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将终结对存款的利率控制

时间:2022-09-24 02:30:20

货币基金将终结对存款的利率控制

新的一年,我们推出金融观察栏目,以后每周都会有我们的视角。

第一个话题想从酝酿已久的货币基金说起,因为,这是一场革命,只不过还在前夕。它不仅在颠覆公募基金行业,同时也将对银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因为它或将终结银行对存款的利率控制。

美国货币基金的发轫

我们先来看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故事,或许这里会折射些许洞见。

20世纪60年代末,为支持越南战争和国内建设,美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最终导致了几十年未见的大通胀。到1974年时,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更进一步推高了消费者价格指数,最高的时候达到12%。

与之同时的另外一个背景是,那个时候的美国人,还没有养成严重的借贷消费习惯,而是和我们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在银行里存有大量现金。

但让其受伤的是,当时美国联邦银行的相关规章是,对银行存款规定了4.5%的利率上限,对存贷组织的存折账户规定了4.7%的上限;更糟糕的是,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他们要为借款支付超过10%以上的利息。

为了让资金保值增值,在投资方面,数量有限的机构投资者和富人们通过购买财政债券、银行存款凭证等金融工具获得较高的市场利率,但大多数人不得不接受4.5%的低息存款利率和较高的10%以上的贷款利率。

于是,创建一个投资财政债券、大额存款凭证和其他短期金融工具,赚取高额利息,并从利息中拿出一部分回馈给持有人的念头诞生了。

有些悲剧的是,第一只类货币基金并不是美国共同基金从业者想出来的,这跟中国公募基金在过去15年里不被重视的境遇倒是相当接近。

美国的第一只类货币基金是这样建立的:1972年9月,储备基金(ReserveFund)在纽约成立,创建者是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TIAA-CREF)的两个前员工;几周后,加州的一个美林经纪员也看到了这一生意机会,创设了资本维持基金。

共同基金跟进

基金面世后赢得了市场赞誉,资金开始向它们流动。随着第一批货币市场基金的成功,共同基金公司开始迅速重视起来。

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德雷福斯(Dreyfus)以及富达基金(Fidelity)均瞄准了这一领域的机会,分别成立了货币市场基金。

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为小投资者提供了高收益的短期投资工具,加之在那个时期,货币基金能获取两位数的收益率,这比银行储蓄利息高出5个左右的百分点,终于使得投资者把更多的银行储蓄转换为货币市场基金。

1974年至1982年间,美国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从不到20亿美元,增加至2000多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资产总规模占共同基金资产的3/4。

持续不断的斗争

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对银行和存贷组织构成了激烈的竞争,银行作出了限制货币基金的努力,银行人士想通过公募基金以及提议禁止把大额存款凭证卖给货币基金来遏制态势的发展,但最后均未取得成功。

1976年至1982年,存款组织与共同基金之间博弈不断,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以及美国证监会(SEC)之间经过了多番论战。

由于银行在每个城镇都有雇员和办公室,且拥有通常和州府有长期合作的游说家,因此有些州甚至准备禁止货币基金的销售。而共同基金在政治上并不活跃,但它们的有利条件是在每个州都拥有数以千万计满意的持有人。

1982年,国会颁布法律取消了对银行存款的限制,允许银行向投资者提供一种储蓄账户——可转让提款指令账户,该账户支付的利息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收益相当。

此举减缓了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向共同基金的趋势,但鲜有已投向共同基金的资金倒流回银行。

1997年,美国共同市场货币基金超过了一万亿美元,到2007年超过了3万亿美元,这不仅超过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更大大超过信托、券商、公募基金的资管产品总规模。

美国经验的三大启示

虽然美国和中国有诸多不同,但从美国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发展中,我们起码能看到这样几个颇为一致的地方:

其一,美国并不是一开始居民就不爱存款,在低利以及社会平均通胀高企的环境下,中国居民也不可能一直把钱存在银行。谁为储蓄搬家做好了准备,谁就将获胜。

其二,虽然1982年,美国的银行能够提供共同基金所具有的收益,但居民依然习惯了共同基金。所以,先发效应在理财市场中极为明显。

其三,行业声誉或者公司声誉至关重要。如果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没有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为持有人带来资本增值保值的体验,从而获得持有人的信任,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在与银行的竞争中,就不会有优势可言。

美国货币基金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美国存款利率受管控的局面,而中国也在缓慢进行这一进程,尤其是货币基金T+0成为现实以后。

货币基金是一场革命,三个月前,在和一些基金公司高管交流时,他们还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从他们的言语中,能听得出,一些人还尚未走出2006年前后出现的货基赎回风波的阴影,因此犹疑可能终将因噎废食。

敬请期待下期:货币基金引发的革命(二),货币基金将颠覆国内公募行业在过去15年里对自身的认识。

上一篇:公募转型:在60万亿蛋糕前的迷茫 下一篇:太保引入3G快速理赔 车险赔付率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