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勿忘开发学生智慧

时间:2022-09-24 02:30:28

识字教学,勿忘开发学生智慧

摘 要: 教师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不忘开发学生的多种智慧,让学生变得更聪明。说说讲讲,在“故事化”识字中发展语言智慧;读读唱唱,在“儿歌化”识字中发展音乐智慧;涂涂画画,在“图像化”识字中发展空间视觉智慧;演演做做,在“游戏化”识字中发展运用智慧。

关键词: 识字教学 开发智慧 表达能力 创造能力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为了达到“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个目标,老师们在教学中往往急功近利,为识字而识字。识字教学越来越呆板,不仅毫无趣味可言,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那么,如何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慧?

一、说说讲讲,在“故事化”识字中发展语言智慧。

科学家钱伟长说过:汉字的形态结构是个联想系统。香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也说过: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段段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如在教学“游”时,我一边讲小故事,一边在黑板上逐一写出笔画:有一天,一个小孩子(子)戴着一顶游泳帽,来到一个方方的水池里游泳。学“合”字时,我让学生自己想个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有学生说:“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嘴巴就是‘口’,人一口就是‘合’字。”有个学生说:“这个‘合’字还有段故事,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过,讲三国时曹操和他的部下杨修的事,题目是:一人一口酥……”这个孩子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在教学中,我还常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大胆想象,把一个个字变成一段小故事。在说说讲讲中变形象为直观,化枯燥为情趣,既强化了识字效果,拓宽了识字途径,又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语言智慧。如:学“喜”字时,一个学生编出了这样的故事:“欢欢不小心摔了一跤,疼得直哭,奶奶把他扶起来,掏出十粒(十)糖豆子(豆),送进欢欢口里(口),欢欢马上开心地笑了。”

二、读读唱唱,在“儿歌化”识字中发展音乐智慧。

儿歌是低龄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以短小押韵,读来朗朗上口见长,也是一种将所学内容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低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识字8》属于转盘识字,由字根“青”分别与三点水、言字旁、日字旁、竖心旁、目字旁、虫字旁组成“清、请、晴、情、睛、蜻”这六个形声字。教学时学生随转盘的转动,认识一个个汉字,对汉字的神奇变化很感兴趣,但每一个汉字的意思和对应部首的联系,他们并不是很清晰。幸亏编者已经注意到了,随后安排了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我充分利用这首儿歌,让学生在读读唱唱中轻松领会:“晴”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所以从日;“清”是表示水的清澈透明,所以从水;“睛”是眼睛,所以从目;“蜻”,蜻蜓是昆虫,所以从虫。最后以此类推,学生自己总结出:“请”是请求,请求与说话有关,所以从言;“情”是感情,人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些都是表示心理状态,所以从心。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用好用足教材中已有的儿歌韵文,还可以根据汉字的形和义组织学生自编儿歌(谜语或打油诗也有同样功效)。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田”;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碧”;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思”……

学生通过自编自唱儿歌谜语,记住了汉字的音、形。他们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三、涂涂画画,在“图像化”识字中发展空间视觉智慧。

低年级儿童对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的,即主要是以看来进行记忆。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第二册《识字3》的教学,这是一组看图会意识字,书上的图画就是展示“舟、竹、石、泉、川、燕”这几个字演变的过程。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首先展示描绘“舟、竹、石、泉、川、燕”的图画,接着展示经过抽象和线条化的象形文字,然后出示当今通用的楷体字。这样通过一幅由图画到文字的演化过程图,形象地告诉学生:汉字实际上是在与客观事物象形的基础上,按照相似原理逐渐演化出来的符号系统。最后,我让学生拿出彩笔,给“舟、竹、石、泉、川、燕”几个字的象形图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几分钟后,一幅幅色彩明丽的象形文字图画出现在我们眼前。课后的反馈结果令人很满意,就连“燕”这样难度很大的字也没有一个学生写错。

学了“田”字后,有一位小朋友拿来了他的画让我看,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画,他说:“田和大片大片的土地不一样,田里不仅长满了绿油油的禾苗,田里还有田埂,把田分成四四方方一块一块的,就像画上有横有竖的路。”

字画同源,表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点之一,不少汉字的形都是模仿具体物象而构成的。教学这类汉字时,我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汉字涂色或根据汉字的特点为汉字配上一幅画,使抽象的字符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或图画,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

四、演演做做,在“游戏化”识字中发展运动智慧。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而识字量又大。识字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

如学习“看”时,我一边请学生上台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一边引导学生观察他是怎么看的。通过观察,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又如教“掰”时,我用双手把一支粉笔分成两半,告诉学生这个动作就是“掰”,两手把东西折断成两半。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用肢体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而且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

教学第一册《认一认4》中“出、入、开、关、坐、卧、立、走”八个字时,如果仅让学生知道这些字都表示动作,显然是很不够的。于是我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动作,让学生在运动中认记这些字。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示,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加深了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学起来省时又省力。

还有在学习“虫、贝、鱼、鸟、羊、犬、龟、鹿”等时,让学生戴上动物的头饰演一演,尽可能地把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给表演出来。这样的识字教学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了解。

我在课堂上还开展了“找朋友”、“摘苹果”、“鸡毛信”等游戏,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运动智慧。学生在游戏中趣味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在各种喜闻乐见的识字形式中,学生识字兴趣浓,想象、创造、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其间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尝到创造者的快乐,成功者的喜悦。

上一篇:“口语教学”形式种种 下一篇:快乐课堂, “五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