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层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选择

时间:2022-09-24 05:03:38

论高层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选择

摘 要:近些年,随着国内高层建筑项目的数量、规模不断加大,为保证建筑实体结构的质量可靠、安全生产,在具体的设计、施工中就必须加强重视对工程地基的勘察与验算,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与要求,合理选择各种地基处理、基础设计方案,从而才能更好的抵御、承受建筑主体结构的荷载与作用力。本文就高层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选择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基础设计;选型

长期以来,国内多数建筑项目在施工建设、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病害、安全事故,其很大程度上是由建筑地基的不规则沉降所造成,而作为地基与实体建筑的有效连接体,基础结构的设计水平、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影响。对此,随着建筑项目的设计规模、建设高度逐步加大,地基处理方法、基础设计方案的选择,已逐渐成为广大专家、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普遍关注的话题。若要有效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耐久性、可靠性,就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地质构造等实际情况,加强对工程地基的勘察、分析、验算,选择最佳的处理、设计方案。

1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与选择

2.1 挤密、振密法

顾名思义,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地基处理,所使用的挤密、振密法,其主要是以人工操作、机械运行的方式,通过挤动、振动、压实土体来减少其孔隙率,从而直接增强、提高原有地基的强度、承载力。在具体的应用中,根据地基处理面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表层压实、浅层加固以及重夯实三种形式,而对于深层地基土体的加固则需要采用重量达、冲击力强的强夯实法。

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时,倘若遇到的是非饱和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可采用表层压实法;倘若施工地基是以素填土、湿陷性黄土为主,而这些土质又位于地下水位的上方,也可采用灰土桩、土桩挤密法进行处理;对于由颗粒含量在10%以下的中砂、粗砂所构成的地基土体,可采用振冲密实法进行处理。

2.2 拌入、置换法

对于建筑施工地基的处理,置换法的应用,主要是先行挖除作业面中的不良土质,改换、回填稳定性、空隙率、质量强度较好的碎石、砂子等土料,以保证建筑地基的稳固性,而拌入法的使用,则是根据地基土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各种化学药剂、胶结硬化材料,将其注入、掺入至松软的地基土中,从而形成一个复合体,从而大幅提高施工地基的整体性、承载力、稳固性,并显著减少压缩量。

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时,倘若建筑的实体结构的个别区域、部位座落于基岩上,则可采用褥垫法加以处理;对于杂填土、软粘土构成的地基土体,可采用石灰桩法进行处理;对于抗剪强度在20Kpa以上、排水性较差的黄土、人工填土、粘性土,可采用振冲置换法;倘若施工地基为淤泥地,且厚度较小,一般可采用基于置换法加以处理。此外,还有换土垫层法、EPS超轻质料填土法、化学加固法、砂石桩法等多种处理方式,具体的选择与应用需综合考虑项目施工的整体需要、实际状况。

2.3 排水固结法

对于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排水固结法的应用,其主要是分别以加压、排水的方式,直接降低地基土体中的水分、减少孔隙,随着时间的延长地基土体将逐渐固结,从而有效减少地基沉降,并大幅提高其质量强度、承载力。堆载预压法是在建筑物施工前, 用其他荷重或堆土的手段对地基进行预压, 从而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减少建筑物建成后的沉降量。为了加速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缩短预压时间,常在地基打入沙井,然后进行堆载预压, 这种方法称为沙井堆载预压法。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建设时,倘若遇到的软粘土质的地基结构,则可采用此种方法加以处理。

2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选型条件

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设计,为合理选择高层建筑物基础型式,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确保施工安全,建筑质量符合标准。首先,不同建筑对地基强度要求不同,根据高层建筑特点,保证基础自身强度,实现上部荷载均匀、有效分布,施工质量达标。其次,要保证地基整体坚固,其中包含持力层及下卧层的稳定,以此为前提进行基础设计,从而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在选择基础型式上应一致,不同基础型式不同用于同一建筑物。第三,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应考虑其使用功能,以此为指导,合理设计,人防、地下车库或酒吧、商场等全面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都要作为基础设计考虑因素。第四,设计遵循建筑构造要求,制定合理标准,避免建筑物结构缺失。第五,上部结构类型对基础型式要求不同,针对高层建筑物高层上部结构,合理的搭配基础形式,保证整体协调统一。第六,由于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要求高,在基础设计时,应对周边进行细致勘探,确保建筑基础施工不会影响周边建筑,勘察是否存在地下水,如果存在,能否造成施工难度增加及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产生,全面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目前,我国高层建筑较为常用的基础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嵌岩桩基础。由于上部结构的荷载较大,国内多数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通常是将较为稳定的微风化岩层、厚度适中的中风化岩层作为持力层,通过地基上方布置嵌岩桩,直接将荷载传递至岩层中,相较于其他基础设计,嵌岩桩的顶端需承受较大荷载,而持力层则不易变形。此外,考虑桩侧与岩土层之间的摩擦力,依据相关公式计算发现,嵌岩桩能够充分满足建筑水平、竖向荷载的要求,此种基础设计的风险较小,具有计算简便、工艺成熟的优点,但却需要一定的施工周期,而桩身检测则需要在施工混凝土的强度充分满足设计标准后进行,整体造价相对较高。

