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特效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时间:2022-09-24 01:16:29

浅析数字特效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电影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革命,许多传统电影制作不了的镜头和特效已开始借助计算机数字技术来完成。并创造出了很多奇幻影像,但对于国鹊氖字电影特效,更多的却是需要解决技术、资金及电影的审美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才能使影片更具有视觉吸引力,变得更加精彩,更加完美。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计算机数字特效

从1981年电影《窥视者》的上映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以假乱真的,影子数码特效,第一个“数码成像人”的诞生到现在,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到电影的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发行及传输方式、放映传播方式等各个环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解决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还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影像世界。国内外很多影片纷纷采用数字3D技术和数字电影特效,以求在银幕上达到“立体视觉”效果和表象刺激、奇观的效果。那么,什么是数字电影特效?指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实现特殊视觉效果的后期处理过程。是当代电影“视觉效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它所创造出来的影像会带给观众一种绝对“真实”的视觉感受。影片《终结者》中的“液态金属生物”、《魔戒》中的“宏大场景”、《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英雄》里秦军的“万箭齐发”、无名的“剑穿水滴”、《十面埋伏》中的“飞镖”等等。数字特效不仅应用在科幻、奇幻、恐怖、动作等商业大片中,也应用在以“人体”为主的功夫片中,营造出的“虚拟实景”所表现出来的“绚丽的特技”和“浩大的场景”,彻底改变了观众传统的视觉艺术空间和时间观念。

高利润是好莱坞众多制片商钟情于数字特效的最大理由,在数字化技术帮助下,电影这架造梦机器所制造的影像世界有时比真实的世界给人以更为强烈的真实感。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票房收入超过一亿美元的影片,基本上都运用了数字特效技术。进入21世纪,“电影大片”更是把数字特效做到了极致,来自新西兰的好莱坞导演彼得,杰克逊同时执导“魔戒”三部曲,不仅在76届奥斯卡上勇夺11项大奖,而且全球票房超过了30亿美元。为了实现小说中气势恢弘的大格局,彼得・杰克逊找来长期捂档的苏格兰“Wata”特效工作室,主持理查,泰勒立刻召集了120个专业人员,分为奇幻生物、特效、化妆、盔甲及武器、微缩模型、模型特效6个小组。光第一部特效镜头就多达560个,包括10万个人物合成镜头和计算机制作的斯麦哥。“三部曲”共耗资2.7亿美元,拍出了影史上最壮观的浴血战役,综合视觉效果尽善尽美。

好莱坞的数字电影技术经过初期阶段的摸索,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已从过去单纯地运用数字特技逐步转化为将其与传统摄制、传统特技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我们回头审视一下中国的电影工业,虽然近年来有长足的跳跃式的发展,但相较好莱坞大片,无论从特效制作团队的技术上,还是动则上亿美元的投资上我们都无法比拟。如何在“豪门盛宴”下做好自己的“特色小吃”,不断的提高技术,吸引资金,获得观众的认可,才是国内电影人真正所需要思考的问}。

1 特效制作技术是国内数字电影成败的关键

国内数字电影真正起步应该是在1996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以后,在这次会议上“数字电影制作”被隆重地提上日程,确定为我国电影技术今后发展的突破口。1996年,国内第一次涉足于数字电影的是张建亚导演和珠达电脑公司合作拍摄的《大闹天宫》,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但后来由于技术、资金、团队合作多方面原因而导致最终流产,该片同时也拖垮了国内第一个最大的电脑公司。2001年,对于香港导演徐克拍摄《蜀山传》来说,过去武侠电影对数字特效技术的采用还只限于某个动作、某些层面的话,那么,在《蜀山传》中数字特效技术已经完全“渗透”到整部影片的各个叙事情节之中。遗憾的依然是技术问题,导致了在票房上不尽如人意,但对于数字特效的广泛采用,依然具有独特的意义。2002年,张建亚拍摄《极地营救》,上影为此专门为剧组购置了国内第一台数字摄像机,并邀请了国内唯一的电脑图形图像研究室的专家加盟,全片耗资2000万元人民币,采用数字特效镜头300多个,长达40分钟的数字特效镜头就耗掉1000万元。但由于剧本情节、技术方面的一些硬伤,最终还是导致了票房惨淡。

2003年以后,数字特效技术越来越成熟,很多大牌导演开始在自己的片中大胆采用,何平拍摄的《天地英雄》中的160多个数字特效镜头全由国内制作公司“华龙数码影视制作中心”完成。片效镜头“山洞里舍利发出的神秘佛光,光圈扩散开来――直冲天宇,壮观的场面令人不禁心生敬畏”。对于一部投资不到1000万美元的国内大片能带给观众如此的“视觉奇观”与“心理奇观”享受,在票房上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2 投入资金的保障是国内电影特效质量的保证

周星驰拍摄的《功夫》,更是数字特效和传统武术完美融合的典范。由哥伦比亚公司投资总额达1.5亿港币,其中有一半都用于数字特效的制作上。500多个数字特效镜头全由香港“先涛数码”独立制作,先后有70人参与制作,共耗时9个月。影片的精彩特效有阿星浴火重生“痛打斧头帮”及“如来神掌”,最为精彩的是“六指琴魔”音波功特效,天地残兄弟合奏古琴,琴声如行云流水,美妙动听,却暗藏杀机。琴声所至,竹叶纷飞,人头落地。转而音波化作琴魔袭向对手。片中的数字特效令人瞠目结舌,开创了功夫电影的一个新境界。

新画面影业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由张艺谋拍摄的《英雄》,片中气势恢弘“秦宫”、“秦阵”,“万箭齐发”的壮观景象,美轮美奂的“剑破竹笔”以及绚丽多姿的“胡杨林双艳决剑”,这些数字特效制作的奇异景观,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和视觉冲击力。但就这17分钟数字特效,费用却高达1000万美元,由《黑客帝国》的原特技制作班底(澳大利亚的Animal Logic、美国的Tweak Film和The Orphanage)共同完成。所以,要有充足的“生产资金”支撑,电影特效创作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才能把很多不可能的场景变得更精彩。

3、艺术的审美表现是电影的灵魂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单纯依靠高科技数字技术给人以视听感官刺激,这只能是初级的“悦耳、悦目”的审美感受。数字技术虽然能使电影更加完美,但过度的依赖数字化,电影就变为了气势恢宏的电脑游戏,传统电影与观众那种以直观的情感交流为核心的亲缘关系会被无情地打破。只有把电影百年以来形成的特有表现手段、美学原则和高科技数字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让观众达到“悦智、悦神”的高层次审美感受。我们在期待着日益完善和更新的数字特效电影给我们带来更加完美的感官体验的同时,也期待电影能带给我们真切地情感和震撼心灵的感受。

上一篇:隋唐五代酒筵歌唱艺术论略 下一篇:得失倒置的悲剧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