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授课方式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09-24 10:48:15

高校专业课授课方式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 本文通过回顾科学发展的历史,总结科学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行业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高等农业院校交叉学科的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革新思路,即改变以往学分制体制下所有课程小型化、短课时、单学科教师教授知识的模式,对学科交叉的专业课改用长课时、小班化、多学科教师授课的方式,以达到引导学生更系统地认识专业知识体系并使其拥有更好的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等教育;专业课;学科交叉;授课方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288-03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were summarized. Furthermore,the challeng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society were analyzed to figure out a reformation way for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urse characterized by merging multi-subject,which was to change the mode of course miniaturization,short course hour and single subject teacher teaching of all courses under the previous credit system,switch to the mode of long course hour,small class and multi-subjects teacher teaching.In this way,the students will mas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more systematically,and achieve better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as well.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professional courses;multi-subject merged subject;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ethod reform

1 科W发展的规律和当代特征

1.1 起源

如果回首历史,会发现起源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等地的古代科学文明乃是人类执着于对自然界奥秘的探究以及对一些规律归纳的结果。由于当时人类的知识体系和内容都还较简单,人们还有能力对普遍意义上的各门科学进行思考和认识,于是便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即科学家应该是有综合知识的人,即哲学家。其中柏拉图就是将哲学视作统一科学的第一人,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哲学家应该有能力收集全部的知识,并且可以像大百科全书那样掌握这些知识[1]。然而随着对世界由浅入深的认识,人类开始专注于各个学科,世界科学知识体系便开始有分化的迹象。但即便如此,直到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是多个学科或者说是某学科内多个领域的专家。比如牛顿是因为精通物理学和数学才得以推导出著名的波义尔定律[1];孟德尔在成为生物学家之前首先是一位物理学家,他之所以能在生物学领域取得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在物理学上的训练与其在生物学上的一样或更透彻[1]。但是放眼世界,现在极少有人可以像前人那样精通多个学科的知识。不是因为人类的智力退化了,而是因为人类发现科学的速度在近半个世纪中出现了极大的飞跃。

1.2 分化

在经历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初期科学的暴发式增长后,当今科学界的学科分类已极度丰富和细化。以我国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例,该规定设置12门一级学科,而其下的二级学科达到380多门[2]。在这样丰富多样的学科门类背景下,几乎没有人能成为普遍意义上的科学通才,甚至在某一级学科领域内也很少有人能精通其中全部知识。复杂分化的科学学科是人类对科学探索的必然结果[3],但是科学前沿的突破和发展却又往往出现在学科间的交叉点上[4-5]。

1.3 融合

随着人类科学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进步,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即某学科中发现某些难点,单靠本学科的知识无法解决,只有采取多学科联合的方式,使科学方法在不同领域进行移植和渗透,才能解决该问题。因此,作为代表人类创新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奖项,几乎所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成果都是学科交叉的产物[5]。另外,对近10年来科学发展的总结也发现,科学家参与的学科间合作完成的科研论文被引用的频率逐年增加。化学、工程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材料学、物理学、科学技术、细胞学、光学等学科合作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现代科技进步的显著标志[6]。当前很多科学家认识到各门科学之间的划分是便于分配资金和人力的行政措施,而一个实际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只要有科研工作的需要,就应当主动打破这种划分,实现协同发展[7]。

因此,从科学发展史看,整个科学体系就是沿着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轨迹发展的[8]。这一规律对于高等教育行业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

2 高等教育“三问”

2.1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但仅培养考试成绩优秀的学子或复合型人才都远远不是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自由精神,具备纵观科学历史、横览全世界现状能力的人。其不仅要具备相关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与其专业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合作潜力;其未必能在毕业时立即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但却应懂得一切成功都是不断努力且精诚合作的结果。

上一篇:蚯蚓粪的应用现状研究 下一篇:不同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