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传导机制分析

时间:2022-09-24 03:50:52

外资银行进入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传导机制分析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结束后,兑现了当初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承诺。2006年12月11日,全面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地域和经营范围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提供人民币业务,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银行业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截至2007年10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1539亿美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24%;各项贷款余额8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8%;各项存款508.7亿美元,同比增38.47%;外资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9%。有35家境外机构投资入股23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达210亿美元;在华外商独资银行20家,下设分行95家;合资银行有3家,下设5家分行和1家附属机构;另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2家外国银行设立了130家分行。可以看出,外资银行已逐步成为中国银行业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为降低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和保障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安全,并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策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外资银行进入与金融安全: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金融安全,简而言之就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范畴。外资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是通过对东道国本土银行和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来传导的。一国银行体系的健康与稳定都将直接影响该国的金融安全。

外资银行进入是外资银行和东道国共同博弈的结果。在外资银行进入是否会危及东道国金融稳定的问题上,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一些学者认为,外资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经济波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外资银行母国的经济波动可能会通过外资银行传递到东道国,进而对东道国的外资贷款,甚至整个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例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业出现了泡沫,随后爆发了银行危机。为了应对母国的经济问题,在美国的日资银行缩减了对美国市场的信贷规模,对当时美国房地产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Goldberg和Kinney发现美国的宏观经济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银行在拉美、亚洲以及发达国家分支机构的信贷数量。而且,由于外国投资者对于东道国市场不熟悉,他们可能在东道国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撤出东道国,致使东道国的金融市场危机恶化并难以摆脱。另外,外资银行进入会加剧东道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可能导致部分国内银行转向高风险客户和项目,成为银行业市场不稳定的诱因,所以外资银行进入必然构成东道国金融市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会促进东道国资本积累和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提高东道国的金融监管水平,有利于东道国的金融安全。由于外资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其母国,东道国经济波动对外资银行影响不大,因此与东道国本土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可以提供更为稳定的信贷资金,有助于增强东道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Bonin & Huang认为,由于外资银行的资金投入期更加类似于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投机资本,而且外资银行的经营与东道国的金融稳定息息相关,要受到东道国监管机构的监管,外资银行恰恰是东道国经济稳定器,而非助长资金外流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

在东道国金融体系发育不够健全或开放之初,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带有垄断性低效率特征的东道国本土银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其金融“技术溢出效应”具有着明显的正外部性;而且外资银行尚未能站稳脚跟,其微观战略一般会顺应东道国的需要以谋求发展的机会。因而在此阶段,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一般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我国目前就处于金融开放初期,所以学者们对我国现阶段外资银行的研究也都显示积极的效果。

从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回顾,不难发现,以往的研究大部分是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金融安全的影响,而对这种影响的传导机制涉及很少,事实上,影响的传导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影响的方式和影响的程度,因此本文试图从影响的传导机制这一视角来探讨外资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二、外资银行不同进入方式对我国金融安全影响的传导机制

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影响一国银行业的风险,进而影响国家的金融安全。但是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金融稳定性乃至金融安全的影响因其进入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的方式主要有4种:开设分行、与中资银行建立合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设立独资银行。外资银行中的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这两种银行一般称为外资法人银行),则是外国投资者或者外国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国境内注册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其资本水平与我国要求的风险水平一致,主要是受我国的监管,带来的风险隐患较小。故本文重点讨论外资银行分行和外资银行参股对我国金融安全带来的影响。

(一) 外资银行分行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传导机制

分行是指外国银行在东道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在法律上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外国银行在东道国境内的延伸和组成部分。外资银行分行主要通过对国内银行的影响和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渠道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影响(见图1所示)。

图1外资银行不同进入方式对我国金融安全影响的传导机制

1.作为国际资本流动渠道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的影响

首先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是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银行业是货币政策产生效应的主要对象。货币政策的真正实施,通常要求在货币工具、操作目标(如利率)、中间目标(如货币或信贷总量)和政策目标(如稳定物价)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关系。而这些工具和目标需要通过银行传导才能对实体经济起作用。外资银行分行通过干扰货币工具的实施来降低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当政策工具与目标之间的正常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的时候,金融风险的程度也就越来越高。外资银行分行作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结点,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外金融市场,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贷款受其存款来源的制约比较小,它们既有从国际金融市场融通外汇资金的优势,同时也能够方便地从国内银行获得人民币资金,所以货币政策对外资银行贷款的控制能力较弱。外资银行外汇贷款利率完全不受中央银行管制,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实际上意味着不受利率管制的金融业务量增大,结果必然会降低中央银行利率管理的有效性。由于同业资金不要求缴存存款准备金,因此外资银行的发展也会削弱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这些都会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由于外资银行的存在而难以有效实现。如我国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目标,提高利率,缩减贷款规模,但是利率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全球化的银行通过将资金从利率低的国家转移到利率高的我国,集聚资金进行利率与汇率的投机活动,这样使货币政策的初衷落空。

