是享福”的占38.4%, “幸福就是造福”的占8.3%, “幸福是造福与享福的统一”的占28.4%, “造福是享福与幸福的前提”的占24.9%。从以上数据可看出,部分高校知识女性对幸福的认识不足,并存在误区。

(二)幸福目标取向不成熟

幸福观的核心内容是幸福目标取向,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因而其幸福目标取向也不相同,在高校知识女性感到最幸福的选项中,前五项内容依次是有温暖的家(98%)、经济条件好(92%)、有知心朋友(86%)、良好的人际关系(78%)、身心健康(76%)。温暖的家、经济条件好、有知心朋友是让高校知识女性感到最幸福的。经济条件好被认为是最感幸福的事。从该调查结果可看出,高校知识女性的幸福目标取向不够成熟。

关于“高校知识女性幸福目标取向”(多选),统计如下:

(三)对高校归属感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可能“自我实现”。部分高校知识女性对所在高校的归属感较差,高校未满足她们“归属和爱的需要”。她们感觉自己不能被他人接受,不能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没能实现自我。故参加校园活动积极性不高。她们认为高校的办学兴旺与否与她们没有什么关系,她们对自己所在高校毕业的学生将来能否成才不太在乎。

(四)过多注重个人幸福

关于“是否会为了国家或社会的发展放弃

个人幸福”,统计如下:

部分高校知识女性重视个人幸福,忽视为社会做贡献。在选择“是否会为了国家或社会的发展放弃个人幸福”一项中选择会为国家或社会的发展放弃自己的个人幸福的并不多,比例仅为36.7%。当代高校知识女性的幸福观,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如温暖的家、经济条件好、有知心朋友、身心健康等,而忽视了为社会做贡献,不能将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为社会做贡献紧密联系起来。这说明,部分高校知识女性的幸福观还有不成熟的一面。她们认为幸福主要是个人的事情,过多地考虑她们自己,没有把社会幸福列入考虑之列。她们没有认识到,幸福的个体性,决不意味着幸福是“个人的私事”。个人的幸福与社会幸福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社会幸福决定个人幸福,个人幸福丰富社会幸福。个人幸福的真正实现,不仅有赖于彻底改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而且有赖于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力的提高,有赖于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当整个社会都幸福的时候,自己的幸福感才会更加意义,有价值。

从调查结果可显示,高校知识女性总体上幸福观正确,但仍有部分知识女性幸福观出现偏差,如对幸福的认识和评价存在误区、幸福目标取向不成熟、对高校归属感差和过多注重个人幸福等。

二、影响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的原因分析

高校知识女性是一个社会精英群体,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大责任。她们的幸福观科学与否,对社会的影响极其重要。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因素、高校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对高校知识女性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有很大影响。

(一)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一是社会风气。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期、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问题和矛盾相对比较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商品经济大潮下,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随着这潮流涌进来冲击着当代人民大众,其中就包括高校知识女性。虽然近年来社会对教师的尊重较之以前大有进步,教师不再是“臭老九”的形象。现在社会普遍对教师更加重视,更加理解。但仍有部分知识女性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部分高校知识女性认为“官越大越幸福”,有这些幸福观的知识女性,工作中的重心不是在科研、教学及业务精通上,而在请客送礼走后门方面。还有部分高校知识女性认为“越有钱越幸福”,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高校知识女性,还崇尚“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她们在工作当中,总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如何让自己及家人过上有钱人的生活,不甘于清苦的高校职位。甚至有些高校知识女性去“傍大款”。她们对金钱名利看得过重是典型的拜金主义。还有部分高校知识女性受西方享乐主义的影响,认为幸福就是简单的快乐,物质生活丰盛,让自己享受每一天。二是舆论导向。现在,网络、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通过对一些个别社会现象制造新闻和噱头,通过更多的点击率和更高收视率来赚取巨额广告费和赞助费。特别是当前一些热播电视剧如《蜗居》,《小菊的春天》等,节目内容上演“灰姑娘嫁入豪门”,对高校知识女性对幸福的理解有一定影响。媒体制作者仅仅是以利益为出发点,没有考虑过对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应担负的责任,对媒体的效应是负面的。

