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氛围的策略分析

时间:2022-09-24 11:05:21

营造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氛围的策略分析

摘要:我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先人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承和育人的双重责任。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给学生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本文扼要分析了营造文化气息浓郁的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以充分发挥自身承载文化传播和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68-01

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是语文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精神之所在。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传承性,而语文则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文化始终充盈于课堂之内,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养分,在师生之间持续渗透着,离开了文化,语文课堂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没有了“精魂”。为此,要注重建设语文课堂文化,让整个教学过程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1 用丰厚的文化底蕴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还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修养、学识、人品、教学水平和经验等内容。教师要基于自身丰富而渊博的知识,善于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经验、技巧等,引领学生走进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世界,指导他们去品位、领悟我国的文化瑰宝。例如,教师以布置课后作业形式让学生每天阅读文学作品,并记录自己读后感受,同时每节课都给予学生5分钟左右时间发表自己的读后感,与同学沟通交流。通过这样形式鼓舞学生阅读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积累与沉淀文化财富。

2 用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恒古不变,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也蕴含着隽永的精神。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既能积累知识,又能受到文化熏陶,形成良好的品质。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更提倡师生一起探索、体验教材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充分吸收文化养分,成长为具有浓郁书香气味的人,使历史文化辐射出积极的现实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教师要能够挖掘出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并利用它们去洗涤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层面,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民族精神、文化修养,以及坚定而正确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人。

3 用和谐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得到生命的启迪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现象,使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变得更加频繁与和谐,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无论学生还是教师,来到课堂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对生活都有着独到的认识,只是相比之下,学生的人生经历不丰富,一些想法不成熟而已,他们并不是一个等待灌注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思想、激励精神、拓展视野的有文化的生命体,从而得到生命的启迪。所以要运用语文教学的文化传承和育人功能,加强学生与书本之间的思想“交流”,正确解读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思想以及要传到的精神,使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体味生活,感悟人生,启迪思想,拓展视野。为此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解读文章,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最终被学生所内化。

4 用个性化的阅读激活课堂文化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的文学作品每一次读都会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语文作为重要的育人阵地,能纳入教材体系的文章基本都是精挑细选过的,篇篇经典。阅读经典作品过程中,学生会有自己的感受,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而教师要尊重他们对文章的解读,不要评价好坏、对错与否,以免扼杀掉学生的个性,同时更要鼓舞学生的这种个性化阅读行为,让学生自由行走于文化世界,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当学生自由阅读的时候,文化变得更加鲜活,仿佛血液一样流动在学生脑海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而教师的鼓励可以极大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表达和创造的欲望,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话语者,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文化氛围。

5 结语

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盈满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了解我国文化精髓,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学习、正确解读文章、挖掘文章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鼓舞学生多多进行个人性化阅读,让语文课堂充满书香味道,从而使学生丰富自身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文学素养、提升文化品位,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智慧的人。

参考文献:

[1]范恒.生态的语文课堂应充满人文关怀[J].怀育科研,2008,(11).

[2]李会军.小议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

[3]韩振君.刍议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J]. 今日中国教研,2011(6).

上一篇:合作学习在新课标下的作用 下一篇:预习开启英语有效教学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