其次是对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外资银行分行与其总行或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之间,可采取联行的方式调入或调出资金,从而成为现阶段外资银行的主要外币资金来源,这部分进入的外币可规避我国严格的资本管制。外资银行分行还可以通过吸收人民币存款和银行间拆借市场获得充足的人民币,使得当企业或保险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需要时,可以抵押贷款的方式来从事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间接兑换,通过该途径,境外的外汇就实现了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兑换。这样长久大量的资本通过外资银行流入到我国的证券市场或房地产市场,一方面可能使资产价格上涨形成泡沫,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基础货币的增加,不仅增加银行坏账、汇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而且直接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

再者,作为危机时资本外逃的渠道,外资银行因为资金的调度受境外总行的影响,我国监管当局对其母行的风险难以检测和控制,一旦外资银行母行发生危机或母行所在国经济衰退,风险会马上波及到其在我国的分行,这样一方面我国存款人债权清偿不能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之间的经济往来,也会对我国国内的银行业的经营产生影响。

2.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首先是对我国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随着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扩大,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外资银行将逐渐分流中资银行的资金来源,对中资银行的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鉴于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已经很高,流动性损失会恶化国内银行的风险状况,通过抛售资产增强流动性会使流动性不足的银行变得资不抵债,甚至可能导致银行危机。

其次是对我国银行客户来源的影响。在我国,外资银行以其资金成本低、贷款开发能力强、贷款质量高的优势,与我国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竞争,外资银行将挑选盈利性强和财务状况好的大企业客户,而很少会将信贷分配给中小企业。外资银行的“摘樱桃”战略使得在信贷市场上,效益差和信用度低的高风险客户以及政策性业务留在国内银行,出现“逆向选择”现象,从而提高银行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水平,增大体系的不稳定性。

再者是对我国银行业务的影响。外资银行以低价格提供比国内银行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会挤出国内银行市场的参与者。它们从中资银行手中夺取赢利业务,不赢利业务则都留在中资银行。这种竞争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声誉好的客户选择了价格低且多样化的服务,国内银行非审慎的信贷活动增多,中资银行产生坏账的风险增加,盈利下降甚至转为亏损,当这种情况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时,金融风险会急剧上升,危及金融安全。

(二)外资银行参股对我国金融安全影响的传导机制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开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制以及地方性及民营银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银行以参股中资银行的方式进入我国银行业。外资银行以参股方式进入我国银行业,一方面会对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必然会给国内银行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如图1)。

1.外资银行参股的股权变化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目前外资银行参股的份额比例较小,但外资股东的动机和意图与中国政府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出发点难以完全一致,因此客观上存在对中国金融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可能性,我们丝毫不能对其在宏观上冲击或威胁中国金融安全的可能性等闲视之。虽然《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非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25%的,对该非上市金融机构按照外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但是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仍然可以获得中资银行的绝对控制权。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2007年6月底,第一大股东新桥投资的持股比例为16.68%,而且其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均很低,虽然外资入股比例低于20%,但新桥投资仍可以拥有绝对控制权。而且,现有的法规对外资银行在国内的“境内金融机构”(可以是外商独资商业银行)收购国内银行股权的比例并无具体的25%上限规定。因此,外资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国内的分行或者法人银行进行必要的股权收购。控制权决定了决策权,获得控股权的外方董事有权定夺贷款的规模与投向,并且尽量不与纯外资银行的利益冲突。当企业对于外资银行的贷款依赖程度越来越强时,外资银行变相的控制了企业的融资,影响企业的安全。

2.外资银行参股情况下,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目的是以少量的资本金分享贷款收益,在目前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参股的外资银行获得资本利润和货币增值的双份收益。所以,外资银行为将收益自由输出我国,有通过政治手段迫使中国政府加快对资本项目的开放,并在开放过程中或开放过后,进一步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利益动机。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到,当人民币升值到一定幅度的时候,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其一的出口必将受挫,出口的下降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出现恶化。而国内银行面临在经济增长较快时期的贷款会出现坏帐的风险和客户“逆向选择”带来的双重风险,银行危机产生的概率提高,此时如果有外资抽逃,则会使得宏观经济进一步恶化,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会进一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外资银行可能会动用本国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迫使人民币大幅贬值,从而使得中资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进一步大幅缩水,而此时外资银行会重新进入中国的银行和股票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并购中资金融机构。这种资本流入刺激经济增长,直到经济过热,资本流出,导致本国经济被国际资本“剪羊毛”的教训在其他的国家发生过。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巨额外国游资冲击各国金融体系,致使很多金融机构走到了倒闭的边缘。在危机发生之后,不少西方巨型金融公司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了一些亚洲国家的金融机构,进而控制整个金融银行体系。墨西哥和阿根廷就是在危机中整个金融银行体系受到外资银行的全面控制,经济发展陷入被动局面,这就是我们最为担忧的金融不安全因素。

