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09-24 10:22:55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追求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基本技能和素质提高,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主体作用 质疑 讨论 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如此才能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使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活动充满生气与活力,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历史长河可以在课堂演绎,可以在课堂再现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历史,融入历史,达到理解历史、解读历史的目的。课前预习对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重点、发现疑点,较好地与教师教学相配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根据新课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问题形式在导学案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时对新知识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通过上课认真听讲解决,上课发言时提出来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意识在宽松的环境和气氛中得以表露和发展起来。如对“三顾茅庐”这一事件,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刘备求贤若渴的角度认识的,也有个别学生提出: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我及时肯定了这种独特的看法说:“这种看法不无道理。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就有可能高卧隆中一辈子了。因此我们不能一味效法古人,时代不同,当今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材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千万不能坐失良机,误了前程!”课堂中新课讲授完毕,教师要留出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由学生自答,或指定某个学生回答,或由教师回答。对于学生提出的与本节课有关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在讨论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通过提问发散思维,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习能力。这样,创设了课堂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激活学生思维的功能,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面广,就向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二、积极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对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有很大作用。课堂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等。课堂讨论主体是全班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参与,既可以开展同桌间的,又可以开展前后排的,或小组间讨论,还可以选择一个辩题,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在课堂上进行对抗性辩论。例如,我在讲必修二专题五《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所学历史、地理知识为哥伦布设计一条最佳航线,当一次领航员。我把学生分成两大方阵:沙盘模型制作方阵和航海图绘制方阵,把每方阵同学分成三个协作小组,每组七到八人。课堂上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进来,有的负责水文气象资料的提供、有的负责记录航海日志的收集,个个出谋划策,争得面红耳赤。这一动手实践过程不仅使学生较真实地体验和感受历史,深深理解历史知识,而且是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展示动手才能,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践的联系。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得到张扬,创造性思维火花在积极思考与激烈争论中不断闪现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发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给学生的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唱革命歌曲,编辑史海浪花,创办历史园地小报。这些活动既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这些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丰富其学习内容,开阔其历史视野,陶冶其思想情感,为历史课堂增添了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体作用,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教给学生知识创造规律,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四、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历史教学目的是学生要吸收知识,更要消化知识,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写历史小论文、小评论、人物小评论、小故事等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写作能力,达到历史学习目的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途径。遵循由简到繁、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从历史小片段开始,一事一议,简洁明了,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结合平时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小论文或小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通过引导和培养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小评论的教学实践,丰富学生历史课外作业形式与内容。通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学生阅读历史,思考历史、活学活用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有益成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讲述《商鞅变法》一课时,利用晚自习提前给学生播放电视剧《大秦帝国》的片断,让他们对商鞅变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评价,然后到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讨论,对商鞅变法有一个客观尊重史实的评价。

总之,要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历史课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除了经常性专业学习知识外,还应悉心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改意识。教学中应不断探索与尝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搞好师生互动,把课堂变成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有帮助。

上一篇:如何优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