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

时间:2022-09-24 07:26:41

叶圣陶先生说,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这句话在笔者刚进入大学校门时就听说过了,但它的深刻性笔者却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真正悟出。下面笔者就结合一次作文公开课谈谈自己在这一点上的反思。

一、备课阶段的反思

“教什么”――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紧密结合学情。“现阶段,学生的写作存在怎样的误区”,“学生已有哪些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怎样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易于为学生接受”,“学生在接收知识过程中会存在哪些情况”,这是笔者在确定作文课教学目标时考虑的主要内容。

本节作文课之前,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有过三次较系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议论文的审题方法,知道依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写作,能够使用“分论点法”和“三段论法”,但在近两次的写作训练中出现了文章立意角度单一及论点和分论点不对应的情况。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课的指导能达到拓展学生思路的目的,所以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掌握议论文写作立意常用的三个基本角度;通过分析实例,寻求规律,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点拨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提出论点。在后来的评课中,老师们认可了笔者设定的教学目标。

其实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知道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在高三学生中也广泛存在,如能解决将会对学生帮助很大。

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如何通过问题的导引和解答将教学目标达成,这是笔者对教学环节反思时较多关注的。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探索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和其他同学的思维启发、碰撞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这样的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学到的方法才是记忆最深最有效果的方法。所以笔者主张,新课改首先要改的不是课堂形式,而是关注学生的需要。

因此,在整个课堂的活动设计中,笔者将学生有代表性的文章打印出来让大家评改,并根据学生在评改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得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并和他们一同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共同完成一个“在比较中认识,在分享中提高,在模仿中学习”的过程。比如:

先让学生对比阅读两个例文(以下为提纲)

例文1:“人”既是“合”“作”两个字的部首,更是合作的核心,自从这个词诞生的那一天起,智慧的祖先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们需要合作。(论点)

合作是一种待人处事的哲学。 (分论点一)

合作是一种完善自我的能力。(分论点二)

合作可以创造奇迹。(分论点三)

例文2:“一己之力”不如“人多力量大”,“点点星光”比不上“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微小,众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巨大。因而,人们需要合作。(论点)

合作是可将自己的生命托付于他人的信任 。(分论点一)

合作是阴阳相隔也无法斩断的默契。(分论点二)

合作是惺惺相惜的激情。(分论点三)

然后,学生自由讨论,老师适当启发。最后,大家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论点和分论点之间要有因果关系(逻辑要严密)

2.论点不仅可以从“分析论题的重要作用”的角度提出,还可以从“明确论题内涵”的角度提出。

之后,给出例文3:

一直以来,合作精神深受人们的重视。的确,迁徙的雁阵靠合作方能飞越海洋和陆地,蚂蚁凭借合作才能以极为弱小的身躯挑战强大的存在。不仅仅是在动物的世界中,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合作也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呢?(论点)

首先,合作需要共同的目标。(分论点一)

然而,共同的目标并不能代表一切,合作还需要有互助的精神。(分论点二)

最后,顾全大局的觉悟也是不能缺少的。(分论点三)

例文3的特点是很突出的,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论点还可以从“针对论题给出解决方案”的角度提出。

这样,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们在阅读和交流中自然就得到了落实。

当然,在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大家关注度较高、讨论激烈的问题,比如:为了满足论点和分论点的对应性应该如何提出分论点?这个问题背后是对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的训练,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但不是训练重点。笔者在课堂上一时难以取舍,最终选择了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尽管最终在商讨中解决了问题,但导致这节课节奏前松后紧。

面对这些生成性的问题,教师应如何从教学目标出发很好地把握,重新构建教学过程,仍需要笔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揣摩研究。

三、评课过程中反思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设计意图,听课的老师是最有发言权的。在试讲之后评课备课组的老师们给了笔者很多的指导:选择例文不仅要有代表性,更要突出问题,讨论分析中可巧妙利用其他例文中的优点,解答时要确保问题落实不能“蜻蜓点水”。例如,老师提出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建议,将一篇例文彻底修改,可以使问题通过一篇文章解决透彻。这样能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理论实际演练一下,帮助他们把学到的东西巩固好。

这些难能可贵的教育机智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课堂中应该尽量淡忘在课前已经成型了的机械的教学步骤,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大胆剪裁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在课堂上,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课堂形式,而是学生的需要。

(王昕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100086)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要抓住“三点” 下一篇:对高中语文教学“空白艺术”的几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