3.参股外资银行撤资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国际银行业的经验特别是国外银行股权跨国并购的众多案例都表明,外资银行的短期行为确实对一国金融体系造成冲击或产生不良影响。虽然我国的法律规定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外资银行2-3年内不能撤出,但是并未规定不能撤出,当外资银行参股国内银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更好的投资对象或者银行经营不善时,外资银行有可能采用出售股权方式撤出,这必将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加大银行金融风险。

三、金融开放条件下保障我国金融安全的政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见,外资银行作为国际资本的流通渠道给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作为国内银行的竞争对手,他们也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参股的外国银行对国内银行股权的蚕食会导致国内银行决策方面的变化,外资银行的逐利本性带给我国银行控制权和资产价值的变更,都构成了我国的金融不安全因素。要有效的降低或规避这些潜在的或已经存在的金融风险,我国政府和银行业需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外资银行资本流通的监管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外资银行为载体的资本的跨国流动给我国的金融安全带来的影响最大。作为国际资本流通的渠道,外资银行分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提高了资产市场的价格,拓宽了资本外逃的渠道,所以政府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外资银行分行的资本流动加强监管,这种必要的资本管制对于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给资本外逃增加一个额外的逃避成本,减少资本外逃的数量,减少宏观经济中潜藏的危机根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并且规定外资银行的外币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与中资银行一致,减少因政策工具实施不利引起的货币政策失效。同时对参股的银行要控制持股的比例上限,及时逐个评估国外战略投资者是否发挥作用并且检测和限制其短期投资行为,降低因外资银行的短期投资行为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的影响。另外,从经历过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的经验可以得出:过快推进银行业外资化和资本市场开放,会加大一国的金融风险。所以我国的银行业和资本市场要稳妥、渐进、有序地开放。

2.提高外资银行的进入门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外资银行是否会威胁所在国的金融安全,要看准入的外资银行与所在国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间的关系。对所在国依赖性强的外资银行会从所在国的经济发展中受益,当所在国经济出现问题时,往往会积极地配合解决问题。因此,要重点选择那些在经济出现波动时能够发挥积极稳定作用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要引进那些与我国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的银行。在此基础上选择实力强的银行,因为外资银行资力的强弱与其经济效益的好坏并不总成正比,以单一的注册资本金或营运基金标准来衡量跨国银行的资质,难以实现“选良弃莠”的目的,因此,本文建议借鉴新加坡的作法,在规定注册资本和营运基金标准的同时,只允许世界排名。这样可以引进信誉卓著的外资银行,但是由于外资银行受母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所以在选择外资银行时也要避免国别来源过于集中。

3.加强对外资银行参股股权变化的监管

外资银行以参股国内银行的形式进入,以少量的资本金通过放大贷款额度获得了较大的收益,而且这种形式也规避了其在我国经营网点设施方面的劣势,所以外资银行有扩大参股比例的动机。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和股权分散的银行,由参股到控股的改变则达到了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的蚕食,进而形成与国有银行的竞争,危及我国的金融安全。所以,我国政府应对外资银行直接或间接获得国内银行的股权,进行严格的审批,牢牢把握住我国银行业的控制权。对于参股目的为短期投资的外资银行,对其撤资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审批,避免因股权波动带来的银行风险。

4.提高国内银行竞争实力

没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情况下,中资银行在面对竞争时有可能失去对银行业的控制权,这是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真正隐患。所以提高我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我国银行要有效利用外资参股对于改善公司治理产生的积极作用,引进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建立高效的组织,提高自身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只有我国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才能避免在银行业市场被挤出,才能降低外资银行进入对金融安全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戴志敏,王海伦,“外资参股国内银行及其对金融安全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2]阮峥,余文建,“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金融安全”[J],上海金融,2007.3.

[3]徐家杰,“银行业全面开放的中国金融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

[4]吴兴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战略探析及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可能影响”[J],中国金融电脑,2006.11.

[5]赵雅玲,“外资进入银行业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

[6]张铁强,袁中红,蔡键,“银行业全面开放条件下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国际比较与我国实证”[J],南方金融,2007.7.

[7]王元龙,曹雪峰,“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与金融安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8]张长全,“中国金融开放与发展中的安全预警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上一篇:促进中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加工贸易的优势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