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创新团队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24 09:59:14

基于任务驱动的创新团队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推动创新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了任务驱动在创新团队建设中的理论架构,针对团队培养模式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提出任务驱动的三者平衡关系框架。在此基础上,以湖北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质量工程系本科生为主体对象,研究了在“力创”团队中推行“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学中做、做中学”的团队基本思想,教师引导方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任务驱动。实践证明,任务驱动下的创新团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关键词:任务驱动;创新团队;人才培养;学科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18-02

目前,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目前国内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围绕创新能力培养这个核心,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在这其中,以科技创新项目为导向,组建创新团队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通过选拔合适的成员,聚拢了团队人气,激发了学生兴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等干扰源中吸引到学以致用的途径上,而且在团队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创新思维,锻炼协作能力,提高创新水平。因此,很多高校对组建学生创新团队进行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期望依托学生团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一定成果;同时也希望创新团队的活动与发展能引领学生生活的有利风气。然而,应该看到,对于目前国内高校的学生创新团队建设而言,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团队的构建、制度的确定等方面尚缺乏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基于任务驱动的创新团队培养模式,研究了任务驱动在创新团队建设中的理论架构,并以湖北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质量工程系本科生为主体对象,应用了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了教学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总结。

一、理论元素

所谓“任务驱动”,基本思想是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一定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学生创新团队的培养中,任务驱动的特征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以及任务,将三者关系进行合理而平衡的构建是主要的理论研究任务。

1.教师主导。虽然目前高等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反对灌输式的单向模式,但是这并非弱化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特别在创新团队的任务驱动中,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要承担任务的设计、完成的指导以及完成后的评价等工作,因此可以说教师是创新团队的灵魂。准确来说,在以高校学生为主的创新团队培养中,教师被称为“导师”更加合适,其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①设计任务。创新团队的任务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科技竞赛和科研课题。无论是竞赛类还是科研类,如何在其中选择适合团队投入的目标是团队培养和建设的重点,必须结合团队的学科特色,制订团队发展计划,聚焦重点项目,将任务层层分解,合理配置人员与设备,争取取得好成绩。这样创新团队的影响力将不断扩大,成员素质逐渐提高,还可以不断吸引新的人员加入,从而形成团队的良性发展。团队的任务需要围绕学科特色核心,尽量避免多头出击,分散力量。②指导任务。创新团队的成员都是对科技创新有兴趣、对自身发展有激情的大学生,但是在专业基础、统筹能力及团队管理方面会缺乏一些经验。在任务分配及下发以后,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团队运行,及时为遇到困难的成员提供帮助,随时纠正团队发展方向。③评价任务。创新团队的发展应该定期总结,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创新团队的不断进步,发现运行中的问题,通过任务评价,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加以鼓励,能更好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热情。

2.学生主体。创新团队培养模式的建立,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团队运行过程中,要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以及特长进行团队成员安排,然后使各成员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制订解决方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预设“标准方法”,放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尝试各种可靠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加强团队成员交流,互相协作完成任务,锻炼沟通协作能力。除了科技、科研任务的完成以外,团队建立以后,日常运行与规则制定等环节,都应该让学生自主完成。

3.任务主线。既然是“任务驱动”,那么“任务”就是整个教学方法中的核心。任务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创新团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没有传统课堂教学的制度流形式,也没有考试等环节约束,任务几乎就成为串联教师和学生的唯一纽带。因此,在创新团队的培养中,教师要重视任务目标的合理性、任务实现的可行性和任务成果的显著性;团队成员要充分理解任务的要求,积极面对任务的挑战,构思解决方案,制订完成计划,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动进度。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除了在考核阶段需要正式集中,在各时间节点也需要进行交流,教师听取进展情况,学生汇报心得与困难,从而使任务能积极推进,团队成员通过任务所表达的目标导向,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并充分发挥自学能力,寻找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由此可见,教师、创新团队和任务三者是任务驱动培养模式的三要素。教师和创新团队被任务连接起来,在任务完成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工作,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该培养模式的框架如图1所示。

二、教学实践

根据任务驱动创新团队培养理论的指导,以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质量工程系本科生为主要成员,进行了创新团队“力创”的组建和发展。

1.指导教师。创新团队的指导教师主要由仪器系教师担任,专业领域涵盖了机械、电子、测量及计算机等各方面,为创新团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团队在创立之初,根据仪器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将“挑战杯”、“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赛事作为主要目标,指导教师再依照成员的专业基础和特长兴趣,进行分组并布置相应任务,以“边学边做”的方式,使成员能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发挥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团队成员。“力创”创新团队主要面向本科学生,将建成一个支持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各类部级竞赛以及参加国际上各种制作大奖赛的技术支撑平台。团队的组建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其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团队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让其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一大批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虽然团队核心以大二学生为主,一些专业知识相对匮乏,但是很多团队成员已经自学完大三、大四的课程。而在试验中遇到理论难题,成员多通过网络学习与查阅书籍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也使得“力创团队”成员在实践的同时学习巩固了课堂内容,获得了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经过不断建设,团队成员完善了运行制度,已经基本能自主运行。

三、实践成果

1.针对团队培养有特点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的“三主”任务驱动育人模式。以此为基本理论基础,研究了在“力创”团队中推行“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学中做、做中学”的团队基本思想,以竞赛任务为牵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方向,进行任务牵引,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分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乃至自主解决问题。

2.在团队育人的背景下,对建设方式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团体建设与运行机制,实现了任务驱动下的团队成员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正常建立,使每位成员尽量发挥特长,避免不同意见引发的内耗,保证任务正常完成,育人目标顺利达成。

3.带领团队,进行竞赛,调整队伍组织,向部级奖发起冲击。目前在团队成立两年多的时间内,已经获得国家二等奖一项,华南赛区一等奖一项,地区比赛三等奖若干项,申请专利五项,其中授权一项。

将具备专业基础、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生组合起来,形成团队,在科技创新任务的驱动下,能够提高成员的创新能力,增强创新素质。从目前的成效看,任务驱动下的创新团队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模式。坚持不懈地将创新团队办下去,必将能开拓出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李代勤.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讨[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王华香,蒋永平,文元美,等.基于“任务驱动”的渐进式开放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0):127-129.

[3]翟红岩.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isual Foxpro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166-168.

上一篇:杨树扦插育苗的技术要点 下一篇:大班授课模式下医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