2.校园因素。校园文化对高校知识女性有负面影响。高校的校园环境比以前有很大改善,也存在着诸多负面因素:忽视办学质量,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正确舆论引导,校园软环境差,没有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对为其工作的知识女性几乎没有正确的幸福观引导,以致部分知识女性功利性价值观较为严重,同事之间经常相互攀比物质生活条件,是否有房有车,比家庭比条件,而不是比业务水平,更不是比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精神生活相对比较贫乏。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高校知识女性树立科学的幸福观。

3.家庭因素。家庭氛围对高校知识女性的影响较大。调查显示,“家人身心健康”、“与父母关系和谐”、“与邻里关系融洽”和“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要比其他家庭更幸福一些。家庭不幸福的受访者普遍认为,“婆媳、翁婿关系紧张”、“夫妻沟通不好”和“工作压力大”是导致不幸福的罪魁祸首。调查者认为,与配偶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家庭中需要首先处理好的,而工作压力大对家庭造成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亲子关系对家庭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家庭幸福感的评分随受访者与子女交流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每天与子女交流超过2小时的家庭更幸福。与子女几乎没有交流的家庭幸福感最差。家庭关系的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并能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等都会对子女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的习惯,形成积极科学的幸福观。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的素质、职业、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对高校知识女性的幸福观产生极大影响。大部分高校知识女性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素质不错。但也有部分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家表现出崇尚金钱,生活中追求享受,行为不良、举止不雅、正确引导不够,甚至从事非法行当等,对高校知识女性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极为不利。

(二)主观素因即自身因素

第一,工作压力。高校知识女性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健期,教务工作人员的所作所为对学生具有导向作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高校目前已成为竞争激烈的场所,教学任务重,科研需出成果,还要继续攻读学位等等都是高校知识女性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高校知识女性从中感到强烈的紧迫感,生活节奏加快,对脑力和体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历、职称、职位的竞争,使高校知识女性与男同事一样在事业上承担着同样的压力。工作上的种种压力使高校知识女性感受不到幸福,也就不能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第二,社会压力。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文化思潮涌进我国,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人们对于教师期望非常高,高校知识女性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不得不继续学习和深造,无形之中就给高校知识女性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当今社会信息互通,教师不再学生的唯一信息源,教师们的传统地位受到挑战。同时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使得高校知识女性心理压力倍增。

第三,家庭压力。高校知识女性作为普通的一名女性,在家担负着养家糊口、赡养老人、教育小孩等重大责任。她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对职业和家庭责任感强。而在家庭中其丈夫也正值事业高峰,这使得她们不得不在家中肩挑重担,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承担家务。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高校知识女性同时扮演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作为高知女性,双重角色都追求完美。她们认为事业和家庭两端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在任何一方有闪失,人生都会失去光彩。在双重压力下,许多高校知识女性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身心疲备,出现了大量的心理健康问题。她们就感受不到幸福,她们甚至认为不作高校知识女性会幸福很多等不正确的幸福观。

第四,人际关系的压力。高校知识女性知识丰富,有较强的自信心和敏感的自尊心,而且社交范围较窄,主要是师生和同事之间的交往,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不愿向别人学习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差。

三、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教育对策

从调查中显示,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主流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针对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存在的某些问题,大部分知识女性渴望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强幸福观教育,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幸福观教育几乎缺失,普遍认为可以接受开设合理的幸福观教育讲座和相关咨询等对策,以积极引导她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

(一)加强显性教育,利用各种时机对高校知识女性进行幸福观教育

第一,开设幸福课程讲座,加强对高校知识女性的无产阶级幸福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我们开展幸福观教育的首要前提,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为重要法宝,来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高校管理方应让高校知识女性定期参加幸福课程讲座,从全国范围内请来幸福观教育研究的专家们来主讲。让知识女性认知无产阶段幸福观的具体内容,即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幸福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等。要求知识女性按时参加,听完讲座后及时进行讨论,让参与者谈谈感想及新的认识。让专家们及时纠正一些知识女性对幸福观不正确的认识。

