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体会

时间:2022-09-24 12:12:36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体会

摘 要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总结应用中的经验教训。方法:对58例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短腿石膏托固定踝关节4~6周。结果:术后随访7~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于术后6~11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其中优36例,良16例,可1例,差5例,优良率达89.7%,1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分别为迟发性无菌性炎症5例、局限性骨质疏松5例、下胫腓分离复位部份丢失3例、术中断钉2例、关节僵硬2例、内固定失效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必须有选择的进行,且术中术后处理必须得当,严格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及并发症,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 并发症

踝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因外力作用的方向、大小和肢体受外伤时所持的位且不同,可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韧带损伤和关节脱位等,临床上最多见的为内翻引起骨折。因外踝比较长,内侧三角韧带坚强,所以跺关节不易外翻,相反外侧副韧带相对薄弱,内翻的可能性比较大。2006年3月~2011年3月对58例踝关节骨折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17~56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压榨伤18例,坠落伤8例,摔伤4例。闭合性损伤50例,开放性损伤8例。按Denis-Weber分类标准[1]:其中A型18例,B型30例,C型10例。

手术方法:开放性骨折均在6h内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在伤后2~15天内手术。选用硬膜外麻醉,大腿上气囊止血带。显露骨折后,将骨折解剖复位,若是三踝骨折,应按先后踝、再外踝、最后内踝顺序固定。三踝骨折中,如果后踝骨折块很小,对功能影响不大,可不做处理[2];外踝骨折可用解剖型钢板螺钉内固定,保持腓骨干纵轴与外踝纵轴形成向外开放的10°~15°的外翻角;内踝骨折用克氏针穿过骨折或用复位钳、巾钳做临时固定。用同一厂家提供的配套器械依次钻孔、攻丝、拧入合适粗细和长度的可吸收螺钉牢固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患肢给予短腿石膏托固定踝关节4~6周,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以利消肿,并给予防治感染、止痛等对症治疗,4~6周拆除石膏后逐渐进行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结 果

58例于术后7~24个月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于术后6~11个月均骨性愈合,按美国足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3]:其中优36例,良16例,可1例,差5例,优良率达89.7%。1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分别为迟发性无菌性炎症5例、局限性骨质疏松5例、下胫腓分离复位部份丢失3例、术中断钉2例、关节僵硬2例、内固定失效1例。

讨 论

踝关节的解剖特点与临床联系: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的内外踝及距骨组成,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鞍状关节,且踝关节面比髋、膝关节面积小[4]。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用金属螺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一直不太好。

可吸收螺钉的优点:目前骨折接合手术时通常使用的是不锈钢螺钉,待患者恢复后,还得再次开刀将螺钉取出。而可吸收螺钉”则让患者免去二次开刀的痛楚。这种螺钉由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成,植入人体后,会在水和酶的作用下完全被降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经呼吸道、消化系统等排出体外,不留丝毫痕迹。这种新型的可吸收螺钉在人体内可保持3年~6个月的固定状态,1年半时间就会被人体完全降解吸收,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同时传统的骨科手术一般要做两次,先将金属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等)置于伤骨处,愈合后,再通过手术将钢板、螺钉等取出。患者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两次痛苦。而这种可吸收的骨折内固定物是高分子材料,其化学成分为聚乳酸,在植入人体的6个月内,起到固定伤骨的作用,待骨折愈合后,它就完成了“使命”。在12~18个月内,它将自动降解成乳酸(人体新陈代谢产物),最终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排出体外,无不良反应。所以,患者在骨折愈合后,无须接受1次“拔钉”手术。目前,我国很多医院骨科近20%的骨科手术都运用了这种材质。杨教授介绍说,将来这种新材料将取代传统的金属植入物[5]。本组58例踝关节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优良率达89.7%,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可吸收螺钉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方法:踝关节结构复杂,暴力作用的机理及骨折类型也较多样,按一般的原则,先手法复位,失败后则采用切开复位的方式治疗,如果不对损伤机理、移位方向、踝关节稳定性等多种因素进行仔细分析,则可能加重骨折移位,导致新的损伤,为今后的治疗及功能恢复带来困难。治疗的原则是在充分认识损伤特点的基础上,以恢复跺关节的结构及稳定性为原则,灵活选择治疗方案。无移位的和无烃排下关节分离的单纯内踝或外踝骨折,在踝关节内翻(内踝骨折时)或外翻(外踝骨折时)位石膏固定6~8周,固定期可进行功能锻炼。有移位的内踝或外踝单纯骨折,出于骨折块移位导致附着的韧带松弛,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即使复位成功也难以能维持韧带张力,应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或可吸收螺钉固定。肠排下关节分离常在内、外跟损伤时出现,应首先手术修复内、外侧副韧带,复位、固定名析,才能使胚胎下关节稳定。为防止术后不稳定,在进行韧带修复、固定骨折的同时,用螺钉固定胳膊下关节,石膏固定6~8周。Ⅰ型骨折为双踝骨折,为恢复韧带的张力,一般均应行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或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可吸收螺钉内固定8~12周。Ⅱ型骨折为三踝骨折,内踝骨折采用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外踝骨折常需采用钢板固定。影响胚骨1/3~1/4关节面的后踝骨折也需用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Ⅲ型骨折除需对内踝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外踝或腓骨骨折也应行钢板螺钉内固定,固定排骨是保证咫胀下端稳定性的重要方法。本组3例发生下胫腓分离复位部份丢失的患者,术中复位及固定良好,石膏托固定1个月后患者自行下地行走,3~6个月摄片示复位不同程度丢失,踝穴增宽。并且固定时钉尾应完全埋入,防止钉帽外露。本组术中断钉2例。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以判断恢复情况,严重者扭伤4周内应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但大多数经4周治疗后可基本恢复正常。若治疗不当常可导致踝关节慢性不稳,容易反复扭伤,日久可继发关节松弛、粘连僵硬或创伤性关节炎,造成踝关节功能障碍,如剧烈疼痛或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则需行手术治疗。

总之,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应该重视其并发症,掌握其并发症的产生机制及其防治方法,不断发挥可吸收螺钉手术的优势,避免其不足,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796-800.

2 李洪军,李正维,等.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0):1548-1550.

3 郭玉珠.移位性踝关节骨折延迟性手术的术式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3):160-163.

4 张世权,刘浩江,农绍友.复杂踝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5):353.

5 刘岩,陈庆泉,陈爱民,等.生物可吸收材料治疗撕脱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3):1340-1341.

6 段宏,宋跃明,彭智.聚乳酸螺钉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0,17:376.

上一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体会 下一篇:自制电凝止血器在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