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启思,为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时间:2022-09-24 11:30:52

以问启思,为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摘 要: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是模拟科学家面对疑难情境,搜集和加工所需要的资料,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是首要的一个环节,作者以苏科版生物七下第十一章《空中飞行的生物》第一节“鸟类”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学会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相关做法。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探究式教学 问题设计

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事情会如此这般地发生?’然后由学生为解答疑问,合乎逻辑地获得资料和加工资料,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形成一般的理智策略,找到‘为什么事物就像现在这种样子’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理智素养和能力。” 探究式教学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保持一致,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应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探索而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具体说,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该教学方式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下面我就以苏科版生物七下第十一章《空中飞行的生物》第一节“鸟类”具体谈谈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巧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把问题的答案一下子交给学生,而应通过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的思维状态,善于为学生架设“台阶”,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思维的目的。

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同学们,在今天开始新课之前首先让我们放松一下,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来聆听一段音乐……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声,你想到了些什么……”(在此处播放一段清晨森林中的鸟叫声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后选取几个代表把自己想象的蓝图介绍给大家。)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希望能像鸟一样飞向蓝天。传说早在2000多年前有名的工匠鲁班曾研究制造了一只‘木鸟’。1900多年前西汉人用鸟羽作翅膀绑在手臂上,头和全身也都披着羽毛,取得滑行数百步的成绩。希腊人阿奇太和德国人等也做过飞行实验,但都毫无结果。直到1903年12月,美国人莱特兄弟终于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飞向蓝天的愿望。飞机的制造成功主要是在研究鸟类如何能飞翔中得到启示的。现在,尽管飞机飞行的速度和高度都远远超过了鸟类,但在飞行技巧、灵活性等方面与鸟类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而且坐飞机要买飞机票,出境又要检查,又要有各种手续,不太自由,要自由就要像鸟一样飞。那么,怎样才能飞起来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学是和一定的“情景”结合在一起的。探究性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知识情景,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探究知识的情景,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意欲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回去查阅关于鸟类的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以几个问题来检测学生调查的成效:1.你知道世界上已知的鸟类有多少种? 我国有多少种?2.你认识下列图中的各种鸟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特点吗?3.请你说一个鸟类之最。4.会飞的都是鸟吗?鸟都能飞行吗?

我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驱动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产生了学习的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构建。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弊端,从根本上引导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

三、巧妙设计实验,初步感知探究魅力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而且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相关实验,从实验中发现新知识。通过探究实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同步提高,同时也培养了观察、分析、合作的科学素养。

“提起鸟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能飞翔,那么,怎样才能飞起来呢?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几个活动分析一下飞行具备的条件。1.用相同大小的力扔一张纸和同一张纸折叠的飞机;2.用不同大小的力扔同一纸飞机;3.用相同的力扔纸飞机和木头刻制的形态相似的飞机;4.举例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能飞起来的物体,它们为什么能飞起来?”

生物学是贴近生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使探究教学生活化,能够使探究活动更具趣味、更加深入,更受学生欢迎。

四、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分享探究成果

探究式教学为所有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独立的、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独立设计探究方案后,学生要用别人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还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观点,并对别人的实验方案进行思考评判。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不同观点的相互接纳补充,形成了合力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积极参与到群体中去的意识,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健康个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条件时,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学前指导:“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你准备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究?”其次要求学生自行组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并明确要求:1.分工:每个组员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探究。2.合作:小组成员间交流各自的发现,共同归纳小结。3.交流:小组代表讲述本组的探究成果。接下来利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学习资源,并要求学生探究后将结果填入表格。

思维活动通常产生于问题情景之中,发现问题是思维的向导,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因此在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的时候,教师应将一两个问题抛给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切忌颠三倒四、含糊不清,使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给出的学习信息。提出的问题应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判断和推理才能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抓住关键,扣准重点。提出的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五、课外延伸拓展,让探究永不止步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因此,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质疑,勤思好问,注重反馈,学会反思,提高思维质量,为终身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因此,在结束课堂教学的时候我按如下方式进行再次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并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有的中空,使身体异常轻盈,发达的胸肌可以驱动双翼上下扇动。鸟类有着较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因此它和哺乳动物一样都是恒温动物,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它们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弄明白,那就是飞行对鸟类而言有什么意义呢?在鸟类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鸟类凭借着自身的条件,在天空自由的翱翔,为了能生存下去,它们努力地挥舞着双翼,最后,让我们在《飞得更高》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愿同学们像鸟儿一样,学会平衡和调控各种力量,在人生的天空里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要靠教师平时有意识地培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思维线索,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只有将科学的思维方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活动,才能使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注重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