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区占道摊点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4 06:50:40

县城区占道摊点情况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县城管办自1992年10月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对占道摊点的清理力度,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辖区内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当前各项执法任务繁重,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对占道摊点多靠突击式、游击式清理,缺乏长效管理执法机制,导致整治效果不能持久,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占道摊点为何成为城市管理工作中“久治不愈”的“顽症”,如何有效地解决市容与繁荣的矛盾?带着这个问题,城管办近期组织对*县辖区占道摊点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占道摊点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对*县辖区内占道摊点的调查分析,占道摊点形式不一,从表现形态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市场占道类。这类占道摊点以早市、夜市及自发市场为主要表现形式,大多形成于居民区比较集中的地段,经营品种围绕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副食、果蔬及日用品为主。从一个方面讲,这些小市场的形成,方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但因占压城市道路,进行无序经营,造成交通阻塞、秩序混乱、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如*中早市、北关大桥菜市场及书院街市场等。

二是店外经营占道类。这类占道摊点在市区较为普遍,其明显特点是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但擅自扩大经营面积,占用城市道路。这类摊点以露天烧烤、店外加工、沿街门头房及洗车场等为多。像工农北路洗车点及工农中路、解放中路夜市烧烤等,大多占用人行道,从事店外经营或加工。

三是零星摊点占道类。这类占道摊点大多零星分布在市区各交叉路口和人流量较大的部位,经营工具简单方便,流动性强,多以小吃加工销售、饮食大排档、水果、日用品经营及维修为主。如分布在市区主次干道两侧的自行车修理点、商场及学校门口附近的食品摊、水果摊等。

二、占道摊点的成因

经调查了解,占道经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生活,解决了部分群众特别是下岗职工的生活出路问题,但因经营商贩随意占压道路,违章从事各类经营活动,严重妨碍了城市道路功能的发挥,扰乱了正常交通秩序,损坏了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脏、乱、差的主要源头。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城市生活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有些社区、特别是老城区的居民小区,其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表现越来越突出,如无就近购买生活日用品的“场、市”等。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相关职能部门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滞后,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的原因;对于在建和新建的小区,个别开发商在开发建设时,为了一己私利,不按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存在非法占用公共设施用地现象,有的地方按规划设计要求明明为市场,但开发商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随意改变设计要求,非法占用市场建设用地改建商品楼,造成相关配套设施落空,经营无场所。

(二)市场的配置和布局不合理。必要的市场建设是规范占道摊点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由于规划建设滞后、旧城改造等方面的原因,在配置布局上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造成了有市无人或有人无市的现状。一方面市场的设置数量少,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市场的布局配置不合理。以*县城区为例,全城区现有综合的、比较规范的集贸市场仅有中阳商城、招商场两处。市场规划建设布局少,致使城市基本生活消费市场出现区域性空白,给商贩占道经营以可乘之机。

(三)成为部分群体的生存和获利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外来人口流入城市从事各类商业活动,再加上部分企业下岗职工和社会闲散人员的介入,就业难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谋求生存空间,许多人选择了投入成本低,收入见效快的沿街零售行业。此次调查对书院街20余家卖熟食、蔬菜摊点的占道经营业户做了粗略统计,来自农村经营业户占5家,下岗职工经营业户近12家,其他经营业户(如外来人员等)3家。为了逃避各种规费,降低经营成本,谋取最大利润,扩大生存空间,造成现在有市不进、占道经营的无序局面。

上一篇:城市垃圾运转现状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城市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