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性质和特点

时间:2022-09-24 10:34:45

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性质和特点

摘 要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目的是为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包括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和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等)〕等系列。本文从HSK性质和特点来论述汉语水平考试的重要性

关键词 HSK 性质 特点

一、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性质

汉语水平考试是具有稳定性的,且具有准确标准性的标准化考试。这是根据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的:(1)能够对适应某种需要所应达到的语言水平做出科学的界定,并对考试误差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使其产生符合要求的信度。(2) 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出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使考试产生符合要求的效度。

(一)科学界定考生的汉语水平

汉语水平考试是国家级考试,它包括:HSK(基础)、HSK(初、中等)、HSK(高等)三种考试。在等级上三者互相衔接,构成了汉语水平考试完整的等级体制。其对应关系[1]见下表: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1.HSK虽然有三个级别的考试系列,但是却有四个等第。这是因为HSK(初、中等)的水平跨度较大,所以通过参加这个考试可以很容易区分应试者的汉语水平是在初级还是中级。

2.HSK(基础)的最高等级是A级,与HSK(初、中等)的最低水平C级处于同一分数等级3级。这说明参加基础汉语水平考试的应试者拿到A级证书的汉语水平相当与参加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的应试者拿到C级证书的汉语水平。

3.汉语水平考试把基础到高等汉语水平从1级到11级共分为11个级别。1-2级为基础水平是学生可以进入基础班或初级班学习的依据。3-5级为初等水平。其中3级是指,具有初级(低)汉语能力,接受过800以上学时现代汉语正规教育的学习者(包括具有同等学历或者同等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可达到这一标准。这是中国理工科院校入系学习的最低标准,也可编入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二年级班。6-8级为中等水平。其中6级是指,具有中级(低)汉语能力,接受过1500以上学时现代汉语正规教育的学习者(包括具有同等学历或同等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可达到这一标准。这是中国文史科院校入系学习的合格标准,也可编入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三年级班。8级是指具有中级(高)汉语能力获取中等《汉语水平证书》最高级―A 级的标准。这一标准同时还可视做达到了初级汉语翻译水平。9-11级为高等水平。其中,9级是指具有高等(低)汉语能力。接受过3000 学时现代汉语专业正规教育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可达到这一标准,是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入系学习的汉语能力合格(低)标准,也是从事以汉语为交际工具的一般性工作的合格(低)标准;10级是指具有高等(中)汉语能力,是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入系学习的汉语能力合格(中)标准,也是从事以汉语为交际工具的一般性工作的合格(中)标准; 11级是指,具有高等(高)汉语能力,是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入系学习的汉语能力合格(高)标准,也是从事以汉语为交际工具的一般性工作的合格(高)标准,亦可视做达到中级翻译水平。[2]

(二)准确评定考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汉语水平考试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测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调查和统计分析证明是具有高信度和高效度水平的,能较为准确的反应测试者的语言应用水平。根据应试者所答试卷的情况,因成绩不同而划分出不同的等级;这些等级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致的;根据试测得出的等级对学生进行排班,以确保每个班学生的汉语水平的一致性;经过汉语水平测试入系学习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语言上的困难以及困难的大小,跟汉语水平等级是一致的。汉语水平考试不但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出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而且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汉语水平达到了哪个等级,在全体考生中的相对位置,对于学生学习汉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在世界上的推广。

综上所述,HSK既是一种水平考试,又具有很强的标准参照性(目标参考性)考试的性质,这是HSK的一大特点。

二、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特点

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与其他大规模的语言测试相比,汉语水平考试(HSK)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试题覆盖面广

为了让考生全面的了解考生是否具备了在中国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交际能力,题的内容涉及到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社交、文化、地理、科普、文学、经济等。考试内容涵盖了问候、介绍、请求、询问、道歉、赞赏、原谅、可能、需要、叙述日常用语。考试的载体也是多种多样,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都有涉及。不论是从语法还是词汇都从应试者所具有的汉语水平出发。HSK是一种科学的水平测试,不是单纯的考察应试者语言的应用能力,而是着眼于他们的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所以HSK(基础)、HSK(初、中等)、HSK(高等)三个等级囊括了旧HSK一至六级,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汉语学习者来参加考试,为考生提供更适合他们学习的汉语。

(二)试题难度

汉语水平考试为了适应具有不同汉语水平和不同汉语学习类型的应试者,制定了多种考试系列:HSK(基础)、HSK(初、中等)、HSK(高等)和HSK(少儿)、HSK(商务)、HSK(文秘)以及HSK(旅游),所有试题均分为难、中、易若干层次。如HSK在一二等级考试题型的设计上,针对学习汉语的初学者的情况,尤其是欧美国家的语言是表音文字,对于汉字完全陌生,所以在试题上标注拼音,以方便初学者的考试,同时也避免了初学者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再以词汇量为例,新旧HSK的词汇量差距是很大的,如HSK(基础)的词汇量,是以400词和3000词的跨度拉开距离的。在新HSK中,掌握150词就可以通过HSK(一级),300词可以通过HSK(二级),600词可以通过HSK(三级)等,(如表2)考试以词汇量的多少和级数的划分来使考生有目的有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考试难度,贴近了考生生活。

(三)题型多样化

为了使考试的题型尽可能全面的反映到学生所学习的内容,HSK的考试题型也是因材施教的。这里以HSK(高等)为例,HSK(高等)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题型:客观题包括听力理解(包括播音员录音和实事录音,40题),阅读理解(包括精读和快速阅读,40题)和综合表达(包括挑出错误,选词填空,句子排序和填写汉字,40题)。主观题型则有作文和口试(包括朗读和回答问题)两部分。题型丰富,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旨在全面提高应试者综合运用汉语水平的能力。

三、结束语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日渐强盛,悠久的中国文化也在逐渐渗入到世界人们的思想中,从而引发世界性的“中国热”和“汉语热”现象,中文的应用价值得到提升。掌握中文,不仅掌握了与13亿中国人沟通的工具,更是拥有了开启中国广阔市场大门的钥匙。同时HSK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会走的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刘镰力.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等级体制[J].世界汉语教学,1999,(3)

[2]《中国汉语水平考试(2007)考生手册》,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印制

[3]刘,黄政澄,方立,孙金林,郭树军《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与试测》北京语言学院

[4]张晋军,解妮妮,王世华,李亚男,张新汉语水平考试((HSK)研制报告)[J]理论与实践,2010(9)

上一篇:试论新公司法环境下的公司成本经营问题 下一篇:合作阅读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