(2)桩筏基础。桩筏基础的基本原理是桩、土在沉降及收缩固结过程中,相互协调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筏板底土层与摩擦桩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设计时可根据筏板底土层情况,考虑土承担上部结构荷载的比例,但土承担总荷载比例不宜超过25%。通过对筏板的分析,筏板四周的应力最大,因此在设计时在筏板四周应均匀布置桩且桩距应加密,中部各竖向构件桩的布置宜采用梅花形布置。考虑摩擦桩的特点,桩筏基础设计桩直径不宜过大一般以φ800-φ1000为宜。筏板厚度的确定除满足冲切要求外尚需满足抗弯、抗剪的要求,一般说来对层左右的建筑筏板厚度1.8m左右该基础类型对工期投资等没有什么优越性,但对于岩层埋深较深地区高层建筑基础选型还是可行的。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时,不仅需要突出反映筏板、桩顶之间的连接方式、结构形式,同时还需注意这些部位的防水做法,倘若实体建筑的上部结构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则需要尽可能的将桩结构安排在墙下,对于心距相对较小的桩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间隔施工的方法。

(3)筏式基础、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块式基础。目前在我国广东地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由于该地区的地质结构为上软、下硬的岩土地层,加上强风化软岩、硬塑残积层的埋深相对较浅,从而可将其作为持力层来设计带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基础。在具体的基础设计中,倘若建筑基础的持力层为天然地基,则需要重点考虑、勘察、验算施工地基的承载力及变形。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地基承载力的取值,综合考虑勘探报告与室内土工试验,参考依据、试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应更多的结合压板、标贯试验结果来判断、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一般情况下,强风化岩的承载力标准大致在600Kpa左右,而硬塑坚硬残积土在450Kpa到500Kpa之间。对于地基变形的验算,以我国目前地质、工程专业的理论水平来看,仍无法保证验算成果的准确性,实测结果、沉降值存在明显出入,而倘若将压缩模量Es作为标准参数,具体的验算结果将出现更大的偏差。对此,可采用变形模量Eo,虽然计算得出的沉降量相对较大,但却接近于项目的实测结果。总体而言,这两种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具有施工简便、成本造价低廉、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予以采纳。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时,倘若采用的是筏板基础结构,则需要着重考虑上、下层钢筋之间的支撑问题。对此,在设计、安排支撑结构时,可采用梅花状的镫筋或常规钢管,同时注意在设计方案中标注、列明筏板封边钢筋的结构形式、施工要求等内容。此外,对于结构厚度在2m以上的筏板,应在其中间区域布置一层构造钢筋;对于筏板结构的角部位置,应以放射状的设计形式增设构造钢筋;最后,在基础集水坑的结构设计中增设抗裂斜筋。

3 实例介绍

本文以东南沿海的某栋民用高层建筑为例,对基础工程的设计与选择作简要的分析、探讨。该项目主体结构设计的地上部分为33层、地下为2层的剪力墙结构,其实际标高设定为131.35m,而建筑基础板的底标高设定在18.3m。项目施工现场的地基土质为花岗岩。

由于该项目的整体设计的荷载较大,在经过与之相应的物理力学计算的前提下,我们发现倘若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采用箱基,就需要保证施工地基的承载力超出700Kpa。与此同时,由于建筑设计带有地下部分,考虑到两层地下室的承载力、稳定性,从而需要保证主楼基底的持力层处于施工地基的花岗岩层内。通过设计单位与各参建单位间的分析、探讨,项目的基础设计可采用桩箱复合基础,具体施工采用的是净长为34.2m的钻孔灌注桩,建筑桩基的布置一共使用了213根桩。在施工现场完成试桩后,从试验、计算结果中发现,复合基桩实际的竖向承载力为7366.1kN。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地基中的饱和水影响,桩基自身与项目施工的质量无法保障,加上具体施工的效率较差、进度缓慢,更无法充分满足工程合同中的工期约定。对此,各建设单位组织进行了专业的技术会审,以评定是否需要改换其他类型的基础设计,在实施荷载试验后,就具体结果来看,该项目的基础施工可有效利用天然地基。然而,有关勘察单位所提出的意见是将地基承载力进行划分,分别设定标准值与花岗岩层上半部的荷载值。综合考虑两种意见,各参建单位在总结、分析后,决定在充分满足地基承载力的前提下,改换为箱形基础设计进行施工,而对于地基承载力的考虑则是以776kN/m2为标准,同时将箱基底板高度增大7-8m进行施工。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长时间的观测发现,该民用高层建筑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实际的最大沉降量为44.2mm,充分符合我国相关规范、标准中的沉降量要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自重、荷载相对较大,对于基础工程、施工地基的质量强度、承载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若要从根本上保证实体建筑的可靠性、耐久性、稳定性,就必须在具体的设计、施工中,加强重视岩土勘察工作,深入了解、掌握地基土体的特点性质、内部构造,结合项目自身的设计要求、施工标准,有针对性的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并经过系统的分析、验算,确定最佳基础设计方案,从而为后续的整体施工及使用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焰, 李一之. 卵石地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研究[J]. 建筑结构, 2005,(12) .

[2]秦勇光, 陈孟利, 龚宪伟. 昆明北市区冲湖积地层高层建筑浅基础成功应用实例[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9) .

[3]李建峰,罗建国,张英,熊清源.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与比选[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5,(9) .

上一篇: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桥面防水层底层表面处理方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