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打拐:尚需完善的福音

时间:2022-09-24 05:09:55

『解决儿童被拐卖和儿童乞讨问题,需要加大法律上保护青少年的力度。但更迫切的治理措施,则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加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力度,让穷人的孩子也没有必要去乞讨、卖艺。

如今,在新浪网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页面上,可以看到拍摄于全国各个省份的流浪、乞讨儿童的照片,以及标示出拍摄地点的说明。这些照片的背景五花八门,或在阳光之下的城市广场、商厦门前,或在灯光昏暗的地铁车厢、地下通道。

这个微博的设立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今年1月17日,一位微博博友给他发来一封信,说自己的孩子在两年前走失。有网友在网络上了这名网友的孩子被打残,而且流落街头乞讨的照片,但这位网友赶过去的时候,孩子已经找不到了。随后,于建嵘在自己的微博上了这条消息,引起了很大反响,有网友希望他能专门建立这样一个账号。

1月25日,于建嵘便开通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他希望网友发现乞讨孩子之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先拍照,同时打电话报警,并把照片上传到自己的微博上,再通过收集到的微博信息,传发给公安部门。走失孩子的家长可以通过网络核对照片,发现自己孩子线索,并报警求助。

在这个独特的微博开通半个月之后,通过网友反馈的信息,已经有6名被拐卖的孩子被他们的家人寻回。而全国各地网友拍摄到的乞讨儿童的图片,以及随照片标注的拍摄时间、地点等信息,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向“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页面。于建嵘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表示,在搜集被拐卖儿童信息的过程中,微博网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微博这种传播形式,对儿童被拐卖、乞讨等现象的关注和解决,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调动大批网友参与互动。

但与此同时,对“微博打拐”是否会侵犯儿童隐私,拍摄者的安全如何保证,儿童诱拐团伙是否会根据微博提供的线索藏匿甚至进一步虐待被拐卖的儿童等问题,也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此外,儿童成为乞丐,以及与之相关的乞讨团伙购买被拐卖儿童等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也引起了研究者和广大网友的关注。

“通过网友拍照搜集被拐卖儿童的线索,并最终解救他们,这与被拍摄者的隐私保护,是一对无法回避的矛盾。”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星斗说,“公安和网络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一种机制:一旦某一名儿童回到父母身边,所有与其相关的照片就应该在网络上完全绝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某一张‘当年落魄时的旧照’在若干年后无意中被翻出来,并对当事人的心灵造成二次伤害。”

另一方面,针对一些网友与乞讨儿童面对面交流时,同对方或者成年人乞丐之间发生的冲突,于建嵘建议网友们应当首先注意自身的安全。在2月10日新浪网微访谈(基于微博的互动交流活动)“让乞讨儿童回到学校”的页面上,记者就看到了于建嵘与一位天津高中生的对话。这位高中生与同学们建立了一支小分队,来关注儿童乞讨、被拐卖等问题。于建嵘建议他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安全,遇到乞讨儿童可以报警,但在条件不允许时就不要拍照。

不过,对于“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这项基于微博的互动活动来说,仍然有太多的问题尚待解答。举例而言,在交通枢纽、高密度商业区等城市繁华地带,一些常年从事乞讨的儿童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没有尊严却收益比较丰厚的“工作”,甚至发展到熟练地拉住行人强乞,令人防不胜防。针对这些很可能早年曾有不幸经历,如今却已经被社会“磨练”成乞讨“老手”的行乞儿童,于建嵘认为寻找一个治本的方法已经迫在眉睫,那就是建立起一种职能部门协调行动的机制,在公民举报这些行乞儿童之后,公安出警、民政救济、社会救助等环节都需要跟上。

“事实上,儿童乞讨这种现象出现的一大重要原因,是中国底层民众生活的贫困。翻阅古代的文学作品,我们时常能看到贫穷的农村家庭将子女送到乞讨或走江湖卖艺班子的情节,这实际上是古代中国农村贫困的一种反映。今天在中国各地出现的从事乞讨的儿童,也反映出底层民众,特别是农村地区底层民众的贫困。当然,也有一部分‘儿童乞丐’是被人诱骗或拐卖进入乞讨团伙,并被迫从事这种活动。”胡星斗告诉记者,“另一方面,中国目前还缺乏一部强有力的保护青少年和儿童权益的法律,而且对青少年和儿童权益的保护措施不能有效的落实。同时,公安等部门在打击拐卖儿童和制止儿童乞讨方面力度有限,使儿童乞讨和拐卖儿童的现象无法禁绝。”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针对拐卖儿童和强迫儿童乞讨等迫害儿童的现象,早已有相应的法律予以禁止。在法律至上的西方社会,这些保护儿童的法律有着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此外,社会救助体系也可以对贫困或无家可归的儿童进行及时而且恰当的救助。

胡星斗介绍说:“西方发达国家几乎不存在大规模地拐卖儿童和强迫儿童乞讨等问题,只是偶尔会出现流浪的少年儿童。对于这个群体,新闻媒体会进行跟踪报道,直到他们得到了应有的救助。”

一位参与微访谈“让乞讨儿童回到学校”的网友也对记者表示,在加拿大,社工、小学教师等从事服务于未成年人的行业人士,如果遇到青少年、儿童流浪、乞讨、被虐待等现象,则有义务立即报警。知情不报者一经查实,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解决儿童被拐卖和儿童乞讨问题,需要加大法律上保护青少年的力度。但更迫切的治理措施,则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加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力度,让穷人的孩子也没有必要去乞讨、卖艺。尽管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中国应当完善金融、财政、基础设施、社保等各个方面的制度,以缩小贫富差距,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特别是底层民众。”胡星斗说,“而且,正如于建嵘所言,回到父母身边的被拐卖的儿童,以及现在自愿或被迫乞讨卖艺的儿童,最终都应该进入学校读书。那么,在他们进入校园之前,政府部门或者一些民间团体应该为有这样经历的儿童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使他们能够放下内心的包袱,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上一篇:我国应考虑建立公益监护人制度 下一篇:公务员招考:对应届生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