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金融环境下的外币报表折算

时间:2022-09-24 04:35:07

浅析当前金融环境下的外币报表折算

【摘要】外币报表折算产生于跨国公司的境外经营,它是一套连接境内外经营实体的会计方法体系,与整体经济金融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在“走出去”战略、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外币报表折算实务展现出了新的特点,也需要企业及时应对。

【关键词】跨国公司 外币报表折算 金融环境

一、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外币报表折算主要涉及两个问题:折算汇率的选择和折算损益的处理。现在依然被广泛使用的方法包括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

时态法。对于所有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项目都采用财务报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对于按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按历史汇率折算,而以现行市价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要采用现行汇率折算,折算损益要全部计入当期利润表。

现行汇率法。将所有资产和负债类项目都按照现行汇率折算,折算损益不确认为当期损益,而是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单独列示。现行汇率法操作简便不影响当期损益,但他认为国外子公司的受险(汇率风险)资产是外币净投资,这比时态法下的要大。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准则(IAS21)在外币报表折算中都引入了“功能货币”的概念。根据2013年1月1日的国际会计准则,功能货币是指企业实体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当一个会计主体在确定其功能货币时,应当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主要影响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货币,通常该货币被用作商品和服务的计价、结算货币;并且会计主体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主要由该国的竞争力和监管环境所决定的;

第二,主要影响劳动力、原材料和与提供商品、服务相关的其他成本的货币,通常该货币被用作成本的计价、结算货币。

国际会计准则将外币折算分为两类:用功能货币列报外币交易和从功能货币折算为报告货币。用功能货币列报外币交易的折算程序是:外币货币性项目应按现行汇率折算,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应按交易发生日的汇率折算,以市价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应按市价计量日的汇率折算,折算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从功能货币折算为报告货币的折算程序是:资产和负债应按报告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收入和支出应按交易发生时的汇率折算,折算损益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并在所有者权益中单独列示。

功能货币法区分了列报货币和功能货币,在外币报表折算中综合运用了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选用哪种方法要基于对国外经营实体的性质的判断。在时态法下,国外经营实体看作是母公司经营活动的境外延伸,子公司的业务活动看作是母公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在折算时不能改变各项目的计量属性。与此相反,现行汇率法认为国外经营实体是独立于母公司的经营活动的,有较大的自,这一情况与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是相符的。

二、我国的外币报表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提出了“记账本位币”(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的概念,在确定记账本位币时比国际会计准则多了如下一条考虑因素: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同时规定,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择其他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称为外币。

由此可见,我国会计准则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列报货币”和“功能货币”的概念,但是人民币已经被指定为列报货币,而“记账本位币”与“功能货币”的定义是一致的,所考虑的要素也是非常接近的,可以说“记账本位币”基本等同于“功能货币”。

在折算方法上,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对于以功能货币列报的财务报表,在折算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可以看出我国的外币报表折算也分为从外币列报的报表折算为功能货币列报的报表和从功能货币列报的报表折算为以列报货币列报的报表两类,也分别采用了类似于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的折算方法。我国的外币报表折算与国际会计准则无论从分类还是从处理方法上看都是基本相同的,唯一的细微区别是我国对于以市价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没有明确规定。

从以上对比分析中不难发现,我国外币报表折算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这有利于我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但是需要看到,国际会计准则是针对成熟的金融环境下的,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区别。近年来,我国的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对外币报表折算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当前金融环境及影响

(一)“走出去”战略

2001年,“走出去”战略正式写入“十五规划”。截止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5319.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而这其中,92.4%的投资流向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七大行业,大部分都是重资产行业。

在“走出去”战略下,我国很多跨国公司在收购国外资产、资源,例如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创中国对外收购史上投资额之最就是这一趋势最好的注脚。同时跨国公司的境外实体已经不再局限于销售母公司的产品、汇回货款了,而是要立足于境外当地经济环境自主经营,它逐渐成为母公司的利润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的跨国公司在外币报表折算中将越来越多的使用现行汇率法。如前文所言,这种方法使得企业有更多资产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对于重资产企业更是如此。

(二)汇率改革

自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朝着完全自由化的道路不断前进,到2013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从8.1100降到6.1751,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30%;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动幅度,从千分之三扩大到百分之一。

不难想像在未来的汇率改革中,人民币自由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汇率的变动将越来越真实的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因而波动性将更加难以把握。在这种背景下,同等受险资产面临的折算风险可能会越来越大,对跨国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三)人民币国际化

传统的折算风险管理方法包括调整外币资产的数量甚至改变记账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为此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2007年6月首支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以来,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开始,而德意志银行更是预测,2014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将增长约50%,至6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在全球贸易额的20%左右。一旦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实现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必将大大提速。

作为一项长期趋势,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周期将更长。但随着人民币结算在跨国贸易中比重增加,跨国公司可以考虑逐步增加人民币结算的比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2]IAS21.2013.01.01.

[3]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2.

[4]朱青.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探讨.财会月刊,2011.10.

[5]喻立勇,喻立忠.试论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最佳方法.会计研究,1998.7.

作者简介:李皓(1990-),男,汉族,湖北麻城人,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方向:公司财务。

上一篇:中美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对比 下一篇:国际板开设的利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