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做到“行之有效”

时间:2022-09-24 06:02:32

让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做到“行之有效”

摘 要: 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在其使用方法、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何使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行之有效”,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教师应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营造浓厚的探究性氛围,设置操作性较强的探究性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能够简单地让学生凭借记忆与模仿来完成,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去进行自主探索。基于此,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说,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其使用方法、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味滥用、用之无效等情况让广大教师不得不对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应用进行深刻反思,应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探究性学习,让探究性学习更“行之有效”,已成为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

探究性学习其行为主体是学生,失去学生的配合,探究性学习根本无从谈起,目前一些课堂教学中存在盲目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象,只按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去实施,很多学生头脑中根本没有形成探究意识,课堂学习完全任由老师摆布,探究性学习毫无实效意义可谈。要想使探究性学习做到行之有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意识,可以通过一些日常课题让学生尝试了解和掌握,再施之以数学教学。例如,初一学生在学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不断反复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口算100题”等竞赛形式出现,最后给他们评分,按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学生的运算能力差,成绩落后,而有些同学的计算能力强,成绩比较突出呢?造成这一差距的根源是什么?以此为探究课题,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如此,既能初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出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又能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成长,从而积累探究经验,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认识与再认识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剖析自身的不足,并提出问题:我为什么在有些方面会存在不足?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是什么?并以此为探究课题,让学生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

二、营造浓厚的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很多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会犯一个经常性的错误,即上课开始就直奔主题,要求学生立刻进入探究状态,探究过程毫无乐趣,学生经常是一头雾水,不知所学,根本不会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他们创造“身临其境”的环境与氛围,不但能够帮助他们准确快速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综合探究的水平与能力,尤其是针对数学概念教学,在一个充满了问题探究的数学氛围中可以增加他们的感性体验。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1)提出问题,营造氛围。问题①:剪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求面积是150cm2且宽比长少5cm,需要怎么剪?问题②:要将一张长、宽分别为80cm、60cm的硬纸板做成一个没有盖的纸盒子,底面积要保证是1500m2,需要在纸板四个角上分别剪下相同的四个小正方形,你能计算出剪下的正方形边长吗?

两个问题都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但问题①学生要独立完成,而问题②可以在老师帮助下完成。同时用多媒体进行示意图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将方程列出,形成概念。

(2)概念深化。深化概念可以通过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概念印象,在探究中培养发散思维,如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一元二次方程,让其他同学求解等。

三、设置操作性较强的探究性问题

探究性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探究,不要一味地强调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心理出发,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导入,循环渐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在讲“函数”时,课本中关于函数的定义与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如果让学生完全针对这个定义去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根本无法下手,这时可以通过选择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首先意识到函数与现实事物中的变化规律有着一定联系,然后进行深入探究:在下列表述中,同学们能不能指出变量都是哪些?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将它们的关系进行表达?(1)汽车速度是40千米/小时,行驶S千米用了T小时;(2)某池塘的水深与储水量(用表格显示);(3)某城市的某一天通过曲线来表示的时刻和气温变化。让学生通过反复比较发现每个表述中变量的属性,再让他们自己尝试举出关于函数的实例,学会如何对真假实例进行辨别,并能够概括抽象地给出函数定义,这时学生已经对函数充满着“变”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体会。教师借助问题对学生再继续深入地引导探究:以表述(3)为例,你能不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表中数据描点?每个点的位置是不是都在同一直线?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其难度是一步步递增的,既不会让他们感到突兀,又不会感到生涩,关键是这些问题会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很容易获取成功,获得自信[1]。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是显著的,它更注重学生历经知识形成的过程,更注重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让数学教学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知识掌握,而是更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过程。但是,在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应用中我们更应该客观理性地面对暴露出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让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其有效、实效、高效的重要作用[2]。

参考文献:

[1]韦松宇.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6):122.

[2]沈静波.浅谈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探究性学习[J].祖国:教育版,2013,(4):203-204.

上一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及提问技巧 下一篇:浅论中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