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汉语中介语的使用和习得分析

时间:2022-09-24 11:01:34

彝族汉语中介语的使用和习得分析

摘 要:本文试从打郎村彝族汉语中介语的使用和习得分析,来看它们对学习汉语中介语的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彝族;汉语中介语;使用;习得

中图分类号:H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89-01

在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汉语(地方话)为各民族交际搭建了一个桥梁,承载的是促进各民族有效交流的使命,在这些地方,当地汉语(地方话)是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少数民族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汉语由于受到民族语的影响,它与当地汉语有一定区别,带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可以称为中介语。这类中介语与教学中介语不同,它属于交际中介语,只要交际目的达到了就不再向目的语靠拢,久而久之成为了当地相对稳定的具有明显特征的交际语言。本文试从保山彝族汉语的使用和习得来分析它对学习汉语中介语产生的影响,并展望它未来的发展状况。

一、打郎村概况

打郎村是保山市隆阳区下辖的芒宽乡江东三村之一,江东三村是指怒江之东的大门坎、勐林、打郎三个村委会。这三个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受到怒江的阻隔,一直以来与外界的交流甚少,要从江东到江西芒宽乡政府所在地最近最好的办法便是坐船。交通不便,加上地处边缘、山高坡陡,这三个村的发展与江西各村的差距越来越大,与外界的交流也受到了影响。而打郎村又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村。打郎村是芒宽乡最边远的一个村,从村子到渡口坐船要走大约2个小时的山路,早期的村民由于交通不便,大多只有男人外出。

目前,在政府的努力下,从江西到江东的桥梁也已经架好,打郎村的道路也有所改善,这为他们与外界交流提供了便利。打郎村只有一所小学,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村里的小孩在完成小学学业后要到外地继续求学,这也为他们外出与外界接触提供了机会。

二、打郎村汉语中介语的使用状况

打郎村是彝族与傈僳族的混距地,但多数是彝族。截止2006年底,该村彝族人口有989人,僳僳族49人,所以在打郎村,彝语是强势语言,人们在村里都说彝语,与家人交流也使用彝语。在村里道路得到改善之后,这里的村民与外界交流加强,使用汉语的机会也多了起来,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彝族都会说汉语中介语,但也只有遇到不懂彝语的人时才会说汉语中介语。

(一)汉语中介语的使用场所

打郎村彝族使用汉语的场所集中在集市和学校这两个地方,学校是使用汉语较多的场所,打郎小学的教师为芒宽本地人,但是不会说彝语,上课时使用的是汉语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也是汉语。由于班上全部的学生都是来自打郎本村的,于是下课后同学们相互之间交流时使用的是彝语。在调查过程当中,两名彝族学生与我交流时使用的汉语中介语,但是他们相互讨论的时候用的又是彝语。来到敢顶中学后,周围的同学都是不会说彝语的,这就迫使彝族学生使用汉语中介语与其他同学交流,于是他们使用汉语的次数便多了起来,只有遇到彝族学生才会使用彝语。打郎村由于受怒江的阻隔,到芒宽乡政府所在地只能到渡口坐船,再加上到渡口的路全为山路,交通更加不便,所以这里的村民除了到本村的集市上赶集外,大多都到离本村较近的敢顶、烫习、芒宽赶街,集市为打郎彝族使用汉语中介语提供了一个场所。

(二)汉语中介语的使用心理

在村外的时候,打郎村的村民很少说彝语,特别是在学校。笔者在调查过程中看到当彝族小孩在说彝语或汉语中介语的时候,当地的孩子会觉得很奇怪,有的甚至会模仿他们的语言或声调。在当地小孩眼中彝语是低等的语言,意味着落后。而打郎村的小孩在学校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比较自卑,在说话的时候为了不让当地小孩取笑也尽量避免使用彝语,而且说汉语中介语时也会尽量让自己的汉语能和当地的汉语相近。但是在打郎村里,所有人都使用彝语,并没有觉得自己奇怪,反而觉得只有说才是正常的。

(三)受教育程度与汉语中介语的使用

目前,打郎村的村民都能使用汉语中介语,无论是文盲还是高中毕业的村民都能熟练使用汉语中介语,这说明打郎村汉语中介语的使用和受教育程度没有多少联系。

随着道路的改善、义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村民有机会走出打郎村,与外界的交流接触也越来越多。虽然在村子里彝语仍然是强势语言,但是这里的彝族却能熟练的运用汉语中介语。在调查过程中,彝族学生跟我交流时用的是汉语中介语,但相互之间交流时确又能很快的转换为彝语,所以他们的语码转换能力是很强的。

三、打郎村彝族汉语中介语的习得

打郎彝族村属于少数民族聚居村,语言习得情况较为复杂。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打郎村与外界的交流接触日益增多,语言习得也出现了多种情况。在当地,大部分彝族的母语是彝语,第二语言是汉语中介语。打郎村的彝族所使用的汉语还和当地的汉语方言有一定差距,只能算是汉语中介语,这种汉语中介语随着彝族学习汉语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向当地汉语方言靠拢 。

打郎村的彝族世代生活在此,彝族语在此地属于优势语言。各家各户日常交流都以彝族语为主。大部分彝族村民,都是一开始只会说彝族语,到了一定年龄,才开始接触汉语,进入学校后,又能学到普通话。在调查中,两名学生都是先会的彝语,后会的汉语,具体几岁学会的汉语他们却不能记起来,只记得是先会的彝语,后会的汉语,都是跟父母学的。所以,对于现在的小孩来说,家庭习得是他们语言习得最主要的途径,母语习得就是通过这个途径实现的。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语言习得受到其父母的影响。在打郎典型的彝族家庭中,家里人平时的交流使用的是彝语,所以孩子们从小习得的母语就是彝语,现在很多彝族小孩的汉语中介语一开始也是从父母那里习得的,而在学校这个场所主要是学习汉语普通话。

除去学校、家庭、集市这些因素外,随着经济发展,公路修通,打郎村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加深,除去书本这种传统文化传播媒介外,各种新媒体也开始对语言习得产生影响。打郎村全村共有243户村民,截止到2006年底,全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拥有电视机农户12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26户,这些信息媒体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打郎村彝族村民们,除了让他们更多了解外界外,也加强了他们同外界的联系。从这些媒体中,对他们的汉语习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就体现在汉语中介语的发音上。打郎村汉语习得主要是家庭习得的方式获得的,信息媒体对他们的影响要比当地汉语大很多,他们的汉语中介语在发音上要比当地汉语更接近普通话。

四、结语

从上文可以看出,影响打郎村彝族学习汉语中介语的因素主要是交通,受到交通的阻碍,打郎村与外界交流的频率减少了,他们的汉语中介语一旦形成便不易改变,相对较稳定。其次,由于芒宽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乡镇,当地个各少数民族的汉语都不相同,打郎村彝族汉语中介语受到各种少数民族的汉语中介语及彝族的影响而形成。最后,由于与外界交流较少,各种信息媒体也成了影响汉语中介语的重要因素。

目前,打郎村汉语中介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与外界交流加强,外界对彝语的看法都影响着打郎村的彝族。由于经济的落后,致使他们在与外界交流过程中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彝族汉语中介语的研究,不仅能帮助彝族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同时也能让他们明白彝语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产,他们应该重视自己的语言。

参考文献:

[1]王瑜光,杨瑞鲲.云南少数民族汉语的地位与类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03).

[2]李福军.从白族双语教学中语码转换看双语文化现象[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03.).

上一篇:古文字中的美学散步 下一篇:论中国传统美德――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