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村纪行

时间:2022-09-24 03:51:42

都说山西是中华大地的地上文物博物馆,从晋北以大同云冈石窟。五台山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到以太原为起点的晋中晋商文化,再到以临汾的尧都为代表的晋南黄河文化,无一不是三晋文明的代表,但是除去这些璀璨的文化遗迹,在这片富饶的中原大地上还散落着更多耀眼的明珠,这就是山西的古村落,也许它们并没有承载太多的历史文化,但的确是那样的鲜活而动人。

活化石――东赵后沟村

报道中的“后沟”

山西之行前夕,在互联网上我偶然看到了一篇报道“……山西省榆次后沟村,今年初被文化部、中国文联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惟一古村落范本。这个被考古学家、民俗专家称为“活化石”的古村落,其历史究竟有多长成为一个谜。12月,东赵乡文物大普查找到一块墓志,这块墓志将后沟村的历史追溯到唐朝,后沟村身世之谜今天破译。

这是一块青石墓志,墓志盖基本呈正方形,边长约38厘米,厚4厘米多,中间突起部刻有“张公墓志”。墓志底,铭文竖起排列:“唐故清河张府君夫人陇西董氏合附墓志”。墓志记述了张公崇晖为“清河盛族”、“代积冠冕”、“诏封孝门”、“因避地于兹”,唐元和14年(公元819年)81岁病卒于家中。1 3年后即大和6年7月,其夫人陇西董氏日9岁去世。同年1 0月14日,长子朝纵、次子朝兴、三子朝翰为其夫妇举行了合葬仪式,地点就在“霞丘里村西北域四里”。

经过反复考证确定,墓志中的“霞丘里村”就是现在的后沟村,清河张公崇晖和他的三个儿子就是该村的远祖。后沟村现在仍有80%的村民为张姓人家。这是块穿越了近1200年的墓志,期间,这一带的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霞丘里目口霞光照耀的山岭,当地人口语发音将“岭”习惯念作“里”。

此前,专家学者对这古村落的历史说法不一,古建专家考证该村观音堂内古柏树身打眼儿,判断有近700年的历史;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协会主席冯骥才对该村观音堂南殿大梁彩绘龙纹十分关注,认为从画风来看似金元时期作品。观音堂壁龛刻有“大明天启六年”,是张公墓志发现前后沟村最早的文字记载。墓志的发现揭开了该村身世之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惟一范本提供了新的历史佐证。

古村深秋

“后沟村”这个名字听起来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人和旅游景点相联系,但是三年前就是这个距离榆次市二十几公里的山沟沟里的小村经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数名专家近半年的考察和反复论证,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唯一的古村落调查范本。这座隐藏在重重高岗当中的千年古村庄,顿时成为世人关注的目标。

在2003年春节后由文化部、中国文联等共同发起并负责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已在后沟村全面启动。这次遗产抢救工程将历时10年,出版约120卷的《中国民间艺术集成》,全面普查各地域、各民族的民间美术,如民间剪纸、年画、皮影、木偶、刺绣、服饰、印染等,以县为单位开展民俗文化的科学普查和县别民俗志的编纂等,对我国的民间文化进行一次系统、密集的普查和抢救。这将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民间文化遗产整理、保护工程。民间文艺家们在这个村子里与乡亲们一同生活了半年时间,他们除了把原原本本的村落形象收入镜头,还拍摄了乡亲们的春节民俗活动。他们将贴门神、贴对联、贴窗花、杀猪宰羊、打年糕、酿酒等集中体现农耕文化的民俗记录在胶片上,还分别记录下了村婚礼和葬礼的情景。最终专家将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并分门别类地对古村落民俗文化进行研究,以文字、摄影、摄像等形式制作成“后沟村民俗记录范本”。

据记载,后沟村的地貌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民居多为清、民国年间建造的独立式窑洞,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主,门前的抱鼓石、门枕石、门楣以及照壁仍保存完好。村口的关帝庙和观音堂精美完整,钟楼、鼓楼遥相呼应。古戏台还保留有上世纪50年代戏班演出的剧目。古戏台对面是一座菩萨殿,屋顶的琉璃瓦依然色彩艳丽……

这些报道足以使喜欢探古人的人对于后沟村充满向往,何况到目前这里还是一个尚未被现代文明染指过的地方,就令我更加心驰神往。

刚到榆次市我便匆匆的搭了一辆出租车,连价钱也没有谈,就让师傅一直开向后沟村了。这是一个隐藏在沟壑纵横的黄土岗中的小村,车子一路都是在黄土山中穿行,盘山的公路颠簸不平,沿途也经过一些小村庄,可以看出晋中农村的大体风貌了,窑洞依山而挖,在黄土坡上疏密不一的层叠着,山上开辟出的地中的都是玉米和枣树。村中鸡犬相闻,又悠闲的农民坐在坡上晒着太阳。行驶了一个小时左右,弯过一个山坳,师傅说“这就时后沟了!”我向前一望,立目口确认“就是这里了!”村口古老的关帝庙的飞檐老远就可以看到,这里再没有第二个山中的小村能有着如此标志性的村口了。

初冬的暖阳照在黄土岗上,但是仍然驱不走山中的寒意,刚从车里出来一股清冽的寒气就从背阳处吹过来。使人精神一振。

站在村外土岗上俯望,一条溪水环村而过,村落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村口的观音堂尤如热情的主人在欢迎远道的客人。

一座古老的楼阁厅堂,几棵苍老的古树,还有大门外已经显有几许塌陷的台阶,在默默地向外乡人诉说着后沟村往日岁月中的苍凉。听村里人介绍,观音堂曾是后沟村的小学校。过去年月,村里的孩子都在这里读书,从此走向知识的殿堂。

跨过一座小桥,爬过一道土坡,来到村子中心地带。面前一座已经历了六百多年的古戏台在阳光照射下略显孤独。虽然戏台的土木结构还为坚固,台上还保留有上世纪五十年代戏班演出的剧目。据说,这座古戏台现在每年正月里还可派上用场,或请来外乡人唱几出山西晋剧,或由村里的庄户人正月里在戏台上消遣娱乐一番。戏台前左侧的高台上是店铺商家,正对面是一座菩萨殿,殿顶屋脊色彩艳丽的琉璃屋脊,依然很是惹眼,打老远就能看得到。

进村子的路上,我遇到了热情的村支书,他听说我是从互联网上知道的后沟村,十分兴奋的向我介绍说:“这两年可有不少城里人上我们这里来呀,电视台的记者,艺术家还有各级领导,来了就住在咱们农户家里,跟自己家一个样!”,一边走他还给我介绍了一些后沟的历史“后沟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兴盛时期曾一度大兴土木,修宅建庙,山体挖窑,平地圈院,从此形成黄土高原独特的建筑景观。过去村里的庙宇相当完整,也颇具规模,南有魁星阁,东有文昌庙,北有真武庙,西有关帝庙。可惜的是前些年曾拆了许多。”

上一篇:让我们滑雪去 下一篇:一句提醒帮我“捡”回三万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