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角度全球治理论文

时间:2022-09-24 02:40:30

经济角度全球治理论文

[摘要]“和谐世界”新全球治理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当今国际局势、全球问题、人类命运理想目标的基本判断和价值追求。它是中国国内政治发展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反映,代表了中国全球战略的最新发展。[关键词]和谐世界全球治理共赢全球治理观,是指国际行为主体旨在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全球问题以及管理全球公共事务的理念和目标。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建立的全球规则、程序和机制构成了全球治理。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为中国式的全球治理观,和谐世界的理念反映了全球化的本质要求,代表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治理和矫正全球化的偏差与失衡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谐世界”新全球治理观的提出符合时代精神,切合世界人民的心声。一、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以“平等互利”的原则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代,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上了“共赢”,这表明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经济活动。把中国国家利益同全人类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自身发展同人类共同发展和繁荣结合起来。“平等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包括的内容有:中国进一步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关系;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推动南南合作,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各国要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努力缓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共同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缩小全球贫富差距,缩小南北差距;以相互开放取代彼此的封闭和变相贸易保护主义,努力建立开放、公平、普惠和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各国经济上应加强合作、相互促进,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二、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社会应反对单边主义,提倡和推进多边主义,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坚持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在沟通中增强了解,在了解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各国应在《联合国》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不仅有权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国内部事务,而且有权平等地参与处理国际事务。各国应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尤其要尊重各国的国家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基础之上。[1][2][][]三、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实现各种文明和谐相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在承认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还应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要以平等、开放、包容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开展文明对话,将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进步;搞文明冲突,对世界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四、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各国在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坚持和睦友好,实现共同安全。历史表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安全威胁。摒弃冷战思维,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型安全观,通过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通过合作尽可能消除或降低恐怖主义活动、金融风险、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应坚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平等协商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共同反对侵略别国的行径,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应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消除根源,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应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积极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五、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随着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环境外交活动蓬勃兴起。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在环境外交问题上的主张,是外交部分的一大“亮点”。我国的环境外交始于1972年组团出席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环境外交中,一方面,我们坚决反对美国等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由,限制我国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利用环境保护的优势,积极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服务。我国开展环境外交的战略方针是:“积极参与,坚持原则,政策灵活,慎重签约。”我国环境外交的基本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我国积极参加了一系列由南北双方参加的多边会议以及国际组织会议,积极参与一系列的国际环境立法活动。参考文献:[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GB/64093/67507/6429855.html[2]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12~14[][][1][2]

上一篇:经济发展影响研究论文 下一篇:利益合同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