第二,举办幸福观教育活动,让高校知识女性摆正事业与家庭的关系。高校管理者应与高校教职员工共同致力于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活跃的学校文化氛围。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大型聚会,派对。周末在高校知识女性居住的生活小区举行一些歌舞节目,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这些活动能带动小区的热闹气氛[1]。让高校知识女性感觉到高校管理方对她们业余生活的重视,使知识女性工作之余,感受文化氛围,能轻松惬意。这样有助于他们感受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第三,加强高校知识女性追求幸福的意志力,提高高校知识女性创造幸福,感悟幸福的能力。幸福是一种能力。它主要体现在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等方面。教育高校知识女性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德性,引导她们做善于交往的人,与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更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去努力创造。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困难,我们要不畏艰难,努力创造幸福,相信幸福触手可及。

第四,关注幸福感较弱、幸福观不正确的高校知识女性,对此类人群进行重点教育。高校管理者应平时多关注那些幸福感较弱的知识女性,工作上多关心,生活上多照顾,与这些知识女朋友。尽管现实幸福感和未来幸福预期差的知识女性占少数,但是这部分女性往心理压力大、苦恼多,必须对他们给予特殊的关心、支持,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生活的温暖;对她们要多加教育,正确引导。积极引导她们树立确的幸福观,不要让她们不正确的幸福观影响到在校大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迎接生活挑战,找回属于自己的希望、信心与幸福。

(二)注重隐性教育,采取多种间接方式对高校知识女性进行幸福观教育

第一,营造幸福氛围,让高校知识女性在不经意间认知科学幸福观。高校应为知识女性的工作和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应为知识女性营造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办公室应当有合适的办公室文化,同事之间应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相互帮扶,相互支持。在教学方面,应注重女教师团队的建设;在科研方面,应扶持女教师提高她们的科研水平;在干部配备方面,应规定有一定的女干部数量[2]。

第二,发挥网络优势,用高校知识女性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幸福观教育。新时期幸福观教育必须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培养正确的幸福观作为加强高校知识女性网络幸福观教育的切入点,使她们能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收到实际的网络教育效果。首先,网络时代,政府一定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坚决抵制西方不良的意识形态在网上的传播与渗透,要努力改变网络文化管理的无序状态;同时还要加大监管的力度,及时清除网上垃圾,规范网络行为,形成良好的网络活动空间。此外,各个幸福观教育主体应充分利用网络,努力建设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教育阵地,以正确积极的交互信息,引导知识女性客观、全面地了解信息,辩证地分析各种幸福观,学习正确看待幸福,开阔他们的视野,确立积极、健康的幸福观,减少不良的幸福观出现。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价值趋向多样化的新形势,为加强高校知识女性的幸福观教育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对网络文化的关切和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使高校知识女性更乐于接受。在全球化、多样化、信息化条件下,迫切需要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网络德育的走向和发展趋势。现在社会人们对网络已经有了依赖。特别是高校知识女性因为工作的需要,更是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高校管理者和社会管理者如能恰到好处地利用网络对人们进行幸福观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参加幸福体验,使高校知识女性自动参与幸福观教育活动。高校管理者应当鼓励高校知识女性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在城市举办大型的公益活动时,去当志愿者。周末和节假日去一些边远山区看望些留守儿童或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爱心捐助。或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徒步、爬山、游泳等,使她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她们的幸福感就会更强,正确的幸福观也随之形成。

第四,凝聚幸福合力,多管齐下对知识女性进行幸福观教育。当然,对高校知识女性进行幸福观教育不是哪一个人或某一个机构的责任,我们必须凝聚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等各方面的合力,来对高校知识女性进行幸福观教育。我们认为整合社会、学校、家庭之合力、发挥高校知识女性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自我教育等,是培养当前高校知识女性正确幸福观的主要途径。

总之,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高校知识女性作为国家的精英人才,她们的幸福感关系着个人的身健康和未来的发展,同时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帮助高校知识女性树立良好的幸福观,才有利于高校知识女性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利于高校和社会和谐[3]。

参考文献:

[1]李文荣,陈霞.试析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J].农业教育研究,2011(1).

[2]郑向敏,刘丹.高校知识女性职业发展困境与出路——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

[3]赵子旗,董嫚嫚.探析研究生幸福观问题及培养对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告,2012(4).

上一篇:完美之旅,从奢华酒店开始 下一篇:3月主打星:梦幻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