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时间:2022-09-24 02:46:31

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55-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从孩子们关心的事情做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数学知识,唤起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

1巧设情境 新课导入绽放异彩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个精彩的开端,再拉开课堂教学的帷幕,让学生带着兴趣,充满激情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位数学教师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乐乐想给妈妈买件节日礼物,就把平时攒在储蓄罐里的一角硬币全都拿出来,数了数有40个。他觉得拿着这么多硬币很不方便,就找姐姐想办法。姐姐说:这好办!她接过乐乐手里的40个硬币,换给了乐乐4张一元钱纸币。乐乐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大家说乐乐拿40个一角硬币换四张一元钱亏不亏?为什么?我们分组讨论一下,不一会儿,通过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讨论的结果出来了。教师让一个小组的代表把他们的操作过程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这位代表先把4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一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一角就是一元,40个硬币放了这样“四堆”就是4元。所以,40个一角和4元是相等的。乐乐一点都不吃亏!有个学生补充到:如果用圆圈把这“四堆”硬币各自圈起来,再在下面写上“1”就能让每一个同学都看清“一堆”就是一元了。“这位同学真是了不起!他比老师想得都周到,考虑到了各个层面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由衷的赞叹!听课教师也为之震撼!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让他们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了刚才这位同学锦上添花的表述,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一角”、“1元=10角”。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生生互动 思维碰撞迸溅火花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深入生活,引起好奇。好奇是学生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探索解决问题。

下面是一节三年级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片段:课堂上教师出示“一根小棒、一块橡皮”。提问:用几表示?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1”表示。老师接着问:这里的“1”表示什么?学生很快回答:“一个物体”。接下来教师出示10根小棒,学生回答用“10”表示。教师继续问:如果用“1”表示,行不行?学生迟疑一阵后,出现了激烈的争议:

生1:这里明明是10根小棒,怎么能说是“1”根呢!

生2:不能说“1”根,可以说“1梱”小棒!

生3:我们并没有把它捆起来呀?立即有学生抢答:可以看作把它们捆了起来……

生4:对!我们在一年级就学过“10个一 是1个十”可以这样说!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同桌讨论一下,你们还能想到什么?学生茅塞顿开,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了很多例子:2只手套可以说“1”副、7天是“1”个星期、我们60个同学可以说“1”个班”等等。

接着教师出示了几道算式:1+1=1 2+1=1 3+4=1 5+7=1 6+8=1并提出了问题:这几道算式成立吗?为什么?有了上面的思路,学生很快找出了答案:只要给这些数字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其结果就可以成立。1(里)+1(里)=1(公里);2(月)+1(月)=1(季度);3(天)+4(天)=1(周);5(月)+7(月)=1(年);6(小时)+18(小时 )=1(天)。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很多由一些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的事例,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感知“1”能表示多种含义,解决认知冲突,同时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的能力,为升入四年级学习单位“1”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深入生活 实践之中彰显智慧

能力不是教师所能教会的,而是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学生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时,他们会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

国庆长假期间,有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数学作业:“在假期内发现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三年级一个女同学,在跟妈妈到商场购物时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并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国庆期间,各商场为了促销,好多物品都在打折。有的柜台打8折,有的打6折。她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你认为打8折好,还是打6折好?打一折呢?同学们立刻议论开了,有的说打8折好,有的说打6折好,至于打一折吗,部分人认为才打一折,太少了肯定不好!究竟打几折好呢?

这位女同学以妈妈买的衣服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原价780元的棉衣,打9折后妈妈付了702元;妈妈又给我买了条裤子,原价是180元,打5折后是90元。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我明白了:打9折就是在原价上减去它的十分之一的价格,打8折就是在原价的基础上减去它的十分之二的价格,那打5折就是只要原来价格的一半,5折比6折划算,1折是最划算的。

这位同学发现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她的精彩表述,使同学们掌握了一个新知识,明白了折扣的数字越小越划算。为以后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起到了铺垫作用。

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解、方法让学生悟、思路让学生说、通过提问题、解疑难、悟方法、说思路,使这一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怎样写好小学数学作业中评语批语 下一篇:名师的精神,教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